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智能引领:AI 政策的未来之路
2月9日消息,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被誉为“人工智能教母”的李飞飞,在即将于下周在巴黎举办的人工智能行动峰会前,提出了“人工智能政策制定的三大基本原则”。
首先,李飞飞表示,政策制定应立足于“科学,而非科幻小说”。她强调,政策制定者应当关注人工智能的实际现状,而不是沉溺于那些宏大的未来设想,不论是乐观的乌托邦还是悲观的末日情景。她特别指出,政策制定者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聊天机器人和辅助程序“并不具备意图、自由意志或意识”,因此不应被这些不切实际的设想所干扰,而应专注于解决“真正重要的挑战”。
其次,她主张政策应“务实而非意识形态化”,即政策的制定应当旨在“尽量减少意外后果,同时激励创新”。这表明政策不应仅仅基于某种理念或偏见,而应注重实际效果,平衡风险与机遇。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这种务实的态度尤为重要。只有通过细致的调研和科学的分析,才能确保政策既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又不会带来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政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也是关键因素,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优化,以达到最佳效果。这样的政策制定方式不仅有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也能更好地回应民众的需求和期待。
最后,李飞飞表示,政策需要能够“推动整个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的全面发展,涵盖开源社区和学术界”。她认为,“开放获取人工智能模型和计算工具对发展至关重要。限制这些资源的获取会设置障碍,抑制创新,尤其对于那些资源较为有限的学术机构和研究人员而言,他们在与私营部门的研究人员竞争时,通常已经处于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