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革命,台积电N2密度引领智能未来
2月15日消息,TechInsights和SemiWiki于2月10日发布了一篇博文,揭示了英特尔即将推出的Intel18A(1.8纳米级别)和台积电的N2(2纳米级别)工艺的关键细节。整体来看,Intel18A工艺在性能上表现更为出色,而台积电的N2工艺则可能在晶体管密度方面占据优势。 从这篇报道可以看出,两大半导体巨头都在努力推进技术边界,力求在未来的芯片制造领域占据领先地位。英特尔的Intel18A工艺强调的是更高的性能,这对于追求极致计算能力的应用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另一方面,台积电的N2工艺在晶体管密度方面的优势,也意味着它可能更适合那些需要高集成度的设备。这两大技术路线的竞争无疑将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消费者最终也会从中受益。
TechInsights的分析表明,台积电N2工艺的高密度(HD)标准单元晶体管密度达到了313MTr/mm^2,显著高于Intel18A的238MTr/mm^2以及三星SF2/SF3P的231MTr/mm^2。
注:现代高性能处理器普遍采用高密度(HD)、高性能(HP)和低功耗(LP)的标准单元组合,然而,关于英特尔与台积电在HP和LP标准单元性能方面的对比情况,目前仍不明确。
TechInsights指出,台积电的N2工艺在高清标准单元方面具备更高的晶体管密度,然而在其他类型的标准单元上这种优势可能不那么显著。至于性能方面,英特尔的Intel18A工艺预计会超越台积电的N2以及三星的SF2工艺。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TechInsights的评估方法存在一定的争议。他们以台积电的N16FF和三星的14nm工艺为基准,并根据两家公司公布的节点到节点性能改进来进行预测,这种方法可能并不完全准确。
Intel的18A工艺采用了PowerVia背面供电网络技术,这可能使其在性能和晶体管密度上超越不支持此技术的台积电N2工艺。不过,并非所有的18A芯片都会采用PowerVia技术。
英特尔宣布将于2025年年中开始量产其先进的18A工艺技术,这标志着该公司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据了解,首批采用该工艺的产品将是Core Ultra 3系列中的“Panther Lake”处理器。 这一消息无疑让业界感到振奋,特别是对于那些期待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的用户而言。18A工艺的推出不仅展示了英特尔的技术实力,也预示着未来几年内可能带来的一系列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更高性能处理器的需求日益增加,英特尔此举无疑是为满足市场需求而做出的重要布局。
台积电的N2工艺预计会在2025年底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首批产品有望在2026年年中推出,而面向大众市场的产品则计划在2026年秋季上市。至于三星的SF2工艺,目前还没有具体的量产时间表,但公司方面表示该工艺将在2025年实现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