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豪华轿车登陆市场,让你的驾驶梦想照亮前行!
比亚迪与大马力超级跑车,搁以前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然而,随着新能源技术的迅猛发展,比亚迪这家曾经以传统燃油车为主的公司,如今已成功打入了高性能电动车市场。其推出的多款电动超级跑车不仅在性能上可与传统豪华品牌相媲美,而且在环保和技术创新方面也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这不仅是比亚迪自身转型成功的标志,也预示着整个汽车行业正朝着更加绿色、智能的方向迈进。 这样的转变让人看到,即使是在传统认知中看似不可能的领域,只要勇于创新和突破,也能开辟出一片新天地。这也提醒我们,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必须不断适应新技术、新趋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可从上周开始,这俩竟然画上等号了。
今天下午,比亚迪为旗下两款全新车型汉L和唐L举办了设计解析会,虽然仅限于介绍外观和内饰设计,并未公布价格等信息,但这标志着这两款备受瞩目的新车终于与公众见面了。
之所以说它们逆天,不仅因为这两款车型的电压平台可能已经达到了1200V,也不是因为这两款车的刀片电池充电倍率可能会飙升至7C,而是因为汉唐L四驱纯电版本的后桥电机峰值功率达到了这一数值:
是的你没看错, 580kW 。
笑点解析:它们仅仅是定价在30万元左右的家用轿车罢了,想想确实令人觉得有些好笑。
考虑到之前的秦宋L车型与正代车型相比变化非常大,几乎可以看作是全新换代的产品,那么我们还是先来快速了解一下新款的汉唐L和原来的汉唐相比,有哪些明显的不同之处。 新汉唐L在外观设计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采用了更加流线型的车身线条,使整车看起来更具现代感和动感。内饰方面,新款车型也有了显著提升,使用了更高档的材料,提升了整体的豪华感。动力系统方面,汉唐L搭载了更为先进的发动机和电动机组合,不仅提高了燃油经济性,同时也增强了驾驶体验。此外,新车还增加了许多智能配置,如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智能互联功能等,进一步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这些改进无疑让汉唐L在市场上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同时也展示了品牌对于创新和技术升级的持续追求。
打眼一看,两车升级最显著的部分在于外观设计。然而,我个人认为,在现款车型已经相当出色的情况下,汉唐L的设计并没有给我焕然一新的感觉。别急,让我来解释一下。
这是刚上市的汉L和现款汉的外观对比,给大家10秒钟时间观察一下两车之间的区别。 从这短短的十秒观察来看,汉L在设计上更加大胆前卫,尤其是前脸部分采用了更为激进的线条,使得整车看起来更具攻击性和现代感。而现款汉则显得更为稳重和传统,保留了更多经典元素。这种变化不仅反映了当前汽车市场对年轻消费者口味的迎合,也展示了品牌在设计理念上的新探索。总体而言,汉L的推出无疑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同时也为品牌的形象注入了新的活力。
上新下老
是不是感觉,好像没啥改啊?
可答案是,几乎所有地方都发生了变化。新款车型的大灯轮廓、灯组内部结构、前保险杠细节、车身侧面的线条以及后肩的设计都有了显著的不同。整体感觉从前代的有棱有角变得更为圆润且更具运动感。 这样的设计转变无疑让新车看起来更加时尚和动感。特别是前脸部分的变化,不仅增强了视觉冲击力,也赋予了车辆更多的现代感。此外,车身侧面线条的调整使得整车比例更为协调,运动气息更浓。总体而言,这些改动不仅提升了外观的吸引力,还可能进一步提升空气动力学性能,为驾驶者带来全新的体验。
同样的情节也在车尾上演,贯穿式尾灯变得更加纤细、修长且精致,后保险杠的设计也经过了重新调整,新增了两个类似小米SU7的扩散器装饰件。此外,比亚迪的标识现在也变成了发光设计,并被巧妙地融入到车尾之中。
上新下老
在第一眼看到汉 L 的时候,我还说比亚迪这波必须夸一夸,虽说约等于是换代,但和老款车型没有太大的造型区分,既照顾了老车主的心情,还让新车主买到了更新的设计,顶级设计!
结果,瞬间就被唐 L 打脸了。
新款唐车型在外观设计上有了显著的变化,车身线条变得更加圆润宽大,整体比例呈现出当前流行的“大揽胜”风格。前大灯的设计独特,上部为细长的LED日行灯,而主灯组则巧妙地隐藏在下方,形成了分体式的灯组设计。车尾部分,设计师采用了与汉L相似的细长贯穿式尾灯,不仅提升了视觉效果,还增强了品牌识别度。此外,新车还增加了带有激光雷达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这是比亚迪与Momenta合作研发的“天神之眼”智驾方案,进一步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 这样的设计不仅让新款唐在外观上更加吸引人,同时也展现了比亚迪在智能化方面的技术实力。通过引入先进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比亚迪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汽车美观性的需求,也在逐步推动汽车行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这不仅是比亚迪自身技术进步的体现,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
上中新下老
如果不特意告知这是唐L,你可能很难将其与现款比亚迪唐联系起来。它的设计风格与汉系列完全不同,这才是全新换代车型应该有的感觉。
可至于这个换代设计是否成功,我个人依然持有保留态度。相较于那些略显同质化的分体灯、贯穿灯以及所谓的“大揽胜”风格,我认为现款唐的鹰眼灯设计与运动化的车身比例更具辨识度,也更符合大众的审美期待。 这样的设计改动虽然新颖,但似乎在追求潮流的同时丧失了一些原有的特色。对于新设计是否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这可能还需要市场的进一步验证。毕竟,汽车设计不仅关乎外观的美感,更重要的是能否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和情感共鸣。
不知道大伙怎么看。
然而,有趣的是,尽管汉唐L在外形设计上经历了多次变化,其内饰设计却显得相当一致。它摒弃了从前的曲线设计和可旋转的中控屏,转而采用了当前流行的全液晶仪表盘与中控屏双屏设计,并且整体线条更加简洁,呈现出一种更为清爽的风格。
上唐 L 下汉 L ,来自 @ 韩路大叔
尽管整体上并未展现出特别突出的特点,但不知大家是否留意到一个关键细节?在我看来,这也是比亚迪王朝系列车型在内饰设计方面的一大显著提升。
那就是终于没有万恶的指纹收集器:钢琴烤漆面板了!
原以为今天的发布会上会包含一些技术方面的详细介绍,并且可能会公布预售价格等信息,但令人失望的是,王朝网的负责人表示这两款新车的正式上市要等到3月份。因此,要想详细了解这两款车的技术规格,我们还需耐心等待一段时间。 当前时间是2025年01月18日。
正如我们在开始时提到的,汉唐L最关键的特点在发布会前就已经广为人知。具体来说,这是指工信部公告中明确列出的、近来在各大社交平台和行业内频繁被热议的两款性能极其强劲的驱动电机。
我们首先根据工信部的信息大致列举一下汉唐L已知会提供的动力版本:
混动版本,大概率搭载了最新的第五代 DM 系统,分成了单双电机两个版本,单个电机的峰值功率均为 200kW ,是汉唐 L 负责走量的车型。
纯电版本依旧分成了单电机和双电机两个版本,也是这回受到大伙讨论最多的车型。
四驱版本的后桥电机,工信部代号 TZ210XYW ,峰值功率飙到 580kW 的同时额定功率也有恐怖的 300kW 。后驱版本的后桥电机代号 TZ210XYR ,峰值功率 500kW , 额定功率也有恐怖的 280kW 。
峰值功率和额定功率之间的区别在于,额定功率是指电机在长时间稳定运行时能够安全输出的最大功率,而峰值功率则是在短时间内可以达到的最大功率,但不能持续较长时间,否则可能会导致设备过热或损坏。 最近有关某款电机的报道显示,其峰值功率和额定功率都非常高,这使得它们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提供巨大的动力输出,同时也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维持较高的性能水平。这种电机之所以能够称得上“恐怖”,是因为它们在提供强大动力的同时,还具有出色的效率和可靠性。这意味着这些电机不仅可以在极端条件下表现出色,还可以在日常使用中提供卓越的性能。这样的技术进步无疑为各种应用领域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从高性能赛车到工业机械设备,都可能因此受益。这种高效且强大的电机技术的发展,标志着我们在推动技术边界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也预示着未来会有更多激动人心的技术革新。
所谓的峰值功率,就好比你用尽全力奔跑时的状态,是电机在极限情况下能够发挥出来的最大功率。由于受到结构设计、材料强度以及散热能力等因素的影响,电机通常只能在短时间内维持这种高功率输出,可能仅仅持续几秒钟而已。
棕色为峰值功率,黄色为额定功率
对比之下,额定功率指的是你在不感到气喘的正常跑步速度下,电机能在材料强度范围内、达到热平衡状态时,长期稳定运行的功率。
目前大多数汽车厂商在宣传电机性能时,往往倾向于只提及峰值功率,而有意忽略额定功率,这导致许多车辆在纸面上看起来动力强劲,但实际上的性能差距较大。
根据工信部的信息,比亚迪的腾势Z9 GT配备了前后三台电机,其峰值功率分别为230kW、240kW和240kW。然而,这些电机在日常使用中的额定功率却较低,分别为75kW、65kW和65kW。这表明该车型在追求高性能的同时,也注重了能效的平衡。这种设计策略既保证了车辆在需要时能够爆发强大的动力,又能在常规行驶中保持较低的能耗,从而提升了整体的续航能力。这样的配置显示了比亚迪在电动汽车技术上的深厚积累和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
这种额定功率只有峰值功率几分之一的情况,在国内车企的量产电机上其实非常普遍,具体是哪些牌子的哪些电机这里就不说了啊,省的哥几个说我拉踩。
而回过头来看汉唐 L 上的这两台 500kW 级别的电机,是不是就能知道它们恐怖在哪了。
额定功率超过峰值功率的50%,表明该电机在结构强度和油冷散热能力方面,相较于之前的方案有了显著的提升。
更离谱的是,大家看这个电机型号里的TZ210,表明这两台大功率电机的外径仅为210mm。相比许多热门的大功率电机,例如小米的V8S电机TZ220和极氪310kW电机的TZ235,它的外径是最小的。
据报道,小电机中的小转子由于物理限制,其扭矩通常不会很大。为了达到较高的功率输出,唯一的办法就是大幅提高转速。因此,预计这两款电机的最大转速将会非常高。有博主甚至预测,这两款电机的最高转速可能会达到惊人的35000rpm。 这一技术突破无疑展示了制造商在提高电机性能方面的巨大努力。如此高的转速不仅需要先进的材料科学支持,以确保电机的耐用性和稳定性,同时也对电机的冷却系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样的创新可能会引领电动交通工具乃至更多领域的技术革新。
只要猜测相差不大,那么这将是目前市场上批量生产的,转速最高的驱动电机。
一个更令人震撼的细节是,为了确保极高的功率输出以及更佳的热管理效果,汉唐L很可能采用了全新的超高压电子电气架构。据我所知,该车可能搭载了全域1200V高压平台和具备7C放电倍率的刀片电池。这些配置无疑将大大提升车辆性能,但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技术挑战和潜在风险。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无疑是令人兴奋的消息,但对于制造商来说,如何确保这种高电压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将成为关键问题。我们期待比亚迪官方的正式发布,以获取更多详细信息。 这段修改后的新闻保留了原文的主要内容,并增加了个人对新技术带来的影响和挑战的观点,同时表达了对官方更多信息发布的期待。
1200V 电控已经上车腾势 N7 和海狮 07EV
总而言之,汉唐L的纯电动版本所搭载的这两台电机不仅功率大、转速高,而且体积小巧,在1200V的超高压平台下运行时能耗也可能较低。
因为某些技术表现得过于超前,甚至让人感觉不像是真实的,因此业内许多人猜测,比亚迪可能采用了双电机串联的设计方案,即两套定子和转子共享同一套输出轴和减速器。这种设计在理论上可以大幅提升效率和性能,但同时也引发了对其实现可行性的质疑。如果这一推测属实,那么比亚迪的技术突破无疑将重新定义电动汽车行业标准,但在此之前,仍需等待更多官方信息来确认这一说法的真实性。
当然脖子哥从多方考证了,这俩电机都是单转子,没偷鸡。
嘶。。。迪子你也在月球后面用烟屁股烫外星人啦?
这 tm 还是家用车吗!
唯一需要吐槽的是,在如此强大的电机功率下,比亚迪仅配备了245胎宽、45扁平比的19英寸轮毂。要在赛道中充分发挥这台电机的强大性能,如果不提前进行一些提升抓地力的改装,基本上是不太可能实现的。
不过仔细想想倒也合理,毕竟相比于在赛道里用更高的扭矩提高加速能力,高转低扭的设定说白了其实更适合跑高速,提高车子的极速,也能在车速更高的时候输出更多的动力。轮胎窄点,也能在高速的时候减少点滚阻,降低点电耗嘛对吧。
嗯,一定是这样的。
相比于业内资深人士提供的专业见解,许多消费者在看到580kW这一动力参数时,更多地还是关注了一个长久以来一直伴随比亚迪新车发布的问题:对于一款家用轿车而言,如此强劲的动力配置是否真的有必要?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并没有绝对的答案。一方面,强大的动力确实可以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尤其是在需要加速超车或应对紧急情况时,能带来更高的安全性和操控感。另一方面,过高的动力输出也会导致油耗增加,维护成本上升,并且可能并不符合大多数家庭用户的实际需求。因此,比亚迪需要在性能与实用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而我的答案还是跟以前一样,有,而且很有必要。
因为从合资时代开始到现在这小几十年的时间里,对于某个价位的车型应该拥有怎样的动力的问题,一直以来定义权都是在海外车企的手里。
在燃油车时代,海外车企普遍设定了一种规则:更高的车速和更快的超车能力通常意味着更高的售价。即便进入了电气化时代,这些企业仍然通过限制电机的功率来维持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 这种做法不仅延续了传统燃油车时代的定价逻辑,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动汽车技术潜力的充分发挥。尽管电机的瞬时扭矩输出使得电动车在加速性能方面具备先天优势,但人为地降低其性能以迎合传统的高端市场定位,无疑是一种对技术创新的制约。这样的策略不仅影响了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性能的期望,也限制了电动车在实际使用中的表现,不利于电动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即使在前些年,一些汽车制造商还通过持续削减四缸发动机的功率,使得高功率发动机的门槛降至200马力甚至更低。我们通常认为某款车型的动力不足或过剩,并不恰当,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以国外汽车企业的标准作为参考所作出的判断。
可试问在价格允许的条件下,有谁会在意自己买的车动力更强一些,加速更快一些呢?
当一款30万元级别的车型能够提供超过1100匹的峰值功率以及接近600匹的额定功率时,不禁让人思考:在面对这些性能强劲的新兴品牌时,那些传统豪华品牌动辄数十上百万元却只能提供几百匹马力的车型,是否还能吸引众多消费者的目光? 高性能电动车的崛起无疑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们不仅以相对亲民的价格提供了令人瞩目的动力表现,还通过先进的电动技术带来了更为环保和高效的驾驶体验。然而,传统豪华品牌虽然在性能参数上可能稍显逊色,但它们依然凭借卓越的工艺、品牌形象以及综合使用体验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份额。 未来的汽车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而新兴品牌要想持续获得成功,除了继续提升产品性能外,还需关注消费者对品牌价值、售后服务以及车辆保值率等多方面的需求。
这种突破常规的快感,我认为正是比亚迪的这两款电机,以及众多同行的高转速电机存在的最大价值。
唯一需要关注的是,在家用车型动力显著提升的同时,道路上因超速和激烈驾驶导致的事故也开始增多。我认为汽车制造商在降低大马力车型的购买成本时,也应该适当提高使用这些强劲动力所需的驾驶技能门槛。
例如,小米提出的方案是「驾驶安全保护」功能,新车的最高速度限制在140公里/小时,并且禁止使用性能模式,只有当驾驶里程达到300公里后才能解锁这些功能。这在我看来就像布加迪的双钥匙系统一样,是一个非常积极且有意义的尝试。
当然了,鉴于现在的汉EV常常能在接机时遇到,由于汉L的推出,今后在急需赶飞机的时候,选择专车的理由就更加充分了。
“ 师傅我赶时间。 “
“ 稍微快点就行,安全要紧。 ”
“ 什么叫我有没有坐过 F1 赛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