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特朗普背后的AI力量:数字解读真相
“特朗普希望国际油价升还是降?”AI一致回答“希望降”!
豆包、通义给出的理由大同小异:
1、抑制通货膨胀
低油价能够减少生产与运输开支,从而减轻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并有助于缓解通胀压力。
2、促进经济增长
油价下跌可以为企业减少运营开支,从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同时也能刺激消费与投资,进一步推动整体经济的增长。 这种现象在短期内无疑为企业带来了喘息的机会,特别是对那些能源消耗较大的行业来说更是如此。然而,我们也应注意到油价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会给市场带来不稳定因素,长期来看,过度依赖低油价可能抑制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这需要政府和业界共同思考如何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可持续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3、保障能源安全
通过加大国内石油开采力度,我们能够逐步实现能源自给自足,从而降低对国外石油资源的依赖,这无疑增强了国家的能源安全保障。然而,在推动这一战略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环境影响,并积极探索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以确保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策略在短期内可以有效提升能源安全性,但从长远来看,过度依赖化石燃料可能会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平衡发展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将是未来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4、支持传统能源产业
低油价在短期内可能会对美国石油行业构成压力,但从长远来看,它有助于推动行业的效率提升和技术创新,从而更接近“能源独立”的目标。通过降低成本和提高竞争力,美国石油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国际市场的波动,并加强国内能源安全。此外,低油价还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为其他相关产业创造更多机会,从而形成一个更为强劲和多元化的经济体系。因此,虽然低油价可能带来一些短期阵痛,但它也为美国实现能源独立的战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5、兑现竞选承诺
在竞选期间,他曾经许诺减少油价,以便获得选民的拥护,实现这一竞选诺言对于他的政治声望极为重要。
DS(深寻)确实有其独到之处。首先,补充了特朗普希望油价下跌的两个原因:
1、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通过降低油价来削弱俄罗斯等主要产油国的经济策略显得尤为突出。由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石油出口,低油价无疑会直接影响其出口收入,从而对其经济造成显著的压力。尤其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这种经济手段被用作一种非传统的武器,旨在进一步限制对方的财政资源。 这一策略的效果和长期影响值得深入探讨。短期内,降低油价确实能够对目标国家的经济造成冲击,但同时也可能带来全球市场的不稳定。从长远来看,产油国可能会寻求新的市场或调整经济结构以减少对石油出口的依赖。此外,对于全球经济而言,油价的持续低迷也可能对能源转型和绿色经济的发展产生复杂的影响。因此,这种以经济为手段的政治博弈不仅需要谨慎对待,还应考虑到其潜在的多方面后果。
2、助力制造业:特朗普将美国的能源优势视为振兴经济的核心,低油价能降低制造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有助于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实现其经济政策目标。
更值得称道的是,DS指出:
特朗普的政策存在矛盾之处。比如他若加强对伊朗等国的制裁,可能导致这些国家原油产量下滑,给市场带来潜在的供应风险,从而推动油价上涨,这与他压低油价的想法相背离。
以下,是人类的思考。
能源产业的代言人
美国共和党长期以来一直被看作是传统能源行业,如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坚定支持者。这种立场不仅体现在他们频繁提出的有利于化石燃料行业的政策上,还表现在他们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相对冷淡态度上。尽管全球正逐渐转向更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形式,共和党的这一立场似乎与国际趋势背道而驰。然而,这也反映了该党内部对于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重视,特别是在那些依赖传统能源开采的地区。因此,如何在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成为当前政治辩论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共和党、民主党对“碳排放”相关国际公约的态度泾渭分明:共和党极力阻挠、民主党积极推进:
1997年达成《京都议定书》,美国承诺2010年排放量降至60亿吨以下,时任总统是民主党人克林顿;
2001年3月,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时任美国总统布什来自共和党;
2016年,美国国务卿克里在抱着孙女的情况下签署了《巴黎协定》,当时正值民主党籍总统奥巴马执政。
2017年6月,共和党人特朗普当选不久,就宣布退出 《巴黎协定》;
2021年,民主党人拜登宣布重返《巴黎协定》;拜登政府颁布的《通胀削减法案》包括一项规定:购买电动车享受7500美元的税收减免;
2024年,即将卸任的拜登宣布新的“国家自主贡献减排目标(NDC)”,目标是:2035年净排放量较2005年减少61%~66%;2050年实现碳中和,即“3550计划”。
此次特朗普参加竞选,雪佛龙、埃克森美孚、西方石油公司、康菲石油公司在共和党身上增加了大量支持,美国石油学会也是如此。
特朗普任期只有4年,严格说只有2026年中期选举前的2年时间可以掌握参众两院多数席位的优势,比较顺利地推行自己的政策。
因此,特朗普回报金主可谓急功近利、毫不掩饰。
2025年1月,共和党人特朗普刚刚上任,就推出一系列政策:
第一、宣布将退出《巴黎协定》,不再承担任何与减排相关的国际责任;
第二、宣布进入能源紧急状态,取消对传统能源的限制措施。此举旨在提升美国石油和天然气产量、重点开发阿拉斯加的油气资源,并大力推动传统能源的出口。
第三、取消购买电动车7500美元税收优惠、废止电动车强制规定、将用于充电站建设的资金重新分配到其他用途;
第四、干脆不再使用“绿色能源”这一说法,将能源类型明确为原油、煤炭、天然气、核能、地热和水电六大类,有意将风电和光伏排除在外。
渴望“戴维斯双击”
21世纪美国能源产业最重大的事件只有一个:页岩油革命。
得益于水力压裂技术和水平钻井技术的重大进展,美国本土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显著提升。
2015年末,美国解除长达40年的石油出口禁令;2018年,美国成为石油净出口国;2019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生产国并短暂超越沙特成为第一石油输出国。
尽管美国页岩油的开采成本远高于沙特,2015年启动出口以来,成本大约为55美元/桶。
2016年-2021年,WTI原油现货均价分别为43.6美元、50.8美元、64.9美元、57美元、39.7美元、68.2美元,六年均值为54美元/桶。
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自那以后,WTI原油现货均价分别为94.5美元、77.6美元和78.8美元,三年均值为83.7美元/桶,较俄乌冲突前五年高出了54.9%。 这一显著的价格上涨无疑凸显了地缘政治事件对全球能源市场的深远影响。俄乌冲突不仅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还导致了油价的剧烈波动,这对全球经济稳定构成了挑战。从这个角度来看,如何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冲突,以及如何增强能源市场的稳定性,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美国早已对伊朗、委内瑞拉等产油国实施制裁。直到把俄罗斯“踢下桌”,终于可以大发其财。2023年,美国石油/天然气/加工石油出口合计达348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1.4%。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受到制裁,俄罗斯的原油出口量并没有显著减少,只是出口目的地发生了变化,从欧盟转向了其他国家(例如印度)。
页岩油的发展似乎时机不佳,由于全球能源需求疲软,原油市场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
发达国家已经实现“碳达峰”(德国等9个欧盟国家在1990年达到碳峰值,美国则在2007年达到)。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已经开始减少。2024年同比降幅为1.9%。
预计2025年,石油市场将面临100万桶的供应过剩。
自2022年起,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已累计自愿减产600万桶/日,以维持全球油价稳定,保护成员国的利益。这一举措不仅显示了OPEC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的影响力,也反映了其在面对国际油价波动时所采取的积极应对策略。尽管如此,长期的减产政策也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例如可能导致市场份额的损失,以及对全球经济复苏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因此,OPEC需要在确保成员国收入与维护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国际能源署(IEA)最新数据显示,OPEC国家的闲置产能达到530万桶/日。具体来看,沙特拥有310万桶/日,阿联酋有110万桶/日,伊拉克为60万桶/日,科威特则为40万桶/日。这一数据反映出沙特在OPEC内部依然扮演着关键角色,其巨大的闲置产能使其能够在需要时迅速增加产量以稳定市场。然而,其他成员国的闲置产能相对较低,这表明在应对突发性供应中断时,市场可能仍会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此外,这些数据也凸显了全球能源市场的复杂性和对主要产油国政策变化的高度敏感性。
低成本产能自愿闲置,因为中东土豪不缺美元;高成本的页岩油却要扩大生产,因为美国亟需减少贸易逆差。
特朗普要为能源巨头谋利益,是希望产量提高开采一桶亏一桶?还是产量提高、油价企稳,金主收获戴维斯双击呢?
点评AI的回答
关于“抑制通货膨胀”
向所有国家加征至少10%的关税,这已成为政客们在面对通胀压力时常用的手段。尽管每个政客都声称自己是反通胀的先锋,但这种政策的实际效果却远未达到预期。在我看来,这样的关税政策不仅未能有效缓解通胀,反而可能加剧物价上涨的压力,其影响甚至可能超过近期油价波动带来的冲击。毕竟,关税会直接推高进口商品的价格,而这些商品往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因此,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政府需要更加审慎地权衡其利弊,以确保不会无意中伤害到本国消费者的利益。
关于“促进经济增长”
AI说得完全正确。
关于“保障能源安全”
当油价低于页岩油气的开采成本时,能源行业确实缺乏增产的动力。这种情况表明市场机制在面对价格波动时,对生产决策的影响存在滞后性。尽管低油价能够促使消费者减少开支,但对生产商而言,持续的低价可能迫使他们削减投资或停产,从而影响未来的供应能力。因此,在制定能源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市场价格信号与长期供需平衡的关系,以确保能源市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关于“支持传统能源产业”
AI再次失误了——低油价对美国石油行业的发展不利,这与“能源独立”战略相悖。
关于“兑现竞选承诺”
显然,AI不懂“听其言、观其行”。
DS提出“降低油价打击俄罗斯”
美国这样干过,而且成效显著。但当美国从石油净进口国变为第一产油国、第一输出国时,低油价打击的就不仅仅是俄罗斯,美国自身受害甚至更大。
俄乌冲突确实为以制裁为名将俄罗斯踢下“能源交易牌桌”提供了机会,这当然应该充分利用。然而,这种做法可能带来的长期后果不容忽视。虽然短期内美国及其盟友通过限制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成功施加了压力,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单边行动可能导致全球能源市场的不稳定。此外,这也可能促使俄罗斯和其他国家加速寻求替代的交易伙伴和支付系统,从而削弱西方国家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影响力。因此,尽管当前的制裁措施看似有效,但它们也可能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连锁反应,最终损害所有参与方的利益。
DS提出“助力制造业”
DS说得对,但推动美国制造业回流不仅要有较低的油价,还要有充足、低廉的电力,还要翻新/增建基础设施,培养大批工程师及合格的产业工人。利息要低,汇率要低……既然这些短期难以做到,不如让自己代言的能源集团先把钱赚了。
DS指出“特朗普的政策与他降低油价的目标存在矛盾之处”
知道特朗普的真实想法,就不会感到困惑。
再盘DeepSeek
既然DS表现惊艳,不妨多“聊聊”:
问题一
特朗普曾表示希望油价下降,主要是为了顾及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同样地,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也被他视为保护美国消费者的一种手段。然而,这种政策是否真正能够惠及消费者利益却值得商榷。尽管表面上看,减少对进口产品的依赖可能会让国内产业受益,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加征关税往往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最终还是由消费者买单。因此,这种政策在实际操作中是否真的达到了其宣称的目标,可能还需要更深入的分析。 总的来说,虽然特朗普政府希望通过这些措施来支持本土产业并降低油价以减轻消费者负担,但实际情况可能比预期复杂得多。这些政策的实际效果如何,还需进一步观察与评估。
DS的回答中有几个值得讨论的点:
1、DS认为美国消费者对油价(尤其是汽油价格)更敏感。
但美国加油的频次未必高于购买中国商品的频次,对中国商品价格的敏感性差不到哪儿去。
2、DS说对华关税服务于长期战略目标。
回顾二战后的80年,美国能源战略的长期性和前瞻性明显超过中国。这句由基辛格提出的名言:“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在当今世界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美国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能源伙伴关系,确保了其在全球政治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尽管中国近年来也在积极拓展海外能源供应渠道,并加强了与中东、非洲等地区的合作,但总体而言,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美国的战略布局更加成熟和完善。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能源供应链的稳定性上,也体现在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力方面。中国虽然在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构建全球能源网络和制定国际能源规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DS说油价政策简单易懂,易于传播。
尽管对其他国家加征关税这一做法同样简单明了,特朗普在过去的时间里频繁以此作为话题,今日针对墨西哥和加拿大,明日又转向中国。他还曾威胁要对金砖国家征收高达100%的关税。在特朗普的言论中,关税的提及频率远远超过了对油价的关注。 从2025年02月10日的角度来看,特朗普时期的贸易政策依然在国际关系中留下深刻的印记。频繁使用关税作为谈判工具不仅加剧了国际贸易紧张局势,也使得全球经济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这种高频率地利用关税作为政治筹码的做法,无疑给全球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波动和挑战,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需要更加谨慎和理性。
问题二
你说特朗普公开指责OPEC,要求其增产以压低油价,甚至威胁取消对沙特等盟友的军事支持。以此证明特朗普希望油价下降。你确定这不是甩锅?
确实,特朗普的这一策略不仅旨在转移国内矛盾,也与其独特的政治风格和政策目标紧密相连。
问题三
从推动美国能源独立的角度来看,特朗普政府若不采取措施推高油价,页岩油开采将变得无利可图。这可能会导致美国重新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这一趋势引发了对美国能源政策方向的担忧。尽管低油价有助于消费者节省开支,并可能刺激经济增长,但长期来看,它可能会削弱美国在能源安全方面的努力。为了确保能源供应稳定和减少对外部资源的依赖,政府需要平衡市场力量与行业扶持政策之间的关系,以维持页岩油产业的活力。否则,美国可能无法实现能源自主的目标,反而会面临更大的国际石油价格波动风险。
DS回答: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分析!
DS还举了两个例子:
2014-2016年油价暴跌:油价从每桶100美元以上跌至30美元以下,导致美国页岩油行业大规模裁员和破产。
2020年油价暴跌:新冠疫情导致需求崩溃,油价一度跌至负值,美国页岩油行业再次遭受重创。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全球能源市场的脆弱性,也暴露了依赖石油出口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风险。在疫情初期,全球范围内的封锁措施使得交通运输和工业活动骤减,原油需求大幅下滑,而供应过剩则进一步加剧了价格下跌的压力。页岩油企业由于其高昂的开采成本,在低油价环境中显得尤为脆弱。尽管一些企业采取了削减成本和优化运营的策略,但油价的剧烈波动仍然对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 这一系列事件提醒我们,未来需要更加重视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和能源转型,以减少对单一能源来源的依赖,并增强全球经济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同时,这也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加速了向低碳经济的过渡。
问题四
你说特朗普通过压低油价打击俄罗斯。但美国通过实施制裁、炸毁北溪管线将俄罗斯排除在西方国家的油气供应链之外。
DS回答:尽管国际油价近期有所反弹,但总体趋势仍处于低位。这种变化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因为俄罗斯作为一个主要的石油出口国,其财政收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原油价格。例如,有分析指出,当油价低于每桶40美元时,俄罗斯政府的预算就会出现赤字。这表明,油价的持续低迷会削弱俄罗斯的财政状况,影响其公共支出和社会福利计划。 此外,油价下跌还可能加剧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压力,并引发卢布贬值的风险。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上升,进一步拖累经济增长。因此,虽然俄罗斯正在努力实现经济多元化,减少对石油出口的依赖,但短期内,油价仍然是影响该国经济稳定的重要变量。从长远来看,俄罗斯需要更加积极地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更稳定的财政来源。
2014年至2016年间,国际油价经历了断崖式的下跌,从超过每桶100美元的高位一路下滑到30美元以下。这一剧变不仅重创了依赖石油出口的经济体,尤其对俄罗斯造成了深远影响,使其经济陷入了严重的衰退。同时,卢布汇率也遭受了巨大冲击,出现了显著贬值。 这种剧烈的价格波动揭示了全球能源市场存在的脆弱性以及对单一资源的高度依赖可能带来的风险。对于像俄罗斯这样的国家而言,如何在面对此类外部冲击时保持经济稳定,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此外,这也提醒各国政府应考虑多元化经济结构,以减少对特定商品价格波动的敏感度。
2020年油价暴跌:新冠疫情引发的需求锐减,使得油价曾短暂跌至负值,同时俄罗斯的财政状况也因此雪上加霜。
正是TA为“低油价打击美国页岩油”这个命题举的例子!
通过与AI的对话,我更加坚信了这样一个观点:不论是出于维护国家利益的考量,还是考虑到能源巨头的利益诉求,特朗普都不希望油价出现大幅下滑。 这种立场不仅体现了特朗普政府在经济政策上的保守态度,也反映了他对传统能源行业的支持。高油价能够确保能源企业的利润空间,同时也能为政府带来更多的税收收入。此外,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较高的油价也有助于增强美国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的影响力。因此,特朗普的这一立场实际上是在多重因素下的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