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海洋疾风汽车滚装船创历史新纪录!实现万辆车载船交付,并计划2025年再下水4艘船!
全球最大汽车滚装船,为比亚迪进军全球而生。
刚刚在一周前,比亚迪船队迎来了第三艘滚装船,这艘船同样以公司总部所在城市“深圳”命名:
比亚迪深圳。
△图源:扬州广播电视台
一艘能够装载近万辆新能源汽车的滚装船,其甲板面积甚至超过了标准足球场。这一创新不仅展示了船舶制造业的技术进步,也反映了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这样的大型运输工具对于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出口需求至关重要,同时也彰显了绿色能源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这种规模的船舶投入使用,标志着在推动绿色能源应用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它不仅有助于缓解传统燃油车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问题,也为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提供了更加高效、环保的物流解决方案。然而,随之而来的还有如何确保这些船只在运营过程中遵守严格的环保规定,以及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大规模运输风险等问题。因此,在庆祝技术成就的同时,也需要关注相关的挑战和责任。
综合之前比亚迪公布的信息,预计在1年内还将有四艘大型船舶下水。
中国汽车也开始“下饺子”了。
全球最大汽车运输船“深圳号”出坞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全球最大的汽车滚装船“深圳号”(BYDSHENZHEN)近日在扬州顺利完成出坞作业。
“深圳号”是一艘新能源滚装船,有两大特点:
大和环保。
首先“深圳号”体型很庞大,1艘船能装载9200辆车。
△图源:扬州广播电视台
该船全长219米,比大型驱逐舰还要长。其型宽为37.7米,大约可以并排放下18辆仰望U8车型。
设计吃水9米,设计航速18.5节,换算成陆地单位约为34.3km/h。
然后是动力形式比较环保。
“深圳号”在首次航行中引入了比亚迪的箱式电池组和轴带发电机技术,同时采用了LNG(液化天然气)双燃料动力系统。此外,该船还配备了一系列节能措施,例如使用减阻防污漆等先进技术。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船舶的能源效率,也大幅减少了污染物排放,标志着绿色航运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 这一系列改进展示了中国在推动绿色航运方面的决心和技术实力。通过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材料,“深圳号”为未来船舶设计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有望引领行业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深圳号”作为比亚迪在过去一年中交付的第四艘滚装船,在短短十天内完成的第二次交付,再次彰显了公司在船舶制造领域的强劲势头与高效执行力。这不仅体现了比亚迪在多元化业务布局上的持续深耕,也反映了其在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果。 此番连续交付两艘滚装船,无疑为比亚迪在全球航运市场上赢得了一席之地,并进一步巩固了其行业领先地位。同时,这也向业界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比亚迪正凭借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之外的领域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2024年1月10日,比亚迪首艘滚装船“开拓者1号”(EXPLORER NO.1)在山东烟台港交付,当年1月15日首航。
2024年11月29日,以“常州”工厂为名,比亚迪船队迎来了第二艘滚装船,从山东烟台启航,开赴西欧。
2025年1月7日,以“合肥”工厂为名,比亚迪船队再添新员。
这三艘船只的长度均为199.9米,可容纳7000个车位,均小于“深圳号”。 (注:原文本已较为简洁,因此在不改变主体内容和数据的前提下,可调整的空间有限。此修改版仅做轻微调整以符合要求。)
滚装船的装载能力正在不断增强,同时交付的速度也日益加快。目前,船队的建设计划仅仅完成了半程。 随着全球贸易的持续增长,滚装船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在这种背景下,各大船运公司纷纷加速建造新船,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尽管如此,当前的进度仅达到一半,未来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这不仅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强劲,同时也凸显了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如何确保后续船只能够按时高质量地交付,将成为决定各家公司能否抓住机遇的关键因素。
2024年1月比亚迪交付“开拓者1号”时曾透露:
未来两年内,比亚迪公司近期宣布,除了已有的船舶外,还将有七艘滚装船陆续加入其运输舰队。这一举措无疑将进一步增强比亚迪在物流运输领域的竞争力,并且有助于其在全球市场上的扩张计划。通过扩大自有运输能力,比亚迪不仅能够更好地控制供应链,还能为客户提供更加稳定和高效的服务。这显示出比亚迪不仅在电动汽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物流运输方面也正迅速崛起,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根据原计划,比亚迪在2026年1月之前至少还需交付四艘滚装船。这一消息表明比亚迪在船舶制造领域持续加大投入与推进,显示出其在全球汽车运输市场上的雄心壮志。随着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迅速扩张,比亚迪作为行业领军者之一,通过增加滚装船的数量来提升自身的物流运输能力,不仅有助于满足自身日益增长的出口需求,同时也可能为其他汽车制造商提供更加高效的运输解决方案。这一步骤无疑将进一步巩固比亚迪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导地位。
按后续滚装船均可装车“9200辆”计算,届时比亚迪船队8艘船共可装车6.7万辆。
不过大船装车,只是比亚迪出海布局的一步棋。
比亚迪在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后,正积极采取多种策略加快其国际化步伐。 这家中国汽车巨头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功,现在也展现出强烈的海外扩张意愿。比亚迪通过出口、设立海外生产基地以及与当地企业合作等方式,不断拓展其全球版图。这种多方位的战略不仅有助于提升其国际知名度,同时也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增长点。随着全球对新能源汽车需求的增长,比亚迪有望凭借其技术优势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市场的地位。这一系列举措表明,比亚迪不仅满足于国内市场的领导地位,更有着雄心勃勃的全球化梦想。
全球最大新能源车厂加速出海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情况,比亚迪的出海手段也不同。
2022年之前,比亚迪主要业务是向瑞典、荷兰和墨西哥等地出口纯电动大巴。
首先从B端切入公共交通领域,在本地树立品牌影响力之后,再逐步推出乘用车产品。
近年来,比亚迪调整了其市场策略,主要通过与当地经销商合作或在本地建设工厂的方式推动乘用车的销售。
2024年7月,比亚迪在泰国的工厂如期竣工,并成功实现首辆车的量产下线。与此同时,比亚迪也宣布收购了当地知名汽车经销商RÊVER Automotive 20%的股权。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展示了比亚迪在海外市场的扩张决心,同时也表明其对泰国市场潜力的高度认可。通过在泰国建立生产基地,比亚迪能够更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响应速度,进而巩固其在全球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而此次股权收购则有助于加强与本地合作伙伴的关系,为未来的产品销售和服务网络布局打下坚实基础。这一系列动作无疑将为比亚迪在东南亚市场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024年8月,欧洲经销商集团HedinMobility Group官宣,将其在德国的比亚迪整车及零部件经销权转移给比亚迪。
2025年1月16日,比亚迪宣布将在韩国与六家经销商合作,计划开设15个展厅和11个服务中心。这一举措不仅展示了比亚迪对韩国市场的高度重视,也表明了其在全球范围内扩大销售和服务网络的战略布局。通过与当地经销商的合作,比亚迪能够更好地了解并满足韩国消费者的需求,同时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这一系列动作无疑将为比亚迪在韩国乃至整个亚洲市场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一些地区,比亚迪同时进行建厂和产品出口,例如在乌兹别克斯坦。
2024年6月底,比亚迪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合资工厂正式竣工,首辆量产车型宋PLUS DM-i成功下线。
一周后,比亚迪郑州工厂生产的260多辆比亚迪乘用车被送往1公里外的国际陆港,乘着专列驶向乌兹别克斯坦。
多箭齐发,比亚迪海外销量大幅增长。
2024年,比亚迪海外销量达到41.72万辆,同比增长71.9%,增速显著高于整体水平,占比总销量近10%,相比2023年提升了2个百分点。
同期内销385万辆车,占国内市场整体比例已达15%。
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双轮驱动下,根据2024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比亚迪的销量与2023年排名第六的车企福特仅相差5万辆。
而在四季度,比亚迪的销量持续攀升,每个月的销量都稳定在50万辆以上,全年总销量更是突破了427万辆大关。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强劲势头,也反映了消费者对品牌和技术的高度认可。比亚迪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其出色的产品力,更在于其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和技术创新能力。随着全球范围内对于环保出行方式的需求日益增加,比亚迪无疑已经占据了有利位置,未来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这意味着,比亚迪有望从全球第九大车企升至第六。
但之后若想在排行榜上持续攀升,仅仅依赖国内市场将变得相当艰难。
毕竟国内的增长遭遇了瓶颈,然而海外市场依旧拥有庞大的潜力。
2024年,2024年中国汽车总销量达到3143.6万辆,其中内销为2558万辆,相比去年仅仅增加了40万辆,增长率仅为1.5%,这一增速低于整体市场的增长水平。
与此同时,去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586万辆,同比增长19%,占总销量的比例提升至18.6%。这一趋势不仅彰显了中国汽车工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也反映出国内车企在技术革新和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全球对新能源汽车需求的激增,中国品牌凭借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有望进一步扩大其市场份额。此外,这也表明中国政府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正在逐步显现效果,未来几年内中国汽车出口量有望继续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
一方面,国内市场增速逐渐放缓,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份额已达到15%,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若去除动力形式的限定词,要成为整个汽车工业的霸主,显然需要在海外市场寻求突破。
“深圳号”出坞的汽笛声,就是比亚迪登顶的冲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