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编程传奇起源:揭秘盖茨少年时代如何追逐夜幕中的代码之光
2月22日消息,科技媒体WindowsCentral昨日(2月21日)发布文章,提到比尔・盖茨在他的首部回忆录《源代码》中,讲述了他早年学习编程的故事。由于家中没有电脑,13岁时他常常在夜深人静时偷偷外出,花20分钟乘车到市中心使用电脑,直到凌晨2点才返回家中。
盖茨坦言,当时的社会风气较为开放,他深夜外出编程并未引起太多人的注意。路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场景,对他深夜在街头出现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讶。 这种现象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个人生活方式的宽容度有所提升。人们对于他深夜在外的行为没有表现出过分的关注或担忧,这表明社会对于非传统工作时间和地点的接受程度正在逐渐增加。这也提醒我们,在鼓励创新和自由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安全的社会环境。
盖茨曾表示,他对计算机的早期接触得益于西雅图的一家名为Computer Center的公司。在那里,他不仅获得了几乎不受限制的电脑使用权限,还被邀请去帮助公司修复系统漏洞和处理恶意软件问题。这种经历无疑为他的技术成长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平台,也成为了他未来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起点。 这样的背景让盖茨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后来微软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表明,对于有志于科技领域的人来说,获得实践机会和早期接触先进技术的机会是多么重要。
盖茨在书中提到:“我们当时还是孩子……大家都没有真正的计算机使用经验。如果没有这个免费使用电脑时间的难得机会,如果没有这大约500小时的编程练习,就不会有后来那9500小时的经验积累。”
盖茨在书中还谈及了从哈佛大学辍学的经历。援引书中内容,盖茨透露,在进入哈佛大学仅三个学期后,他不得不选择辍学,全身心投入到微软的创业中。
盖茨的好友兼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拿着一本《Popular Electronics》杂志找到了他,杂志封面介绍了一款“能够与商用机型相媲美的迷你计算机套件”——Altair 8800。
Altair 8800的问世激发了盖茨和艾伦的创意火花,促使他们立即采取行动,最终促成了微软的创立。盖茨提到,在此之前,他们仍在权衡何时及如何创办公司,而正是这本杂志让他们认识到机遇稍纵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