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之争:上汽与华为未来汽车话语权对决
3月29日消息,上汽与华为的合作终于尘埃落定,据透露,双方联手推出的“尚界”项目预计将在4月份正式对外公布。这一合作不仅标志着中国汽车行业与科技巨头的一次强强联合,也预示着未来智能汽车领域将掀起新的浪潮。在智能化、网联化成为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的背景下,上汽与华为的合作无疑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期待“尚界”能够带来突破性的技术和创新的产品,为中国智能汽车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而在此之前,上汽集团原董事长陈虹曾提出“车企灵魂论”,并因此选择不与华为合作。当时,他为何会发表这样的看法?
媒体“轩辕商业评论”近日报道,现任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任职后想要推动和华为的合作,而在这之前,他特意去看望了陈虹。
报道还提到具体细节,贾健旭称:“我在老领导家,客套话都说完了,还不走。他说,你这次来是干什么?我说还有最后一件事,跟你讲一讲,我想跟华为合作,你怎么看?”
完全出乎意料,陈虹告诉贾健旭,“华为现在那么大的势能,你应该去跟他合作。你完全可以做这件事情,没有任何问题。他还反过来问我,这个机会还在不在?我说,只要我们努力一下,可能性是有的。”
当然可以。以下是根据您的要求修改后的原创内容: 那为何历史上会出现灵魂论?陈虹对贾健旭说道:
“董事长说,那时的上汽几乎是一穷二白,电子电气架构方面几乎空白,采用的还是最为传统的分布式架构。假如当时我们直接采用了华为的方案,就不会有如今的零束,也无法发展出自主的电子电气架构。那么在海外市场方面又该如何应对呢?所有关于智能化的布局恐怕也只能依赖单一的方案了。”
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明确表示,为了不依赖外部技术,上汽正在全力构建自主的全新电子电气架构。他强调:“我们必须确保至少拥有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体系,这样在与华为这样的优秀企业合作时,我们才能更加从容。”这一表态透露出上汽希望在智能汽车时代掌握更多主动权的决心。 在我看来,陈虹的立场反映了传统车企面对智能化转型时的一种务实态度。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变革的背景下,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至关重要。上汽选择先独立研发电子电气架构,不仅能够避免受制于人,还能在未来与合作伙伴谈判时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这种“先立后破”的策略值得肯定,但也需要警惕过度追求自主可能导致的时间成本增加和技术壁垒风险。无论如何,这都是中国汽车行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的一次重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