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专业大模型:引领智能时代的未来路径
智慧科技
12月21日消息,近两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种种迹象显示,一些备受瞩目的AI巨头所期待的通用人工智能(AGI)之路似乎遇到了瓶颈。当前,探索其他发展方向已成为业内的普遍共识。 这一现象反映了人工智能领域面临的现实挑战。尽管我们对AGI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技术上的复杂性和伦理问题都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转向更加实用和具体的应用场景,或许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明智选择。这不仅能够为社会带来更直接的利益,还能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新的增长点。
360公司创始人周鸿祎在《财经》年度对话2024上表示,当前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而智能体和专业大模型的应用将促进大模型技术的实际落地。
周鸿祎表示:AGI至少需要投入超过一百亿美元购买显卡,每当训练出一个新的模型,第二天就会有竞争对手推出更优秀的成果,这让人感觉像是在不断地重复着西西弗斯推石头的过程,永远没有尽头。 这种高强度的竞争态势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财力资源,也使得科研人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尽管如此,这样的竞争也推动了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创新。然而,长期来看,如何建立一个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环境,避免资源的无谓浪费,将是整个行业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作为大模型应用之路的坚定支持者,他不止一次强调,卷算力、卷数据,向万亿参数发展的AGI是全球少数巨头的游戏,更多企业的机会在应用之路。
放弃追求全能大模型的执念,转而让一个大模型专注于一项特定任务,向场景化、应用化、专业化和垂直化方向发展,才能有望引发新的工业革命,并赋能各行各业。 这一观点非常值得深思。当前技术领域中,全能型的大模型固然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复杂性和资源消耗过大的挑战。相反,通过聚焦于特定的应用场景,可以使模型在特定领域的性能得到显著提升,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这种专业化和垂直化的趋势不仅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还能够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因此,这种转变不仅是技术进步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
周鸿祎总结出大模型发展的七大趋势:
第一,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发展减缓,全面超越人类的人工智能在逻辑上不成立;
第二,大模型“慢思考”成为发展新范式;
第三,越做越专,除少数科技巨头,大多数公司都专注于做专业大模型;
第四,越做越精巧,轻量化成为潮流,更便于在硬件上进行部署和使用;
第五,能力越来越强,模型的学习效果和泛化能力越来越好;
第六,成本越来越低,有助于促进应用生态繁荣;
第七,智能体(AI Agents)推动大模型落地,数字员工成为新的生产力。
2025年或将成为智能体的重要转折点,周鸿祎对此深信不疑。他指出,这一年将是智能体广泛应用的关键时刻,企业将会广泛采用和部署智能体。这些智能体能够将复杂的大模型转化为实用的数字员工,从而更有效地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 这样的趋势不仅反映了技术发展的必然性,也预示着未来企业在运营模式上的深刻变革。智能体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并可能为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竞争优势。然而,随之而来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也不容忽视,这需要企业在积极拥抱新技术的同时,也要加强相关法规和技术手段的建设,确保智能体的应用能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大模型的发展使过去无法通过软件完成的任务,如保险公司的报销报告处理等都可由机器人完成,而是智能体的交付能够代替人类员工完成工作。
这表明服务市场的价值创造模式已发生本质转变,由人员借助工具创造价值演变为AI直接贡献价值。
周鸿祎认为,打造专业化的大型模型并不需要其各方面能力都非常全面。当大型模型应用于实际场景时,无论是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还是外部服务产品体系,都需要从高层领导的需求到基层员工的实际需求出发,找出那些曾经想做却因技术限制而无法实现的问题,即“过去我有想法,但技术上却无法实现的事情”。
一个标志是能够大幅提升十倍的体验,也就是“提升十倍的效率或降低十倍的成本,减少十倍的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