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数字遗产:网络时代的永恒账号收归何处?
文章开头,上个月,一位网友发现她已故近10年的父亲的名字突然从她的微信联系人列表中消失了。
网友表示,她从未删除过父亲的微信,这些年来每当思念父亲时,就会翻看他的朋友圈动态,重温过去的聊天记录,分享一些近况,并告诉他她又很想念他。这种习惯她已经保持了很多年。 这样的行为体现了人们在数字时代如何维持与已故亲人的联系。通过社交媒体上的互动痕迹,人们能够继续感受到与逝去亲人的情感纽带,这无疑为那些失去至亲的人提供了一种慰藉的方式。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记录和保存与亲人的美好瞬间,无论是在数字世界还是现实生活中,都能成为珍贵的记忆载体。
今年1月份,她发现联系人里找不到父亲的微信账号了。她记得父亲曾在一个朋友圈帖子下留过言,经过一番查找,她终于找到了那条评论,却发现父亲的备注名变成了一串微信初始ID。 这种现象可能反映了微信平台对用户隐私保护措施的加强。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微信作为中国最流行的社交应用之一,频繁更新其隐私政策和功能设置,以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然而,这样的调整有时也会给用户带来不便。在此次事件中,尽管她通过其他方式找到了父亲的账号,但这一经历提醒我们,在享受数字时代的便利时,也需要关注平台规则的变化,以便更好地管理个人关系网络。
在点开 ID 看到下图后,她又点击 “ 添加到通讯录 ” 。
在发送好友请求后,她突然崩溃了——系统显示该用户不存在。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网络错误或账号被封禁,但无论如何,这无疑给她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冲击。这种技术上的小故障不仅影响了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前社交平台在用户体验方面存在的不足。我们需要更多关注这些平台如何处理账户管理和用户之间的互动,以避免类似的情感伤害。
这五个字在提醒着她,近十年来自己与父亲在这个世界上仅有的联系渠道,如今也失去了。
她不明白,为何在11月初时,仍可以正常访问聊天界面并发表评论于朋友圈,然而两个月之后,父亲的账号却突然从手机中消失不见?
她每年都会给父亲发送父亲节的祝福信息,有时还会聊聊自己的近况,心情不好时也会打电话向他倾诉,为何这样一个经常保持联系的号码,却突然从通讯录中消失了呢?
最近,一位网友在小红书上发帖求助,表示不知该如何处理当前遇到的问题。其实,这种情况的发生原因并不复杂,很有可能是因为她的父亲账号被平台回收了。 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交媒体环境中并不罕见。平台账号被回收可能是因为违反了平台的规定,也可能是因为长时间未登录导致账号被系统自动回收。这提醒我们,在使用网络服务时,不仅要遵守平台规则,还要定期维护我们的账号,以免因为疏忽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这也反映出一些平台在管理用户账号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严格性和自动化处理的不足,需要进一步优化其管理机制,以更好地保护用户的权益。
那天,有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微信号被封的经历。微信团队看到帖子后,主动联系了这位网友,希望能协助找回微信号。然而遗憾的是,由于该账号已被系统回收,最终未能恢复。 这起事件反映出微信平台在处理用户账号方面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措施。虽然这种做法有助于维护平台的整体安全与秩序,但同时也可能给一些无意违规的用户带来不便。希望未来微信能够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在确保平台健康运行的同时,也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和支持。
网友的经历令人心酸,但 “ 微信账号被回收 ” 这件事,并不是第一次发生。2023 年 7 月,有条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微信号长期没有使用会被回收。因为一个博主发现自己的树洞微信太久没登被回收了。
当时针对此事,微信团队专门发布了一条微博进行回应,并标注出一条谣言。
微信账号确实存在回收机制,但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长时间未登录且不活跃,二是账户内没有余额。换句话说,只要你的微信账户里还有余额,无论你多长时间不登录,都不会被系统回收。 这种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用户的财产安全,同时也提醒用户及时处理账户中的资金,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不过,这也意味着用户需要更加谨慎地管理自己的微信账户,以免因疏忽而失去账户的使用权。
如果没有零钱,也不活跃,就可能会被回收。这种情况在很多社交媒体平台都存在,用户如果不经常登录或使用某个账号,该账号就有可能被系统自动回收。最近一位网友在论坛上表达了对父亲账号被回收的不解,这其实是一个常见现象。许多用户可能因为各种原因长时间不使用某些账号,最终导致这些账号被平台自动处理。 这种机制虽然有助于平台管理资源,但也可能导致一些用户失去重要的信息或回忆。因此,平台可以考虑增加更多提醒机制,比如定期发送邮件或短信通知用户其账号即将进入休眠状态,并提供重新激活的选项。这样既能确保平台资源的有效利用,也能更好地保护用户的权益。
由于她与她父亲的微信互动仅限于单方面沟通,即使联系频繁,系统仍会将其父亲视为长时间未登录的不活跃账号。
当然看到这里,差友们也会有疑问:凭什么我的微信号,微信有权收回?答案早在微信的《 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 》第 7 条写着:
你只有自己微信号的使用权,所有权还是归腾讯公司。如果长期不登录,腾讯有权收回。不光是微信,你能注册的所有平台账号,都是如此。
比如《 QQ 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 》第 2 点第 3 条写着,如果你长期没有登录或使用,腾讯有权收回。
《 抖音用户服务协议 》 3.12 里写着,超过 6 个月未登录账号,抖音有权收回。
《 微博服务使用协议 》 3.4 里写着,连续 90 天内未实际使用,微博运营方有权回收昵称 / 回收账号 / 停止提供微博服务。
《小红书用户服务协议 》 2.4 里写着,连续超过 6 个月未登录账号且不存在未到期的服务,小红书有权收回账号。
至于为什么平台们会回收不活跃账号,一是避免资源浪费,这些账号也会占用系统。二是僵尸号容易被盗,存在安全风险。当然了,这些账号并不是在限定时间内不登录就一定会被回收,只是说超过一定时间后,平台方有权收回了。根据世超的个人经历,我有好几个平台两年没登录,它还好好的。。。
但问题来了,每种平台的回收期和处理方式各不相同,若身边有人去世,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确保逝者的账号不被回收,保留他们在网络上留下的印记呢?在之前帖子的评论区里,已经有很多网友表达了对已故亲人账号的担忧,不希望这些情感联系就此中断。
有人赶紧查看了父亲的微信是否在线,有人则担心QQ会不会也有同样的情况?
还有很多人不敢面对已故亲人的微信,怕自己难受,无法面对。
实际上,像支付宝和微信这样的平台,即使逝者的账户里只剩下一分钱,这些零钱或资金也不会被回收。
如果想要提取这两个平台中的资金,只需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即可。例如从支付宝取款,可以联系其客服人员,客服会指导继承人准备好身份证、死亡证明和承诺书等文件,确认身份后就能继承账户中的资产。对于其他平台,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方法来保留逝者的账号。
经过世超的查询,发现各大平台在这方面的要求基本一致,都需要提交相关的证明材料。2020年12月,B站发布了一项公告,表示对于那些不幸离世的用户,平台将在得到其直系亲属确认和同意后,将其账号设置为“纪念账号”并进行保护。一旦启动保护机制,逝者的账号将会被冻结,任何人都无法登录,同时主页上还会出现一条官方的悼念信息。
抖音同样采取了类似的措施。用户需要提供个人身份证明、与逝者的关系证明以及逝者的死亡证明等相关材料,经抖音审核通过后,该账号将被设置为保护状态。在此状态下,账号无法变更手机号码和实名信息(以防止账号被盗)。此外,在提交相关材料后,继承人还可以将逝者在抖音中的财务资产转移到自己的账户中。
根据微博官方消息,他们平台会借助新闻报道、亲友反馈以及人工识别的方式来确定账号用户的逝者身份,以避免与“僵尸号”混淆。确认身份后,将启动账号保护机制。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逝者账号的安全保存,最好的办法依然是尽快联系相应的平台客服,并提交必要的证明文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之间的回忆与情感纽带似乎在悄然变化。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我们与逝去亲友的连接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平台。因此,在处理逝者账号时,我们需要更加谨慎,以确保这些账号能够得到妥善管理或保存下来作为纪念。这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生者情感的一种慰藉。同时,这也提醒了我们应当提前规划好个人数字遗产的处理方式,以免给家人留下不必要的困扰。
过去,我们怀念亲人时,可以通过翻看他们的照片和阅读他们的文字来缅怀。现今,随着人们在微信聊天记录、朋友圈以及抖音、小红书上发布的每一条视频和每一段文字,个人的社交账号渐渐承载了更多的感情和回忆。
平台出于安全考虑回收账号或许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也应该提前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逝者的数字遗产。在信息时代,个人在网络上的行为和言论已经成为其身份的一部分,这些痕迹不应轻易消失。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机制来管理和保存这些珍贵的信息,以确保逝者的记忆得以留存。 发表的看法观点:我们应该重视数字遗产的保护,让逝者的在线痕迹能够得到妥善保存。这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我们自身数字权益的一种保障。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可以有效地管理数字遗产,使之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为了他们,也为了我们自身,毕竟真正的告别并非源于死亡,而是被时间所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