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革命2024:新能源车引领PM2.5降幅创新高,蓝天保卫战取得关键胜利
2月24日消息,2024年中国环境空气总体改善,PM2.5浓度同比下降2.7%。
中国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李天威今天表示,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为29.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优良天数比例为87.2%,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0.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三项约束性指标均优于年度目标。
去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显著提升,改善范围广泛。京津冀地区的PM2.5浓度同比下降了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天山北坡城市群、成渝地区、汾渭平原、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三角地区的PM2.5浓度同比分别下降了13.4%、10.8%、4.8%、4.4%和0.9%。
去年,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已初见成效。相较于2019年,全国PM2.5浓度降低了19.4%,臭氧浓度也下降了2.7%,并且连续三年稳定在144至145微克/立方米之间,自2015年以来的持续上升趋势得到了初步抑制。
在这之前,根据北京方面的报告,对细颗粒物(PM2.5)的来源分析显示,本地排放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移动源,占比达到46%。其中,柴油车和汽油车是主要的污染贡献者。这一数据再次凸显了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巨大影响。这不仅提醒我们,控制机动车污染已经刻不容缓,同时也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鼓励使用清洁能源车辆,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公众也应该提高环保意识,尽可能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绿色出行方式,共同为改善空气质量贡献力量。
假设一辆燃油小汽车一年行驶1.1万公里,需要消耗1吨左右燃油,排放2.5吨左右二氧化碳;如果换成新能源车,至少可以减少1.5吨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这不仅反映了传统燃油车对环境的巨大压力,也凸显了新能源车在减少碳排放方面的显著优势。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新能源车正逐渐成为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未来,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的消费者选择新能源车,从而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与颗粒物、氮氧化物等传统污染物相比,新能源汽车具备“零排放”的显著优势。 这一特点使得新能源汽车在减少城市空气污染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正在逐渐降低,这将进一步推动其普及。然而,我们也应注意到,新能源汽车的环保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力来源。如果电力主要来自煤炭发电,那么新能源汽车的环境优势将会大打折扣。因此,发展清洁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