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发声:增程式汽车成节能减排新王牌,纯电车的未来威胁?
3月29日,在北京钓鱼台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指出,增程式电动汽车才是真正能够实现节能减排的车型,而大电池纯电动汽车只能实现较少的节能减排效果。
2019年时,杨裕生针对各类电动车的节能减排效果进行了详细论证,并作出了定性分析与评价。经过五年技术发展后,他对不同车型的节能减排情况有了新的评估结论。其中,长里程纯电动车的节能减排效果从“不明显”调整为“较弱”;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从“不具备实际减排效果”转变为“在特定条件下可实现减排”;燃料电池电动车依然面临“难以实现显著节能减排”的问题;微小型纯电动车继续保持“真正实现节能减排”的特点;增程式电动汽车则依然表现出“高度节能减排”的优势。
在杨裕生院士看来,所有车型中最节能减排的是微小型纯电动车,其次则是增程式电动汽车,而当前不少车企所推出的搭载大电池拥有长续航的纯电车,在他眼中也只能做到少量节能减排。
杨裕生院士对增程式汽车的支持并非首次。在去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生态伙伴大会上,他便对这一技术路线给予了高度肯定。在我看来,增程式电动汽车作为一种过渡性技术方案,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解决了纯电动车续航焦虑的问题,还能够利用现有的充电设施和加油站网络,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灵活的使用体验。尤其是在电池技术和充电基础设施尚未完全成熟的现阶段,增程式汽车无疑是一种务实的选择。当然,我们也需要关注其长期发展的可持续性,比如能源效率和碳排放等问题。但无论如何,这种技术路径值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他表示,增程式可以被视为纯电混动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若能去除插电式结构中的传统组件,就可演进为增程式,这一步在未来很可能会实现,因为这样能够简化系统并减少复杂性。同时,他主张给予增程式与纯电动车相同的政策待遇,并呼吁企业更多地关注增程器的研发,而非仅仅聚焦于整车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