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力量再掀狂潮,小红书成为全球焦点
“Tiktok难民潮”还在不断闯入小红书。
截至1月15日零时,小红书上#tiktokrefugee的相关讨论数已从几个小时前的6.3万迅速增长到385万。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本次赛博交流的覆盖范围远远超越了以往的学术交流和旅行团层面。各种有趣的探索与对话,使这次迁徙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难民”或许未曾预料到,这次迁徙可能会促成自中美两国相遇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民间交流盛事。 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不仅展现了人类在困境中的坚韧与适应力,同时也为两国文化的深度交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这种交流,双方民众有机会更加直观地了解对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以及社会背景,从而促进相互理解和尊重。这样的民间交流对于构建长期稳定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减少误解和偏见,推动国际间合作与和平共处。
为什么Tiktok难民会选择小红书?
大多数人的初衷是为了表达对美国政府禁令的反抗——既然你声称中国App窃取信息并禁止使用,那么我们就转向另一个App。
美国政府声称TikTok禁令属于国家安全范畴,但若果真如此,为何不全面禁止所有中国应用呢?人们之所以喜爱TikTok,是因为它让普通人也能表达自己的声音。我觉得使用小红书并不奇怪,这种跨越大洋、无需遵从任何指令的行为本身就非常符合美国精神。如今政府想要控制民众,因此我们转而使用小红书。
——小红书@美国妈妈Brooke
为什么Tiktok难民不想使用Instagram跟Facebook?
由于人们认为Instagram过于虚假,容易引发焦虑,且互动体验欠佳,而Facebook又显得太过陈旧,屏幕上充斥着爷爷奶奶转发的AI生成锦鲤或神像等内容,让人感到乏味。因此,大家更倾向于TikTok的真实感和高互动性。
关于这种诉求,木子童在2022年的报道《一部分新青年决定踹飞社交滤镜》中,提到了IG焦虑以及几个主打真实的社交应用爆火的现象。这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对于真诚交流的需求日益增长。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逐渐意识到虚拟世界中的滤镜生活可能带来更多的焦虑与不真实感。因此,这些主打真实性的社交平台受到追捧,也就不难理解了。它们为用户提供了更为坦诚和直接的交流空间,帮助人们摆脱虚幻的社交压力,重拾真实的人际互动体验。
这一事件表明,如果美国政府不调整政策,执法人员将不得不在处理层出不穷的问题中疲于奔命。
反对者会发掘一个又一个新的阵地,即便不是小红书,也可以是别的违反《防止外国对手获取美国人数据法案》的产品。
我实在无法承受当下的恐惧感,总有人说中国窃取数据……诸如此类的问题让我更加焦虑,我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担心,比如支付房租。我对使用的应用程序来自哪个国家并不在意……小红书上的每个人都非常友好……不像某些政府试图限制我们的自由。
——小红书@HeatherRoberts
尽管远道而来是出于不满,但这次大规模的中美未知现象接触却意外地为双方带来了独特的和谐感受。
怯生生的抱歉闯入小红书是难民潮用户的统一开场白,诚恳介绍何以逃亡至此的个人经历是试探的开始,宠物分享则是对谈的契机。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这种独特的社交模式反映出个体在面对困境时寻求支持和理解的心理需求。通过讲述个人的逃亡故事,用户不仅能够获得他人的同情和支持,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内心的负担。同时,宠物分享成为了一种打破僵局、建立联系的有效手段,宠物作为人类的朋友和伴侣,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这一现象也提醒我们,网络平台不仅是信息交流的场所,也是人们情感寄托的重要空间。
友善,在Reddit和小红书上,“难民大军”这个词频繁出现,显示出一种显而易见的友好氛围。小红书的原住民们不仅贡献了诸如“猫税”、“鸟税”和“写作业”等有趣的梗,还为新来的赛博移民准备了一整套详细的指南。这些指南涵盖了如何更改界面语言、添加中文字幕,以及如何适应中国的互联网生活方式。这表明,尽管网络空间中存在各种挑战,但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助精神依然非常强烈。 从这个现象中可以看出,在数字时代,不同背景的人们能够通过共同的兴趣和文化元素迅速建立联系,并且愿意分享知识与经验来帮助彼此融入新的社群。这种积极的态度有助于构建更加包容和多元化的在线环境。同时,这也反映出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用户参与其中。
和谐来自于陌生的新鲜感。
由于陌生,请注意。由于新颖,所以互动。当你看到两群人使用最友好的语言互相试探时,你会回想起社交媒体初兴时,自己小心翼翼地探索校内网的感觉。
“这里实在太友善了,让我想起了10年前的tiktok,彼此充满善意而不是抱怨。”
听上去,这样美美与共的愿景确实很浪漫。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念上的碰撞、使用习惯的差异以及新鲜感的消退,真正的问题将会逐渐显现出来。当前,不论是国内外的媒体都普遍认为这仅仅是一阵风潮,预计一个月后便会逐渐平息。
但假如你的记性足够出色,你应当记得这并非小红书首次在外网引发热议。
早在2024年2月份,小红书上掀起了一场名为“听劝热潮”的现象。这一潮流始于@candiselin86在TikTok上发布的截图,显示中国网友正积极帮助一些普通用户提升外貌。这一活动迅速吸引了海外用户的关注。 这种现象引发了广泛讨论。一方面,有人认为这是网络社区互助精神的具体体现,通过集体智慧和经验分享,帮助更多人获得自信与美丽。另一方面,也有人担心这可能助长了对外貌的过度追求,忽略了内在美的重要性。无论如何,这次事件无疑展示了社交媒体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同时也提醒我们在享受其便利的同时,需要更加审慎地对待其中的信息。
尽管该事件在官方于2月底发布的统计数据中绝对数值并不高,仅为56篇(由于部分笔记的关键词和标签使用不当,可能存在漏统情况),但其互动量却相当可观,达到了1.46万。
由于TikTok的推广,小红书在海外用户的印象中树立了氛围友好且互动率高的形象,这与他们心中理想的乌托邦式社交媒体极为吻合。以至于当人们想到“逃离”时,首先想到的目的地便是小红书。
从某种意义上说,TikTok迁移至小红书,仿佛是社交媒体价值的一次文艺复兴。
社交媒体绝对不是个新概念。
根据现代研究发现,一些灵长类动物会花费大约20%的时间来帮助同伴梳理毛发,并通过梳理毛发的方式展示其社交网络中的亲疏关系,传递社会信号。科学家们认为这表明灵长类的大脑是一种社会性大脑,它们习惯于通过社交行为来建立和维护社会纽带,从而更好地分析和处理信息。 这种现象不仅揭示了灵长类动物之间复杂的社会结构,也为我们理解人类自身的社会行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人类同样通过各种社交活动来构建和维持人际关系,这些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相似的认知机制和社会需求。通过对灵长类动物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类社会行为的根源,进一步探索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运用这些机制促进和谐的人际交往。
尽管我们的传播媒介经历了从梳毛到语言、纸张、电视,直至今日互联网的巨大变迁,但人类建立关系、交流信息的本能始终未变。点赞行为可以看作是现代版的梳毛互动,而互相关注则反映了我们寻求联系的基本需求。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东方还是西方,这种本能驱动的行为模式都是一致的。 这种现象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深层联系,还表明了在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中,人们寻求情感连接和社会认同的需求是永恒的。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日益普及,我们看到用户通过点赞和关注来表达对他人生活的参与感和认同感。这不仅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新形式的社会交往,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固有的心理需求。因此,无论未来技术如何发展,理解这些基本的人际交往模式都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新的社交环境,并从中找到归属感。
当习惯使用的社交媒体平台变成了一片无限制格斗的角斗场时,人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行走,生怕一不小心触碰到那些敏感的政治正确雷区,仿佛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大家总是担心一旦不慎,就会遭受社会性死亡的后果。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代社会中人们对网络言论的极度谨慎。在虚拟世界里,人们为了自保,常常选择沉默或遵从主流意见,这无疑削弱了互联网作为自由表达空间的作用。同时,这也提醒我们,构建一个更加包容、理性的网络环境是多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交媒体真正成为促进思想交流和文化繁荣的平台,而不是变成充满冲突和猜疑的战场。
因此,当人们在一片新大陆以朴实的方式进行友善交流时,人们便重新意识到了社交媒体的真实价值:
“彼此友善地交流,难道不是世界本来的样子吗?”
在2024年民主党全国大会上,奥巴马发表了一次引人深思的演讲,深入剖析了社交媒体为何变得如此令人担忧。 奥巴马指出,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但同时也成为了虚假信息、仇恨言论和政治操纵的温床。他提到,在过去几年里,这些平台上的不实信息泛滥,严重破坏了公共讨论的环境。奥巴马强调,社交媒体公司需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确保平台上内容的真实性与安全性。此外,他还呼吁政府加强对社交媒体的监管,以保护公民免受网络不良影响。 总的来说,奥巴马的演讲指出了当前社交媒体面临的诸多挑战,并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这不仅反映了对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深刻认识,也表达了对未来数字社会健康发展的期望。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困惑和愤怒的时代,流行文化往往聚焦于那些转瞬即逝的事物:金钱、名声、地位和点赞。我们在手机上寻求陌生人的认可,不断为自己筑起高墙,却对自身的孤独感到不解。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逐渐减少,因为我们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真正了解彼此。在这片空白地带,政客和算法教会我们如何去憎恨他人。
这段话像极了巴别塔的隐喻,那个故事讲述了神担心人们联合起来就能通天,于是通过语言、地理和生活方式的差异来制造分裂。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尽管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便捷,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隔阂依然存在。语言、习俗和社会制度的不同,仍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全球范围内的有效沟通与合作。这不仅影响了国际间的政治对话和经济往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议题上的应对难度。因此,如何跨越这些无形的“巴别塔”,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和尊重,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尽管分裂一直是人类文明的常见现象,但商业的进步、交通的创新乃至激烈的战争,都在不断推动着人类的交融与发展。这一过程虽然缓慢且充满曲折,却始终未曾停歇。
TikTok上的难民避难现象或许是一次偶然事件,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在小红书还是其他应用平台上,这一趋势都难以避免。即使不在今天发生,也必然会在未来某个时刻出现。尽管它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有限,但它无疑是逆全球化进程中的一抹亮色。这表明,即便有再坚固的疆界和意识形态冲突,也无法阻止生活的交融与交汇。 这种现象不仅反映了数字平台在连接全球人群方面的独特作用,还揭示了全球化进程中不可阻挡的人文交流趋势。随着技术的发展,信息流动的速度和广度都在增加,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紧密。因此,未来的社会将更加多元化和开放,而技术进步将继续推动这一进程。
有支持者就会有反对者,在Reddit上就有人通过政治叙事来质疑人们进行赛博迁徙的意义,但一位用户的回复十分有趣。
“今天,“我们不讨论政治和意识形态问题,可以吗?只想纯粹体验两天真实的互联网原生态,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