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圈的优越感错觉:硅谷常见病被批评
2月1日消息,Meta首席科学家杨立昆(Yann LeCun)于昨日在他的领英账号上发表文章,直言批评硅谷“某些圈子”中存在的问题。
附原文大意如下:
在硅谷的一些圈子里,常见的一种现象是人们普遍存在着一种错误的优越感。 这种优越感不仅仅体现在对自身技术能力的过度自信上,还表现在对其他地区或行业的轻视态度。事实上,硅谷的成功固然值得尊敬,但过分强调自身的独特性和领先地位却可能导致忽视外部世界的进步与创新。这种心态不仅会限制个人和企业的发展视野,也可能阻碍整个行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因此,硅谷人士应当更加谦逊地看待自身成就,并且积极学习和借鉴全球各地的经验与智慧。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并在全球科技舞台上持续发光发热。
症状在初期表现为:认为自己所在的小圈子垄断了好想法。
在疾病晚期,患者会认为其他地区的创新成果都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
科技的进步往往是通过更多有才华的人参与,并且相互分享他们的创新成果,才能加速的。
这也是为什么:
科学界始终通过公布科研成果和共享研究工具来促进合作。
开发者社区则以开源为核心进行合作
专利制度虽然在软件和服务行业显得有些过时且效率不高,但它依然赋予了发明者在一定期限内的独占权。然而,为了获得这段独占期,发明者必须公开所有必要的技术细节,使得其他人可以复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发展。 这种制度既有利又有弊。一方面,它鼓励创新者分享他们的知识和技术,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另一方面,在软件和服务领域,由于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专利保护往往无法及时跟上,这可能会限制竞争和技术创新。因此,如何平衡专利保护与促进技术发展的需求,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不久之前,杨立昆曾高度评价中国的DeepSeekR1模型,他认为该模型的成功主要归功于其开源性质。他表示:“他们提出的新思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由于他们的工作是公开和透明的,所以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获得启发。这正是开源研究和技术所拥有的强大力量。” 这一评价不仅彰显了开源模式在推动人工智能领域进步中的关键作用,也强调了合作与共享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性。通过开放源代码,研究人员可以更快地验证和改进彼此的想法,从而加速整个领域的进步。此外,这种开放的态度也为全球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更为平等的合作平台,有助于缩小不同地区间的科技差距。总之,DeepSeekR1的成功案例表明,在AI领域,共享与合作远比封闭与竞争更能促进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