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车企杭州奇迹:从梦想到现实,实现盈利大突破
学理想的零跑,也盈利了。
造车新势力,终于盼来第二家车企盈利。
2024年的新能源车市风云变幻,各大品牌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而零跑汽车无疑成为去年的一匹黑马。这家企业的崛起不仅让人眼前一亮,也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讨论。从年初的低调起步到年末的强势突围,零跑凭借精准的产品定位和技术创新,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在我看来,零跑的成功并非偶然,它抓住了消费者对高性价比车型的需求痛点,并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赢得了市场的认可。此外,零跑还展现了极强的适应能力,在供应链波动和政策调整的大环境下灵活应对,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相信零跑在未来会继续带来更多的惊喜。
由于“增长”一词显得不够具体,“翻倍”已成为了新的热门词汇——
2024年,零跑宣布2024年实现了29.4万台的交付量,营业收入达到322亿元,同比增长率均接近100%,其股价也随之上涨,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了约80%。
零跑预计,今年这种“超级加倍”的增长势头预计还会持续,年底有望向50万台的交付目标发起冲击。 这一预测显示了该行业在过去几年中的强劲发展态势,也反映了市场需求的激增以及企业生产能力的显著提升。随着技术进步和消费者接受度的提高,这样的增长趋势可能预示着整个行业的未来前景十分乐观。然而,也需警惕供应链瓶颈、市场竞争加剧等潜在风险,这些因素可能会对未来的增长路径产生影响。
信心何在?
只因财报发布当天,零跑祭出了今年第一个杀手锏。
第二家盈利的新势力黑马
零跑披露的这份财报,可以说是“涨疯了”。
首先,从收入层面来看,零跑在2024年实现了营业收入321.64亿元,同比增长92.06%;其中第四季度的营收为88.45亿元,同比增长52.16%。这一成绩充分展示了零跑在市场上的强劲增长势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整体经济环境存在不确定性,零跑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这不仅体现了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反映了公司在战略规划和执行方面的高效性。此外,第四季度的营收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仍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率,表明公司正逐步进入一个更为成熟的增长阶段。
2024年,公司的毛利达到了26.94亿元,远超2023年的8047万元。全年整体毛利率为8.4%,相较于2023年的0.5%,增长了7.9个百分点。 这一显著的增长表明公司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重要的财务突破。毛利率的大幅提升反映了公司在成本控制和收入增长方面所取得的有效措施。尤其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这样的成绩显得尤为难得,也展示了公司管理层的战略眼光和执行能力。未来,公司需要继续保持这种势头,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以确保长期可持续发展。
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的毛利率达到了13.3%,创下历史单季最高毛利率。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零跑的毛利率仍为负值,直到去年第二季度才开始显著提升。
毛利显著提升的因素,除了成本控制外,还在于公司调整了产品组合,并且由于销量的显著增加带来了规模经济的优势。
这不但为毛利带来增长,也帮助零跑实现了扭亏为盈。
第四季度,零跑实现净利润首次转正,达到0.8亿元,比预期提前一年实现了单季盈利目标,成为造车新势力中继某车企之后第二家实现盈利的企业。
尽管前三季度出现亏损,公司全年依然处于亏损状态,但与往年相比已显著改善,全年净亏损额为28.2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14亿元。
而支出方面,零跑在2024年的研发投入显著增加,研发费用达到28.96亿元,同比增长50.87%,显示出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坚定决心。销售费用为21.38亿元,同比增长19.11%,表明公司正积极扩大市场影响力。行政费用为11.37亿元,同比增长32.60%,说明公司也在强化内部管理能力。这一系列举措反映了零跑对未来发展的高度重视和长远规划。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零跑正在通过加大投资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尤其是在研发领域的高投入,预示着零跑未来可能会推出更多创新产品,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同时,销售和行政费用的增长也表明公司正全方位地推进其业务发展,力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在营收、在利润增长的推动下,企业增加了支出,但令人惊讶的是,这并未对现金流产生负面影响。这种现象表明,公司在扩大运营规模时,可能已经找到了有效平衡成本与收入的方法,从而确保了财务健康。这也预示着企业在未来的投资和发展中,可能会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潜力。
截至2024年底,零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84.7亿元,同比增加了73.9亿元;公司期末自由现金流,也从去年的-3.2亿元转正至63.2亿元。
从财务指标来看,零跑在2024年的表现非常突出,当然,这主要归功于销量的增长。
第四季度,零跑汽车的销量持续攀升至120,863台,平均每月销量超过4万台。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消费者对零跑产品的高度认可,也反映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强劲需求。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零跑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这一增长势头,进一步巩固其在行业中的地位。
2024年全年,零跑汽车总交付量达到293,724辆,同比增长了惊人的103.8%。这一成绩不仅使其成功跻身新势力品牌销量前三甲,也使其成为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一匹黑马。 零跑汽车的这一表现令人瞩目,它不仅展示了公司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的显著进步,还反映了消费者对其产品和服务的高度认可。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这样的增长速度无疑证明了零跑汽车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未来,期待零跑汽车能够继续保持这一势头,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是怎样的产品、怎样的技术,撑起了这样一份财报?
“价格屠夫”冲刺50万年销
过去一年,零跑汽车销量激增,主要得益于C平台车型的热销。
财报显示,2024年零跑C系列累计交付225,071辆,同比大幅增长112.9%,占全年总销量的76.6%,比2023年同期提高了3.3个百分点。
这要归功于去年C平台推出的两款新车型——C10和C16,全年交付量分别为75,469台和43,528台,占总交付量的比重分别为25.7%和14.8%。
零跑汽车在两年内实现了从超越“蔚小理”到跻身新势力前三的爆发式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其两大核心策略的支持。 零跑汽车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完成了从超越“蔚小理”到成为新势力前三名的飞跃,这背后主要依靠的是两大战略支柱。这一成就不仅展示了零跑的市场敏锐度和执行能力,也反映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格局的快速变化。零跑的成功表明,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精准的市场定位是企业取得突破的关键因素。
技术创新和成本定价。
零跑董事长朱江明表示,零跑始终定位为一家科技型公司。
作为全球第三个全栈自研的智能车整车厂,零跑在过去几年,始终坚持核心零部件的自研自造。
例如,业内首个八合一电驱系统,将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和减速器三大核心部件整合于一体,进一步通过电机控制器集成了MCU(电机控制模块)、VCU(整车控制模块)、DC-DC(降压斩波电源模块)、OBC(车载充电模块)和PDU(高压配电模块)。这一创新设计不仅极大地提升了系统的集成度,还显著降低了整体重量和体积,使得车辆的空间利用更加高效。此外,这种高度集成的解决方案也有助于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能耗,从而为用户带来更长的续航里程和更好的驾驶体验。这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也是新能源汽车行业迈向更高层次集成化、智能化的重要一步。
这种高度集成化减少了零部件数和连接点,降低连接故障风险,更便于生产和维护,同时缩减了体积、重量以及生产成本。
再如首个“四域合一”的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被零跑称为“四叶草”。该架构通过1颗SOC(高通8295/8155)和1颗MCU(恩智浦S32G),实现了座舱域、智驾域、动力域、车身域的四域中央超算,集成了15个域功能。
基于这个架构,新车可减少信号传输延迟和能量传输损耗,在实现各系统间高效通信、协同控制的同时,还可将控制器数量从42个减少到28个,整车线束从1800米减少到1500米。
采用自主研发的核心零部件路径,不仅能够塑造独特的技术优势,还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整车制造的成本。这一策略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展示了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决心与能力。通过掌握核心技术,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生产成本和质量,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此外,这也为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参考。
这并不是偷工减料,而是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进行的成本优化措施,并且已经得到了外界的认可——其三电技术已获得10家友商的定点合作。这种在保证技术创新的前提下降低成本的做法值得肯定,它不仅体现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展示了其在行业内的竞争力。通过这样的成本优化策略,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同时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
正因如此,只有零跑才能有底气进行成本定价,贴上“性价比”的标签,喊出那句“好而不贵”——甚至一度被外界称为“价格杀手”。
根据营收和销量大致估算,零跑的单车收入约为10.95万元,与其他新势力相比,这一数值显得相当“有诚意”。
在最近的媒体发布会上,朱江明也对“价格杀手”的称号做出了回应:
很多人称零跑为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屠夫”,但我认为加上“高性价比”和“技术创新”这些定语会更加贴切。零跑应该是高品质、高配置新能源汽车的普惠者。 在我看来,零跑不仅通过其亲民的价格策略打破了市场格局,还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高品质标准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进步。这不仅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新能源汽车带来的便利和环保优势,也促使其他车企加速技术升级和成本控制,从而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
而今年,「技术成本」这两大策略将持续强化,以推动公司在未来的发展。我们预计,通过不断加大对这三个新增长点的投资,公司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更大的优势。 这样的策略调整显示出公司对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展的高度重视。在当前快速变化的技术和市场环境下,持续加大投入不仅是应对挑战的必要手段,也是抓住机遇的关键步骤。通过聚焦于技术成本控制和新兴增长领域的开发,公司有望实现更稳健的增长,并为未来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一,零跑计划完成B系列车型布局,推出三款新车型,分别为紧凑型SUV B10、中型轿车B01以及运动型掀背车B05。
这三款车型将会与现有的C系列、T03等车型共同发力,向着年销50万台的目标冲刺。这一目标不仅是对品牌生产能力的巨大考验,也反映了企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对自身产品力的高度自信。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这样的销售目标体现了企业对于未来发展的雄心壮志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理解。通过不断丰富产品线和提升产品质量,相信该品牌能够逐步接近甚至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B系列的首款车B10,已和财报发布同一天开启预售,预售价10.98-13.98万元,1小时内订单突破1.5万台。
B10何故如此火热?
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在全系标配智能驾驶功能的基础上,首次将高级激光雷达智驾功能普及至13万元以下车型,支持全流程大模型智能驾驶,能够实现高速及城市区域的自动导航辅助。
在这1.在5万台订单中,有73%的订单来自于订单激光雷达智驾版本。
同时,在B10预售发布会上,零跑特别强调了B10所采用的最新自主研发成果——LEAP3.5技术架构,这同样是零跑今年的又一个增长点。
比起去年的LEAP3.0技术架构,今年推出的LEAP3.5有多项升级:
前面提到的中央域控架构进一步提高集成度,三域控制器被整合为单一总控模块,达成全球最短996米线束布局,电子控制器数量从28个进一步缩减到22个。
智驾方面,全球首搭高通8650芯片,以200TOPS稀疏算力实现功耗减半,配合禾赛ATX激光雷达,实现13万级最强感知体系。
智能座舱交互迎来全新升级,基础款车型便标配8155骁龙芯片,而高配车型则搭载性能更强的8295旗舰芯片,带来微秒级的通信延迟表现;车机系统整合DeepSeek与通义千问两大AI大模型引擎,能够针对语音、图像以及多模态输入实现毫秒级的快速响应。
零跑透露,公司将在2025年底前,在LEAP 3.5架构上实现城市NOA,全面跻身智驾第一梯队。
在长期、在持续的研发投入推动下,零跑汽车迎来了第三个增长极——合作,并且同步拓展海内外市场。这一战略不仅彰显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决心,也体现了其对全球化布局的高度重视。在我看来,零跑选择以合作为突破口,既是对自身技术实力的信心体现,也是应对行业激烈竞争的有效策略。尤其是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的背景下,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不仅能加速技术迭代,还能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时,海外市场作为新的增长点,也为零跑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总体而言,零跑的这一系列举措,无疑为其未来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海外市场,去年5月,零跑与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正式成立了合资公司零跑国际,这标志着中国汽车行业诞生了首个反向合资企业。
去年9月,零跑C10、T03就在欧洲正式上市,在全球建立了超过400家销售及售后网点,其中有350家在欧洲,另外50家位于亚太、中东、非洲和南美市场。
截至2024年12月底,零跑出口量已达13,726台。
而国内,零跑的正在兑现“定位科技型公司”的承诺,与友商达成合作。
第一个出手的,是多年前就有过接触的一汽。
3月3日,零跑和一汽签署了《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
两家公司有意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加强合作,借助技术整合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此外,双方还将深入探讨资本合作的可能性,实现全产业链的资源共享与协同优化。
一家拥有百万级年销量和强大品牌影响力的老牌国有车企正积极寻求技术转型,而另一方面,一家新兴的科技公司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案例正在寻求市场扩张。两者一拍即合,展开了深度合作。 这种跨界合作不仅为传统车企带来了技术创新的动力,也帮助科技公司在汽车产业找到了新的应用场景和市场机遇。双方的合作有望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在智能化、网联化方面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可能为其他行业带来有益的启示,促进更多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创新。
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浪潮中,开放协同比起单打独斗似乎更具优势,这种从“内卷”到“共生”模式的转换,将整合双方优势进行互补。
在汽车市场厮杀异常激烈的当前,这种行业规则的改写,也许将为汽车产业开拓一个新的走向。
One More Thing
上个月,法拉利董事长近日访问了位于杭州的零跑汽车总部,并与零跑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朱江明进行了深入交流。这次会面不仅是两家公司在技术与市场上的合作契机,也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全球化道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此次高层间的直接对话,无疑为双方未来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这也体现了国际知名豪华车品牌对国内新兴电动车品牌的认可与重视,预示着中国汽车行业正在加速融入全球竞争格局。 这种跨国界的高层互动不仅有助于双方共享资源和技术,而且对于提升整个行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中国汽车企业可以更好地把握全球市场趋势,推动自身技术和产品不断升级,从而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大的影响力。
在公开报道中,这仍是法拉利董事长首次访问中国——此次行程旨在推动双方的合作。
就在3月11日,朱江明透露,公司正与法拉利就零部件供应及其他合作事宜进行深入讨论。这一消息表明,该公司不仅在技术上具备一定的竞争力,而且在全球高端汽车市场的布局也正在逐步深化。随着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崛起,这种跨国合作无疑将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同时也为法拉利等品牌提供了更多元化的供应链选择。
预计就在本周,法拉利的团队将再次访问中国,并计划前往零跑进行考察。 这一动态不仅展示了法拉利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也反映出中国汽车产业正在吸引全球目光。随着中国汽车品牌的崛起和技术的进步,国际知名汽车品牌如法拉利选择与中国企业接触,这不仅是双方合作可能性的信号,也预示着中国在电动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技术实力得到了国际认可。此次访问可能会为中国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
董事长从汽车工业发源地,不远千里来到中国寻求合作,再次证明了那句话: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