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汽车 > 智能汽车
发布日期:2025-02-26 06:57:40

理想汽车凭什么凭两张新车照片撬动400亿市值飙升?

理想汽车如何以两张新车照片引爆400亿市值奇迹?

   买了蔚来汽车股票的朋友们,现在应该笑得合不拢嘴了吧。

理想汽车凭什么凭两张新车照片撬动400亿市值飙升?

   今天一大早,从十点开始,仅仅一小时内,理想汽车在港股的股价由101港元飙升至121港元,涨幅达20%,相当于市值增加了约400亿港元,之后股价则稳定在120港元左右波动。 这种短时间内股价的剧烈变动无疑反映了市场对理想汽车的极高关注和强烈信心。在当前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理想汽车能够获得如此显著的增长,表明其产品和服务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然而,这样的股价波动也提醒投资者需要注意风险,毕竟股市充满变数,未来走势还需持续关注公司基本面和整体市场环境的变化。

理想汽车凭什么凭两张新车照片撬动400亿市值飙升?

   非常抽象地说,这一切的根本原因,仅仅是因为理想发布了两张照片。

理想汽车凭什么凭两张新车照片撬动400亿市值飙升?

   在股价飙升之前,理想汽车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上发布了一条极其简短的消息:“大家好!理想i8,理想首款纯电动SUV来了。” 配图是理想i8与理想L9、理想MEGA三款车型的合影。

理想汽车凭什么凭两张新车照片撬动400亿市值飙升?

   与我们常见的新车发布会不同,理想汽车发布的这两张照片仅展示了新车L9的车头和车尾部分。然而,真正引发股价上涨的原因,是下面那张车尾的照片。

理想汽车凭什么凭两张新车照片撬动400亿市值飙升?

   为啥呢?

理想汽车凭什么凭两张新车照片撬动400亿市值飙升?

   这台本该作为缩小版MEGA的理想i8,在设计上却与MEGA有着显著的不同,尤其是车尾部分的设计细节。这样的差异让人感到意外,毕竟在许多方面,这款车都被宣传为MEGA的迷你版本。这是否意味着它在性能或市场定位上会有意料之外的变化?无论如何,这种设计上的区别无疑会引发消费者的好奇心,同时也可能引起一些争议。对于制造商而言,如何平衡创新与忠实于原品牌特色,将是他们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

理想汽车凭什么凭两张新车照片撬动400亿市值飙升?

   肯定有兄弟说了,不就是发了台新车嘛,甚至连个侧面都没有,有啥大惊小怪的?

理想汽车凭什么凭两张新车照片撬动400亿市值飙升?

   但我说实话,就这张i8车尾的照片,真是我近年来看过的信息量最大的新车官方图片了。

理想汽车凭什么凭两张新车照片撬动400亿市值飙升?

   不夸张的讲啊,这里头不仅能看到 i8 这台车在车身工程上的很多细节,甚至还能看到李想这个老板为了从 MEGA 的失利里走出来,是真的下了血本的。

理想汽车凭什么凭两张新车照片撬动400亿市值飙升?

   这一切的一切还是要从去年遭遇滑铁卢的理想 MEGA 说起。

理想汽车凭什么凭两张新车照片撬动400亿市值飙升?

   在将近一年以前,脖子哥写了篇文章《 因为 MEGA ,李想亲自砍掉了今年所有的电车。。。 》,说的是理想取消了去年所有新车发布计划的事儿。

   当时的理想因为MEGA的遇冷而陷入了一场巨大的争议之中,公司的财务报表显示出的资金状况也并不乐观。 在我看来,这一系列事件不仅反映了当前市场对新兴科技项目的接受程度存在不确定性,同时也揭示了公司在战略规划和风险管理方面的潜在问题。MEGA项目遭遇的冷遇无疑给公司带来了沉重打击,尤其是在财务方面,这可能会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计划和投资者的信心。因此,如何重新赢得市场的信任,并且在未来的项目中避免重蹈覆辙,将是公司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销量涨了、营收涨了,但净利润暴跌了接近一半。

   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原本为MEGA准备的生产材料现在无法使用,二是基于MEGA的设计开发的一系列家族化新车(当时分别称为M7、M8和M9)已接近完成,并正在进行路测阶段,投入的研发资金也相当可观。

   而这些新车中距离量产最近的一款,其实就是今天这辆i8的前身——M8。

   从此前频繁曝光的路试谍照来看, M8 有着跟 MEGA 几乎相同的车身比例 + 完全一致的车尾造型。很明显,理想当时对 M8 的定义完完全全就是一台小号的 MEGA 。

   当MEGA由于其独特的设计导致销售业绩大幅下滑后,即将推出的M8车型便显得尤为尴尬。 这一情况反映了当前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创新设计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反而可能成为品牌负担。MEGA的设计初衷或许是想通过与众不同的外观吸引消费者,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对于即将面世的M8来说,如何在保留品牌特色的同时,又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将是其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按照先前的设计推出产品,销量很可能依然不理想。如果选择更改设计,就意味着之前的设计和工程工作都白费了,这让人觉得不太划算。然而,今天发布的2025年款i8官方图片证实了李想最终的选择,那就是对设计进行修改。

   大伙看啊,以下是M8路测车与i8官方图片中后备箱门结构的对比。

   可以看到,官图里的 i8 不光是贯穿式灯组的造型发生了变化,整个后备箱门的开口也缩小了很多。从原先 MEGA 同款的整体开启,变成了 L 系列的部分开启。

   绿色是后备箱门开合线

   车门变了,在M8测试车的谍照中,其贯穿式尾灯设计与MEGA车型相同,且并未超过尾门的边界。然而,在i8车型上,尾灯风格发生了变化,延伸至两侧的后翼子板,形成了三段式的灯光布局。

   这也就意味着 i8 不仅是用上了新的灯组,后翼子板还需要增加两个车灯的安装位。原先用来冲压后翼子板的模具就不能用了,得重新做。

   熟悉生产制造的人都知道更换模具的成本有多高,但令人惊讶的是,这还仅仅是个开始。 在当前的制造业环境下,更换模具的高昂费用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然而,更让人担忧的是,这仅仅是冰山一角。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制造商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何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成为了每一个制造企业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显然,除了模具更换费用之外,还有更多隐性成本和挑战等待着他们去面对。

   例如,关于这款车型的后备箱门,许多车友可能会怀疑这是否使用了与L系列某款车型相同的配件。坦白说,刚开始我也持这种看法。然而,在仔细对比之后,我发现这实际上是一个全新的设计。因为其尾灯带上的小折角在其他车型上都未曾见过,这意味着厂家不得不为此单独开发新的模具。 这样的设计不仅展示了制造商对细节的关注和创新精神,也表明他们愿意投入更多资源来确保产品的独特性和竞争力。这种追求卓越的态度无疑会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并有助于品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由于后备箱尺寸的改变,与其相关的结构件和覆盖件都需要相应地进行调整。

   例如后保险杠,我比较了M系列的所有车型,发现它们在细节上都有所不同,因此都需要单独开模。

   再往上走,因为后备箱的开口实际上是由四部分结构围合而成的,具体来说就是底部、顶部以及两侧的结构,就像下面图片中标记出的蓝色和绿色部分所示。 后备箱的设计细节往往被人们忽视,但其实这些细节对于提升车辆的整体实用性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后备箱不仅在装载物品时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其结构设计还直接影响了使用便利性和安全性。通过仔细观察后备箱的构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制造商在设计时所考虑的方方面面,从而对车辆性能有更全面的认识。

   开口一变,这哥仨说啥都得跟着变。

   这表明,i8的后车身在设计上几乎进行了全面革新。除了后排地板和后防撞梁之外,其他所有部件,无论是覆盖件还是结构件,都有可能进行了全新的模具开发。这一举措无疑显示了制造商对创新和性能提升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反映出当前汽车工业在追求更高标准和更先进技术方面的不懈努力。 这种大规模的设计更新不仅体现了技术进步,也反映了汽车行业不断寻求突破和优化的趋势。通过这样的设计变革,制造商希望能够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以及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以满足市场和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这一点在 i8 的官图里头其实也能得到一部分的印证,就比如这个后侧车身的覆盖件, M8 测试车的这个部分是和 MEGA 同款的贼光滑的形面,有一些小弧面的过度,但不多。

   可到了 i8 这里,就变成了非常明显的宽体,模具必定经过了大改。

   大家可能都会关心这样的改动一次车尾需要多少费用,我觉得在尚未确定何时发布的i8新车发布会上,李想很有可能会像当年余大嘴介绍新款问界M7一样,向大家透露具体的研发投入金额。

   但不妨碍我们提前先猜一猜。

   先看模具,保险杠因为大概率是塑料的,用的就是注塑模具,一套的成本根据设计细节的不同,大概在百万以内;车身的覆盖件用的是铝或者铁,需要用到冲压模具,根据面积大小的不同一套也是在百万以内;

   最贵的是车身的结构件,需要用到复杂、高精度的多腔模具,价格百万起步,最高可能冲到千万级别。

   而为了提高车辆的生产效率,或是应对某个模具坏了的情况,每个部分的模具车企都不会只有一套。

   重新设计过的造型不仅需要进行各种验证,还必须重新规划内部的电气线路布局。最关键的是,所有的碰撞测试都得重新执行一遍,这些都是耗费大量时间和资金的过程。 重新设计汽车造型不仅仅是外观上的变化,它还牵涉到复杂的工程验证和安全测试。每一步调整都需要精确无误,否则可能会影响到车辆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这样的高成本投入反映了汽车制造业对细节和安全性的严格要求。

   我推测,为了调整这款车型的车尾设计,理想汽车在模具上的投入可能就需要达到数亿元。这样的高额投资不仅反映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也显示出企业在设计与制造上追求极致的决心。面对如此巨大的投入,理想汽车必须确保这一改动能够显著提升车辆的竞争力,并最终转化为销售业绩的增长,否则这将是一笔风险较高的支出。

   当然了,以上内容均为脖子哥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如有不妥之处,欢迎行业内人士指正。

   而这也是为啥我在去年会觉得, i8 这台都已经在跑路试的车,大概率不会改设计。

   因为在整车的开发过程中,设计定型通常被视为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之后的各种环节如匹配和验证,实际上都是为了最终能够实现最初的设计目标而不断努力。

   改设计的过程就像所有事情都已经完成,却不得不回到最初的草稿阶段重新开始一样,光是这么一想就足以让人感到头疼。 这种体验对于很多设计师来说并不陌生。在项目接近尾声时,因为某些原因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大范围的调整,确实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情。这不仅考验着设计师的专业能力,也考验了他们的耐心与应变能力。面对这种情况,保持积极的心态和灵活的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每一次的设计调整都是对项目质量的一次提升机会。

   也是因此,我是真的没见到在即将量产的时候还更改设计的车型,通常都是在收集到反馈之后,在改款期间进行相应的调整。

   敢在快交稿的时候说好像另一版更好的,理想 i8 是第一个。而且大概率,后续的 i7 、 i9 也得按照这个法子全部改一遍。

   李想不仅有决心要改,而且愿意付诸实践,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完成了所有的改革措施并成功实施,我对此表示由衷的钦佩。 李想展现出了非凡的决心与执行力。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规模的改革,不仅体现了他对问题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他高效的执行能力。这样的领导力和行动力无疑为其他面临类似挑战的人树立了榜样。

   不论是从车型名称的变化(从M8改为i8),还是从车尾设计来看,李想显然是下定决心不让未来的新车型与MEGA有任何关联。

   据说啊据说,i8的内饰还吸取了MEGA过度套娃的教训,也在设计上做了一些调整,但从今天的官图来看,并不是特别明显。 (注:由于要求保持时间“2025年02月26日”不变,故未进行修改)

   MEGA 车主们应该要高兴坏了吧,成高铁设计的独苗了嘿!

   大家认为经过这一系列的操作后,理想的目的是不是实现了呢?这个全新的理想i8型号,还会像它的前辈MEGA一样,由于设计问题而遭到市场的冷遇吗?

   在众多纯电SUV品牌逐渐转投增程式混动技术的背景下,这款定价显然不菲的纯电SUV,究竟还保留着多少胜算呢? 面对市场上日益激烈的竞争,尤其是当诸多竞争对手纷纷采用增程式混动技术以提升续航里程和使用便利性时,这款高价定位的纯电SUV能否凭借其独特的技术和设计理念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仍然是个未知数。尽管如此,纯电SUV市场依然存在对纯粹电动驱动模式的强烈需求,尤其是在那些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城市区域。因此,只要该车型能够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并在性能、智能化配置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做到极致,或许仍有突围的可能。

   反正资本市场这头,已经有答案了。

智能汽车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百度权重≥3友情链接交换
数界探索  |  科技快讯中文网  |  经济脉动  |  财智慧  |  慧算财经  |  财经探秘  |  财经日报  |  今日财经  |  财经风向标
Copyright © 2025 智慧科技官网 网暻网络
备案号:陇ICP备16003923号-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