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历史瑰宝:文化界领军人物联名呼吁抵制AI巨头无偿掠夺国家文化遗产
2月24日消息,据英国《卫报》当地时间23日报道,超过2000位文化界人士联合发布了一封公开信,呼吁英国政府保留现有的法律保障,确保艺术家和作家能够获得可持续的收入,不要将自己的作品拱手让给AI亿万富翁(Don't gift our work to AI billionaires)。这一举动反映了当前艺术与科技交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议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艺术家和创作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封信不仅是对现有权益的保护,也提醒我们需关注新兴技术对传统创作领域的冲击。如何在推动科技进步的同时,保护好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将是未来政策制定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据悉,信中批评了英国政府即将发布的《AI机遇行动计划》中的一项条款。该条款涉嫌企图取消版权和知识产权法律,以促进更广泛的数据挖掘活动。
签署人表示,他们明白政府希望建立经济增长的目标,但对过于急切地将创新成果迅速包装为“诱人的礼物”赠予自动化领域的竞争对手感到震惊。
“想象一下,让ChatGPT为你的孩子创作艺术作品,而不是让孩子自己动手,然后把作品贴在冰箱上。这个想法听起来确实令人不安,对吧?儿童书籍作家兼插画家盖德・亚当森如是说。 在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亲手创作的艺术作品不仅是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体现,也是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这样的作品承载着孩子们的思考与努力,更富有意义。尽管ChatGPT能够提供高效且精美的作品,但它无法替代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创作的乐趣与成就感。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亲自参与到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让他们的作品成为家庭中独特而珍贵的一部分。
“为什么我们要大规模地将人类的创造力收集起来,制造出一个缺乏灵魂的产品,这不仅会剥夺我们的收入来源,甚至可能最终导致我们丧失创造性思考的能力呢?” 这个现象令人深思。当前技术的发展确实为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效率,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即技术的进步正在逐步侵蚀人类独有的创造性和思考能力。这种趋势不仅威胁到个人的经济安全,更有可能从根本上削弱人类作为创造者的本质。因此,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谨慎考虑其潜在的社会影响,确保科技发展能够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而非成为一种新的束缚。
所有辛勤的工作和技能的提升,最终只是为了增加科技亿万富翁的财富——这让我感到恶心、愤怒和沮丧。
他的同事班吉・戴维斯表示,他担心“整个创意文化的根基”正面临被出卖的危险。“他们甚至没有告诉我们,这将对我们有长远的好处,因为他们知道根本不会有。”
亚当森表示,“大型科技公司旨在用其产品取代我们的工作岗位,工人的生活费用将会转化为它们的收益。”
此次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消除关于人工智能(AI)的一些常见误解。许多人认为,AI缺乏真正的创新能力,只能通过对现有数据的再加工来生成结果,而无法摆脱人类固有的偏见,或是提出全新的见解。 此次活动强调,尽管AI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训练数据,但随着技术的发展,AI系统已经能够通过深度学习等方法生成前所未有的内容,并在某些领域展现出一定的创新性。这表明,虽然AI目前可能还不能完全独立地创造全新的概念,但它已经在逐步突破传统框架,为人类提供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人权,机器人错误 ——AI 时代的做人与人性》一书的作者苏茜・阿莱格表示,“如果我们现在不采取措施保护人类文化和创造力的空间,未来可能会彻底失去人类的意义。破坏文化遗产是国际罪行,因为它为非人性化铺平道路,没有创作者,就没有文化遗产。”
克里斯·霍顿是一位图画书创作者,他指出这并不是对技术本身的反对,但他认为生成式AI的操作方式“缺乏真正的创意激情,反而是一种剽窃行为”。他警告说,如果政府屈从于这些游说,创意产业所创造的数百亿财富可能会直接转移到科技行业手中。 这种观点反映了当前创意领域与技术行业之间的紧张关系。生成式AI确实为许多行业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引发了关于原创性和知识产权的深刻讨论。霍顿的观点提醒我们,在推动科技进步的同时,也必须保护和尊重创作者的权益。否则,不仅会削弱创意产业的发展动力,还可能破坏整个行业的生态平衡。
相关阅读:
《打响反对 AI 文学投稿第一枪,20 年诗歌刊物〈青春诗刊〉怒斥投稿人“要点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