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之争:七强逐鹿,谁能问鼎?
3月9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代表团的部分代表在3月8日下午与媒体进行了交流。在对话过程中,全国人大代表、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接受凤凰网财经采访时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可能会经历一个为期三年的淘汰赛阶段,随后还将有一个三到五年的晋级赛阶段。“最终存活下来的车企可能不会超过七家,甚至有些朋友更为悲观,认为只会剩下五家。”
何小鹏表示,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的传统汽车制造商从大约400家锐减至约40家。目前,每两个月就会有一家品牌逐渐淡出市场,几乎不再运营。这种行业并购整合的过程十分迅速。 这一现象反映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剧烈变革。一方面,这表明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只有那些能够适应新技术和新趋势的企业才能生存下来。另一方面,这也预示着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从传统的燃油车向新能源车和智能网联车转变。这样的变化不仅需要企业自身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也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和社会资本的投入,以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谈及车企突围的关键,何小鹏指出,各家企业成功的要素不尽相同,但有两项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是具备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力,二是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规模化销售。
何小鹏认为,在未来十年内,AI汽车的使用率有望从目前不到5%的比例大幅提升至50-90%。“因此我认为AI将成为这一变革中的关键因素。”
何小鹏此前还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不仅仅会在中国市场占据主要地位,未来十年,在海外也一定会占据更大的分量。“我相信未来中国的自主品牌,在国内新能源领域的占有率甚至有可能会达到 95% 以上。”
何小鹏还透露,小鹏计划于 2026 年实现全球首个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的量产交付。
据此前报道,“陆地航母”制造基地已于2024年10月在广州黄埔区正式动工,预计在2025年第三季度竣工。这一项目完成后,将成为全球首个通过现代化流水线实现大规模量产飞行汽车的工厂。 这个消息无疑令人振奋。随着技术的进步,飞行汽车逐渐从科幻概念转变为现实。广州黄埔区的这一制造基地不仅标志着中国在飞行汽车领域的重大突破,也为全球交通行业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未来,人们或许可以通过飞行汽车避开地面拥堵,体验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方式。不过,随之而来的还有诸如安全标准、空中交通管理等一系列挑战需要解决。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提前做好准备,确保这一新兴交通工具的安全使用与健康发展。
小鹏汇天的“陆地航母”计划预计在2026年第一季度开始首批交付,这一时间节点与市场预期基本吻合。从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单台售价不超过200万元,这个价格区间对于这样一款创新产品来说显得相当有竞争力。考虑到其技术和市场的前景,“陆地航母”有望成为未来出行方式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不仅能够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还可能引领新的交通变革潮流。
这款飞行汽车采用了全球首创的车载自动分合机构,用户只需一键操作,便能在5分钟内实现从陆行体到飞行体的自动转换。其外观设计融合了赛博朋克风格的元素,使得它在众多交通工具中脱颖而出。值得注意的是,该车的地面驾驶只需C照即可上路。作为全球唯一能够容纳“飞机”的汽车,同时也是唯一能够放入汽车后备箱的双座飞行器,它在市场上的独特定位显得尤为突出。 这款飞行汽车的创新设计不仅解决了传统交通工具无法兼顾城市道路和空中飞行的问题,而且简化了飞行准备过程,大大提高了用户的出行效率。然而,这样的创新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如何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如何制定相关的法规来规范这一新兴领域。尽管如此,它的出现无疑为未来的交通方式提供了全新的可能,也预示着个人交通即将迎来一场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