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电动化加速:内燃机与混合动力技术并进
2月10日消息,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宝马集团宣布将继续投资内燃机和混合动力技术,并表示在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再次执政的情况下,美国向电动汽车的转型将遭遇“过山车式”的挑战。
宝马董事会成员约琛·戈勒(Jochen Goller)表示,虽然未来几年由于政府政策的变化,电动车需求可能放缓,但公司对美国市场的燃油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售依然持积极态度。戈勒认为:“认为转型至电动车领域只有一条路的想法过于简单。这将是一个充满起伏的过程。”他进一步指出:“这也是我们继续投入内燃机技术的原因。我们将持续投资先进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并继续推进电动车的发展。”
注意到,去年,宝马集团由于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下滑,以及因大陆公司开发的潜在故障制动系统而召回了150万辆汽车,发布了盈利预警。尽管如此,与德国竞争对手大众和梅赛德斯-奔驰相比,宝马的多元化战略在电动汽车需求放缓时展现出了更强的韧性。宝马早在电动汽车销售增长开始放缓之前,就已开发出广泛的产品组合。这表明,尽管宝马在全球向电动汽车转型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但这种策略在面对市场需求变化时,似乎比其竞争对手更为稳健。相比之下,大众和梅赛德斯-奔驰虽曾雄心勃勃地计划全面转向电动化,但在当前电动汽车需求放缓的背景下,它们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
与此同时,包括丰田和 Stellantis 在内的国际同行也采取了多能源动力的策略,但宝马凭借其电动汽车与汽油和混合动力车型在设计和外观上的一致性脱颖而出。去年,宝马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增长了 13.5%,达到 426,594 辆,占总销量的 17%。如果加上混合动力车型,电动化车型的比例达到了 24%。
戈勒表示:我们预见到了消费者不愿意因为动力系统的不同而遭受偏见,因此我们采取了目前许多同行也在跟随的战略。 这种趋势表明,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者意识的提高,传统的动力系统界限正在逐渐模糊。各家企业纷纷转向更加环保或高效的技术路径,这不仅是对市场需求变化的积极回应,也体现了行业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的决心。这一转变有望推动整个行业的创新,并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
分析师认为,宝马在应对欧盟更为严苛的排放标准上,相比竞争对手拥有更大的优势,并且不需要通过大幅度降低售价来促销电动汽车。此外,由于其在美国销售的汽车中有65%是在当地制造的,宝马在特朗普发起的关税争端中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同时它也是美国的净出口商。
瑞银分析师帕特里克・胡梅尔(Patrick Hummel)表示:“从运营角度来看,宝马在中国以外的市场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其电动汽车在产品组合中的占比也基本达到了应有的水平。”杰富瑞分析师菲利普・霍乔伊斯(Philippe Houchois)则将宝马形容为多年来“最具前瞻性的汽车制造商”,尽管宝马此前曾因在动力系统技术上“押宝”而受到投资者的批评。
今年,宝马集团即将推出其下一代电动汽车平台“Neue Klasse”。该平台将拥有更长的续航里程、更快的充电速度及增强的软件功能。霍乔伊斯表示,这将进一步巩固宝马在软件定义汽车、多元化动力系统和电池供应方面的领导地位。
然而,去年,宝马和Mini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下降了超过13%,降至714,530辆,这一降幅超过了梅赛德斯-奔驰和奥迪。据花旗分析师指出,宝马在中国市场依然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中,持续的价格战迫使各大品牌纷纷下调售价。花旗分析师强调,中国市场的销量下滑依然是他们最为关切的问题。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宝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变化,并且采取有效的策略来应对不断加大的竞争压力。同时,如何在保证利润的同时应对价格战,将是宝马未来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2025年伊始,宝马面临的形势依旧严峻,但调整战略、强化本土化运营或许是其扭转局面的重要途径。
戈勒承认,中国不太可能恢复到最初吸引外国汽车制造商涌入的爆炸性经济增长阶段。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市场没有机会。相反,我们仍然看到了一个增长中的市场,因此,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参与这个增长中的市场。此外,中国品牌在国内市场迅速抢占外国汽车制造商的份额并不令人意外。“从技术角度来看,这些汽车确实具有竞争力,但我们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并不感到恐惧。” 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变化和竞争格局的调整。随着中国本土品牌的崛起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外资企业需要更加注重创新和适应市场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同时,这也提醒国际车企必须持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服务水平,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