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树机器人惊险漂移,外星科技惊艳世界
什么,近日,一些国外网友对我国宇树科技公司昨日发布的最新机器人视频表示质疑,认为可能是使用了特效制作。当前时间为2025年01月17日。
英伟达科学家(著名冲浪网友)Jim Fan老师站出来:
憋瞎说哈,现在很多实验室都在用这款G1机器人呢!
根据官方的说法,在此次发布的视频中,宇树G1机器人经过了“仿生·灵动升级”之后,首次亮相为观众们拜个早年。
不仅能在各种复杂路况下自如地奔跑,无论是上坡、下坡还是斜坡,它都能轻松应对。这种卓越的性能不仅展示了技术的进步,也体现了现代科技在提升生活便利性和舒适度方面的巨大潜力。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创新将如何继续改善我们的日常生活。
各亮眼的是,G1自动驾驶技术已经达到了可以与真人驾驶员并驾齐驱的程度,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展现出超越人类司机的趋势。 这一进展标志着自动驾驶领域迈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G1系统在直道行驶和弯道操控上的表现尤为突出,这不仅展示了其卓越的技术水平,也预示着未来交通方式可能发生革命性的变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期待自动驾驶汽车能够在安全性、效率以及用户体验方面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显著提升。
发现是实拍视频后,歪果网友连连称赞:
宇树这小机器人,也太impressive了叭!
主要是“很像人”“很流畅”这一点得到了一致好评:
最新释出宇树G1视频
宇树官方在多个平台上用官方账号表示:
宇树机器人,几乎每个月,我们都会迎来许多更新。这次为大家带来全球最流畅的行走体验,以及逼真的奔跑模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那就按照他家说的,先看行走,再看奔跑,看看宇树G1的表现怎么样。
最新行走步态
前几天,深圳字节楼下的众擎机器人,被网友惊呼为走路最像人类的人型机器人。
宇树称目前的自家G1行走能力,是“全球最柔顺的行走”。
咱们就按照最近各个视频平台里超流行的fitcheck方式,来见识一下。
先看正面:
再看侧面:
最后看背面:
之前,宇树H1在不同场合行走的视频曝光后,总被网友们调侃为“仿佛看到了我爷爷/奶奶的身影”。
不过这次观看的视频显示,G1步态确实比以前流畅了许多,也更加接近人类的行走姿态。
细心网友还发现它小屁股还扭挺好(doge)。
上坡下坡斜坡行动
接下来,检验宇树G1在斜坡上的行动能力。
咱们先上坡:
接着再下坡:
最后来个斜坡侧跑:
最后附加了个快步走(小步跑)下楼梯。
尽管最后一级台阶有些不稳,导致我差点绊倒,但我迅速调整了步伐,自我恢复平衡的能力很强。
仿人奔跑
最后,就是宇树G1这次非常特别的功能:仿人奔跑。
在铁轨上跑:
在石块地面上跑:
看呆路边小朋友的超车(ren)小跑:
以及两台G1好基友并排公路跑:
随后我们小跑穿过斑马线(不确定是否绿灯已进入倒计时,显得有些着急)。
有网友感叹道,照这个发展趋势,完全可以胜任马拉松配速员的工作。
以及宇树机器人发展之迅速:
宇树机器人的8般武艺
此次升级的G1,是宇树去年推出的人形机器人。
带AI功能,9.9万起卖:
它家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在2023年8月发布。
就是前面网友们戏称为太爷太奶的H1:
它俩身高差其实有点萌。
俩(机器)人站一起大概是如下效果:
△图源:抖音up主@火鸡兄弟
自去年5月,自宇树G1人形机器人发布以来,宇树科技一直在不断优化和升级这款产品。每次更新都展示了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不懈努力。从最新的升级来看,G1在性能和用户体验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尤其是在人机交互和运动控制方面,G1展现出了更加流畅自然的表现,这无疑将进一步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这种持续的技术进步不仅体现了宇树科技的研发实力,也反映了他们对于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力。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相信未来的人形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有博主整理了目前宇树G1已经展示过的八大技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除了在各种复杂的地形上走来走去,跑过来跑过去,还有:
1、比人类更灵活地蹦蹦跳跳:
2、Chinese kung fu
3、烹饪煎蛋,带颠勺那种
4、徒手砸核桃(造成核桃粉碎性骨折)
5、一章劈开瓶装可乐瓶(爱喝啤酒的朋友们有福了)
6、拿起锤子,狠狠给自己一下子
7、焊接
整体观感就是,腿部能力和机械钳能力都还挺灵活。
微博网友发出感慨:“开始觉得在有生之年能够实现由机器人来照顾我的愿望了!”
网友预测
随着全球各地人型机器人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不断见证着它们在性能和功能上的显著提升。这不禁让不少网友开始畅想,未来的家庭是否真的能够实现“一户一(机器)人”的愿景。 这样的技术进步确实令人兴奋,也引发了对社会、经济乃至伦理层面的广泛讨论。一方面,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有望极大地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为家庭生活提供便利和支持。例如,在家务劳动、老年人护理以及特殊需求人群的日常辅助方面,机器人的应用前景广阔。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思考随之而来的挑战,比如就业市场的变化、个人隐私保护以及如何确保这些智能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随着技术的不断推进,“一户一(机器)人”的设想或许并不遥远,但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范,以确保科技的进步能惠及每一个人。
2025年,只有在富裕的家庭中,我们才能看到人形机器人的身影,而对这些家庭而言,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 在我看来,这种现象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的一个深刻不平等。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高端技术产品如人形机器人逐渐成为可能,但其高昂的成本使得这些创新只能为少数富有阶层所享有。这不仅加剧了社会经济差距,还可能导致数字鸿沟进一步扩大,因为拥有这些先进技术的家庭和社区能够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发展机会。长此以往,社会内部的不平等可能会更加严重,除非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措施来促进更公平的技术普及。
2030年,多数人会成为首批普通的使用者,并且热衷于向身边的朋友和家人展示和分享那种体验。
2035年,几乎每个人都能够承担得起费用,将会拥有一台人形机器人。
而且它或许不只能做家务,叠被子,溜溜狗什么的。
就像一位微博网友的女儿看到视频后的第一反应:
期待我们都能尽快被自家的人形机器人,给予温暖的拥抱~
参考链接:[1]http://xhslink.com/a/YoWvY2sWDMU3
[2]https://weibo.com/1818617132/P9S5Jz2B3
[3]https://x.com/UnitreeRobotics/status/1879864345615814923
[4]https://x.com/DrJimFan/status/1879922307923411081
[5]https://x.com/EHuanglu/status/1879900046172557805
[6]https://x.com/frankgoertzen/status/1879939802067530015
[7]https://www.douyin.com/note/736867570819069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