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趣闻 > 观点趣闻
发布日期:2025-07-01 15:33:08

绿源28年破局之道:技术突围周期,服务重塑价值

绿源28年:技术突围引领变革,服务升级重塑未来

   2025年,中国电动车市场正陷入存量博弈的困境,价格战不断压缩企业利润,营销战则在透支品牌价值。而绿源集团却以28年坚持的“长期主义”和“笨功夫”,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路径。近日,绿源集团副总裁倪博原接受环球电动车网专访,系统阐述了这家老牌企业的核心逻辑——通过技术创新穿越周期,以优质服务重新定义行业价值。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许多企业更倾向于短期利益驱动,而绿源的选择显得尤为难得。其坚持技术积累与服务优化,不仅展现了企业的定力,也为行业提供了另一种发展的可能性。这种坚守或许短期内难以看到显著成效,但在行业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反而可能成为企业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

绿源28年破局之道:技术突围周期,服务重塑价值

   “用户导向”是刻进基因的生存法则

绿源28年破局之道:技术突围周期,服务重塑价值

   面对行业中缺乏成熟产业经验可借鉴的困境,倪博原直言绿源的生存之道在于对用户的深刻洞察:“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是绿源最核心、最不变的基因。”当其他品牌通过降价来换取短期销量时,绿源却选择将研发资源聚焦于解决用户的实际痛点:北方冬季续航大幅下降、南方雨季电机进水、充电不便带来的里程焦虑等。这些看似细小的需求,最终被转化为液冷电机、数字化电池养护系统等核心技术的突破。 在当前电动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绿源的做法值得肯定。它没有盲目跟风,而是坚持从用户角度出发,真正解决使用中的真实问题。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发展策略,不仅提升了产品竞争力,也为行业提供了另一种发展思路。在缺乏经验可循的环境下,唯有深入理解用户,才能找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耐用是一切性能表现的基础,三年五年后依然稳定才是真门槛。”这句朴实无华的话,实际上体现了绿源对电动车行业本质的深刻理解。在当前行业普遍追求智能化配置的背景下,绿源却选择回归产品核心,将电池、电机、电控这“三大件”做到极致。其背后的技术支撑包括液冷电机技术,有效解决了电机因过热退磁而引起的性能衰减问题;固态电气系统提升了线路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数字化电池养护系统则实现了对电池性能的实时监测与科学养护,构建起一套完整的耐用技术体系。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以基础技术为核心、注重长期使用体验的策略,不仅展现了企业的定力和远见,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在技术快速迭代的今天,真正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产品,往往来自于对本质的坚持与深耕。

   绿源对技术的追求,旨在保障车辆在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之后,核心性能依然保持稳定与可靠。经过时间的检验,品质始终如一,这构成了绿源在电控技术领域最坚实的壁垒,也是绿源敢于提出“一部车骑10年”这一品牌宣言的重要支撑。

   智能超续航:技术生态的破局之道

   “智能超续航其实是2025年绿源技术理念的一次迭代升级。”倪博原口中的“迭代”,绝非简单的参数提升。在绿源的技术蓝图中,智能化不是噱头,而是优化用户体验的手术刀。绿源将电控技术优势转化为解决用户续航焦虑的差异化产品,通过设计、电池管理、智能算法的系统整合,带来的持久稳定体验与智能化个性服务将转化为用户对品牌的深度认同。这种认同感直接支撑客单价提升,为渠道创造更广阔的利润空间,形成“技术优势——用户忠诚——渠道收益”的正向循环。

   更值得一提的是,绿源将智能化与耐用性深度绑定。当行业普遍将车机互联作为卖点时,绿源的智能系统却专注于“让核心部件更聪明地工作”。 智能化不仅是功能便捷,更是情绪连接的纽带。通过智能系统实时响应用户习惯、优化骑行体验(如自动匹配最佳动力模式),让用户感受到车辆的“懂我”与“进化”,持续强化情感依赖。

   商业生态重构:从单点竞争到平台赋能

   面对渠道商的经营压力,绿源打造了租售结合、换电服务等多元化场景的商业模式。作为“全场景轻出行解决方案提供商”,这一定位不仅助力经销商应对市场波动,还通过数据中台实现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构建起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的多场景业务体系(包括购车、租赁、二手车置换及高频售后服务),有效提升门店的客流量和用户粘性,增强抗风险能力,在复杂经济环境下夯实经营韧性,为门店开辟多元化的增长路径。

   在倪博原看来,价格战是“用战术勤奋掩盖战略懒惰”的典型表现,“绿源不认为持续打价格战能够引领品牌或经销商的成功。”价格战是短期战术,但绿源不以此为核心武器。这种清醒认知,让绿源得以跳出内卷漩涡,将资源投入真正创造用户价值的领域,用差异化的技术去满足消费者的核心痛点。绿源客单价连续三年攀升,用户为“解决痛点的高质价比产品”付费意愿提升。因为“消费者要的不是绝对低价,而是痛点解决方案。”倪博原强调

   当行业还在为价格战厮杀时,绿源已悄然完成从“制造商”到“全场景轻出行解决方案服务商”的蜕变。这场静默革命的启示在于:在技术基建上做“笨功夫”,在用户需求上做“细功夫”,在情绪价值上做“巧功夫”,或许才是穿越周期的终极法则。正如倪博原所言:“我只要你心中看的是用户的需求,其实你是一直有你的指明灯的,你并不孤单。”

   在浮躁的市场环境下,绿源用28年的时间印证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当企业把视线从竞争对手转移到用户需求上时,市场波动反而成为打磨价值的试金石。这场以用户为核心的静默变革,或许正是中国制造业突破内卷困境的最佳路径。随着绿源7·3品牌日的临近,我们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以用户为中心的出行品牌,见证它如何在新时代继续书写辉煌篇章。

观点趣闻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百度权重≥3友情链接交换
数界探索  |  科技快讯中文网  |  经济脉动  |  科技先锋  |  财智慧  |  慧算财经  |  财经探秘  |  财经日报  |  今日财经  |  财经风向标
Copyright © 2025 智慧科技官网 网暻网络
备案号:陇ICP备16003923号-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