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革新,智领未来
1月12日消息,根据复旦大学官方发布的信息,从2024-2025学年开始,复旦大学将全面推进人工智能课程体系的建设及教育模式的改革(简称“AI大课”),并计划开设116门AI-BEST系列课程。其中,在秋季学期已开设了61门课程。
例如,《具身智能引论》作为一门面向全校本研开放的AI通识基础课,吸引了众多背景不同的大一新生前来选修。该课程由6位教师和15位助教共同指导,带领这些零基础的学生逐步掌握“具身AI”的基础知识。目前,像《具身智能引论》这样的AI-B类通识基础课程共有10门,涵盖了人文社科、理工科以及医学等领域的2764名学生。 这种课程设置不仅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接触和了解人工智能的机会,也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体系。尤其对于那些零基础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课程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起点。通过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此外,多学科交叉的教学模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具竞争力。
复旦 AI 大课将打造“AI-BEST”课程体系,整理如下:
AI基础课程(AI-Basic Courses,简称AI-B):注重AI数学基础与编程训练、应用工具操作及场景开发、以及AI伦理教育。该课程面向全体在校生,旨在构建全面的AI领域通识核心课程和专项课程体系,并确保课程的大规模普及。
AI核心课程(AI-Core Courses,简称AI-C):专注于人工智能学科的核心领域,从基本原理入手,全面展示AI相关学科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体系及关键技术的专业课程。这将构建全校统一的人工智能专业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为全校打造面向未来的AI专业和AI教育体系奠定基础。
AI学科深化课程(AI-DeepeningCourses,简称AI-D):依托于人文社科、理科、工科、医学及其交叉领域发展而来的AIX课程,将AI技术与各学科的核心知识相融合,打造具有学科特色的AI类课程。同时,通过课程建设推动AI学科的交叉融合,构建跨越一级学科的深化课程。
AI垂域应用课程(AI-ThematicCourses,简称AI-T)旨在根据各个专业领域的需求,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具体产业中的AI应用场景,将课程建设和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紧密结合。AI-T1(产教融合课)紧密对接市场需求,注重实训实战,围绕科学智能融合创新项目和产业问题开发课程、组织教学。AI-T2(科教融汇课)则鼓励有垂域研究和应用需求的院系和教师,围绕AI赋能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的各类应用场景和具体问题开发课程。 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深度合作,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工作环境的学习体验。特别是在当前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通过AI-T课程,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前沿技术,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无疑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同时,这也为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了新的合作模式,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