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巨头如何在全球吸引顶尖人才?
2025年初的招聘季,AI行业再次迎来一轮激烈的“抢人大战”。DeepSeek凭借其技术创新、出色的用户体验、多样化的应用场景以及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为持续火热的AI技术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从深圳南山的科技创新峰会到长三角的产业园区,各大企业纷纷以高薪、股权和国际化机会作为吸引人才的筹码,加快了争夺AI领域顶尖人才的步伐。
一线城市供需两旺 人工智能工程师成最热门岗位
节后开工首周,猎聘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新发职位的城市分布TOP20中,一线城市和重点新一线城市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中,上海、深圳、北京分别以12.73%、10.10%、9.53%的占比位居前三,而广州则以6.87%的占比位列第四。杭州和苏州紧随其后,分别占5.45%和4.92%。这表明,尽管近年来许多二三线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但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依然具有显著的吸引力。 这样的数据反映了当前中国职场的一些趋势。一方面,一线城市凭借其成熟的产业体系和丰富的就业机会,继续成为求职者的首选之地。另一方面,一些新一线城市如杭州和苏州也逐渐崭露头角,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对人才的吸引力。这些趋势不仅体现了城市发展的不平衡性,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鉴,即如何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等手段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
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基础、丰富的产业资源、优良的商业环境以及较强的人才吸引力,一线城市和主要的新一线城市成为了企业和求职者优先考虑的地点。
作为创新之都的深圳,在产业硬件和基础设施方面具备显著优势,拥有国家超算中心、鹏城实验室等科研机构,为AI芯片和大模型的研发提供了坚实的底层支持,因此吸引了众多基础研究岗位的开放;同时,在AI应用领域,也有多家知名企业如大疆、优必选、万兴科技等正在招聘“硬件AI”及AIGC软件的产品研发岗位人才。
在全行业的各类职位中,技术类职位的数量同比去年开工期增长显著,其中算法工程师的同比增长率位居首位,增幅超过20%。根据智联招聘的最新数据,节后第一周人工智能工程师和芯片工程师职位的热度迅速上升,投递量同比分别增长了74.7%和70.9%。 这一趋势表明,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推进,技术人才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特别是算法工程师、人工智能工程师以及芯片工程师等高技能岗位,已经成为就业市场上的热门选择。这不仅反映了当前社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也预示着未来职业发展的新方向。对于求职者来说,掌握这些前沿技术无疑会增加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算法工程师类职位不仅增长较快,而且有显著的高薪优势。猎聘数据显示,年薪超20万的算法工程师职位占比高达88.53%,进一步细分,年薪30万以上、40万以上、甚至50万以上的职位占比分别达到了67.40%、47.32%、30.11%,这无疑印证了招聘市场对算法工程师这一职位的极度渴求与高度重视。
百万高薪与全球化成为企业抢人标配
近期,为了在这一轮的AI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全球各大科技公司纷纷加大了对AI人才的争夺力度。年初时,DeepSeek以百万年薪招聘的消息迅速成为网络热议话题。紧随其后的是,杭州“六小龙”企业也纷纷宣布扩大招聘规模,进一步加剧了这场人才争夺战。 这样的趋势不仅反映出当前AI技术在各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也揭示出相关领域人才的极度稀缺。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AI的研发与应用中,未来对于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需求将会持续上升。如何吸引和培养这些关键人才,已经成为众多企业面临的共同挑战。这也意味着,除了高薪之外,企业还需要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发展平台和工作环境,才能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近日,国内领先的数字创意领军企业万兴科技同样发布“乘风AI 创意无限”2025全球招聘计划,释放100+高端岗位,覆盖产品、技术、营销、设计四大领域,部分岗位年薪可达100万元。
此外,为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万兴科技同时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机制:核心团队成员有机会参与“动车组激励”计划,共同分享公司的经营成果;员工可以通过“创新孵化器”机制以内部创业的形式开发AI工具,优秀的项目将获得公司的资金支持;多语言岗位遍布深圳、长沙、杭州、温哥华及日本等地,实行“全球同岗同薪”,从而消除地域间的薪酬差异。
除了“标配”的百万年薪外,在高层次人才多样化的需求之下,更多企业选择差异化路径满足精英们的期待。比如,杭州某独角兽公司以“技术入股+项目分红”吸引AI制药人才,承诺核心团队成员参与产品商业化分成;苏州工业园区企业联合高校设立“AI+制造”定向培养班,毕业生首年年薪不低于25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全球同岗同薪”这一理念正逐渐成为趋势。头部企业通过在东京、温哥华、硅谷等地设立海外分支机构来吸引国际化人才,部分岗位的薪酬标准直接与硅谷的水平看齐。
人力资源业内人士指出,这场全球“抢人大战”的背后,反映了AI技术从实验室快速向产业化推进的趋势。随着生成式AI、智能硬件和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从追求人数转向追求质量。从提供百万年薪到进行跨界培训,从利用政策优势到实施全球布局,行业正在重新评估人才的价值——技术深度、产业洞察力和全球化视野正成为新的职场竞争力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