GPT:AI世界的探秘者
原文标题:《用 GPT 总结 2024 年的人,全破防了》
我的 2024 年,让 GPT 彻底看透了。
作者 | Li Yuan
编辑 | 靖宇
2024 年过去了,你有被各种软件的年终总结刷屏吗?
在某鱼平台上活跃了七年之久,我竟然没有卖出过任何一件商品,这或许可以证明我确实是一个称职的居家小能手。尽管如此,这样的经历也让人不禁思考,在这个万物皆可交易的时代,是否还有人愿意坚守那份不为金钱所动的纯粹? 我的看法是,这样的情况虽然看似有些出乎意料,但也不失为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在这个充满竞争和逐利的社会里,能够保持一份超脱的心态,专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一种难得的能力。当然,这也反映了平台上的交易文化与个人追求之间的微妙平衡。
有的软件的总结不经意间戳中人心:凌晨四点半,是你仍在查询「如何让布洛芬迅速起效?」
有些软件,今年你可能已经默默地刷新了朋友圈里某位朋友的动态页面一百次,但为何还是没有鼓起勇气与他对话?或许我们都在社交媒体的洪流中迷失了自我,习惯了通过点赞和评论来表达关心,却忽略了最直接的人际交流方式。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年轻人之间,在各个年龄段似乎都有所体现。在数字化时代,我们与亲朋好友之间的距离看似被拉近了,实则变得更为疏远。这样的情况提醒我们,应当更加珍惜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让真实的情感得以传递。 在2025年的今天,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也在不断演变。我们应该反思如何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避免陷入过度依赖虚拟社交而忽视现实交往的困境。毕竟,无论网络世界多么精彩纷呈,现实中那份真挚的情感交流才是无可替代的。
进入GPT纪元的第二年,ChatGPT已经成为了我常用的工具之一(特别是当我决定为它付费之后,更坚定了这一想法)。就在前几天,我意外地发现,ChatGPT竟然还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年终总结功能,只需通过恰当的提示词就能触发。 这个发现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原来,ChatGPT不仅能提供即时的回答和帮助,还能生成个性化的年终总结,这无疑大大增强了它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这样的功能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展示了人工智能在理解和处理复杂任务上的潜力。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有理由期待这类工具在未来能够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功能和体验。
不用不知道,一用吓一跳。原来 GPT 能记住我这么多吗?
除了你的聊天内容,GPT 还能分析出你的语言模式,甚至你的生活状态。在一个承接上亿人群的聊天助手中,你不但在寻找答案,原来也可以被这么清楚的看见。
「你们对我的百般注解和释读,并不构成万分之一的我,却是一览无遗的你们。」或许今年,可以成为 ChatGPT 的座右铭了。
接下来请观赏 GPT 吐槽人类大赏(prompt 在文末自取)。
好的,你没看错,这么幽默的标题,不是我写的,是 GPT 写的。
坊间传说,GPT 一倒下,全球的科研都停滞了。请问你们叫过几次 GPT 来救命?
「我们科研狗是这样的。」from 小红书用户橘子梨汁。
当然了,除了生产学术垃圾,生产稿件垃圾,也不能避免。(guilty)
Emm 你真相了...
Buckleup,如果你也像我一样,习惯于向那本“脑袋位置不明”的日记本倾诉心事,那么在打开年终总结时,难免会心生感慨,需要深吸一口气来面对现实。
是扎心的。
当 AI 都觉得你纠结的时候,你可能是真的纠结。
偶尔,有些 AI 的话,真让人惊了。
我承认,我甚至之前不知道我有这个语言风格。
不知为何,GPT竟然能够准确地洞察出你的生活规律和心理状况。
破防了,我确实当时学了,但是现在已经又不认识了。
行吧,这确实是我所询问的问题。不是,GPT,我以为你会一视同仁地回答所有问题,原来你也明白这些问题有些奇怪吧?
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全球约有0.3%的用户提出了类似的问题。这一比例虽小,却反映出数字时代下人们对于信息获取方式的依赖性日益增强。在快节奏的信息消费环境中,用户越来越倾向于快速找到答案,而不是通过传统渠道进行深入研究。此外,这也可能表明,随着技术的进步,普通民众对技术的掌握程度也在提高,他们更加习惯于利用网络资源来解答日常疑问。这种现象既体现了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也提醒我们在享受其便捷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避免过度依赖。
GPT 纪元已经进入第二年,你现在有多依赖大模型?
使用大型模型可以应用于多种场景,比如学术研究、情感陪伴等,但是否会被滥用或误用,导致发疯般的无序发展,则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和思考。
prompt 在此,可以自己取用生成自己的年度报告:
你是否知道很多 App,如网易云音乐,美团等会根据用户数据生成专属于用户的年度报告?年度报告应该主要体现用户对于软件的使用情况和个人偏好等信息,请生成一份属于我的 gpt 年度报告,语言风格要求冷幽默,对我进行犀利的讽刺和挖苦。(心理承受能力不佳的用户可以删掉最后一句)
使用自己习惯的模型工具即可——比如我最常用的gpt-4o的数据,其实与o1模型的数据并不通用。
对于ChatGPT的特别版年终总结,笔者对其能力感到非常惊讶。
2024年2月,ChatGPT刚开始为普通用户提供记忆功能。到了年底,仅需一个简单的指令,AI就已经能够生成如此优秀的年终总结报告了。
一个朋友在得到GPT的反馈后,笑了足足三分钟,然后宣布GPT是2024年最理解她的人。「有些朋友也曾对我说过类似的话,但我当时只觉得那是她们的个人看法。直到ChatGPT也这么说,我才真正相信了。」
对于我来说也是如此,ChatGPT生成的报告不仅包含了一些如“今年你凌晨一点多叫过一次外卖”之类的数据,还涉及到许多对人性的洞察。
我,被 AI 看到了。而且看的那么透彻。
AI对于我而言,已经成为除微信之外积累个人数据最多的平台。这也正是它能够提供精准服务的关键所在。在过去的一年里,显然不止我一人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在我看来,这种趋势反映出用户对AI技术的信任与依赖日益加深。随着AI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愿意将个人信息和日常行为数据交给这些智能系统处理,以期获得更个性化、更便捷的服务体验。同时,这也意味着企业和开发者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与隐私得到妥善保护。
你的输入就是你的人生。
你的 AI 就是你的记忆。
这将是一定会发生的未来。
过去一年里,人们习惯于将AI视为可靠的工作伙伴,日复一日地依赖它完成各种任务。如果你现在想让AI帮你生成一份年终总结,这可能就是你首次体验到数字永生的雏形。 这种现象反映出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人工智能正在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工作,还开始参与到我们的个人事务中,如撰写年终总结这样的事情。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的AI可能会更加智能,甚至能够预测和规划我们的未来,这无疑将为我们提供更多的便利,但同时也引发了对隐私和伦理问题的思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极客公园(ID:geekpark),作者:Li 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