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科技助力乡村提速:中国移动功率共享技术让农村网速飙升17%,打造低成本高效益网络新时代
2月26日,中国移动宣布在河北沧州完成了农村场景下的跨通道智能功率共享外场试验,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移动研究院提出的“5G基站内生功率共享技术”得到了成功的验证。 这项技术的应用不仅展示了5G技术在农村地区推广的可能性,同时也为未来通信网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这种创新的技术手段,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提高网络覆盖范围和质量,尤其是在偏远或资源有限的地区。这无疑是中国移动在推进农村数字化进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也为中国其他运营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相较于传统的双扇区基站,在不增加建设成本的前提下,这项新技术能够使基站的下行通信速率提高17%,从而在农村场景下显著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中国移动推出的“5G基站内生功率共享”技术,在传统基站架构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通过内置功率共享功能模块,实现了设备通道的功率动态分配。这一技术能够在基站的不同扇区间灵活调配功率,从而有效提升高话务量区域的5G网络体验,同时避免了通信资源的闲置浪费。 这种创新的技术方案不仅有助于提高5G网络的整体效率和服务质量,还为未来5G网络的大规模部署提供了新的思路。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这项技术可以显著改善用户体验,减少因网络拥堵而导致的服务中断问题。此外,它还有助于降低运营商的成本,因为不需要额外建设更多的基站来应对高峰时段的需求。总的来说,这是一项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技术进步,有望成为5G网络优化的重要手段。
从中国移动公告了解到,此次外场测试在河北沧州市的乡村地区展开,使用了中兴通讯的设备,重点验证了创新技术的功率共享能力。测试包括了乡村环境下开启功率共享的全面测试和远距离测试。测试结果均达到预期目标。与传统双扇区基站相比,采用此创新技术后,基站的下行通信速率最高可提升17%,最高速率可达286.5Mb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