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SS 4多帧生成实测:帧数狂飙三倍,性能代价竟如此惊人
媒体TheGamer使用RTX 5080显卡,在《毁灭战士:黑暗时代》和《沙丘:觉醒》两款游戏中测试了DLSS 4的帧生成技术。结果令人惊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DLSS技术的核心原理是借助人工智能,将低分辨率的图像提升到更高的分辨率,而帧生成技术则更进一步,通过AI直接生成额外的帧,从而提升画面流畅度。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DLSS的升级不仅提升了画质,也优化了游戏体验,尤其在高负载场景下,能有效降低显卡负担。帧生成技术的引入,标志着AI在图形处理领域的应用迈入新阶段,未来有望在更多领域实现突破。
在50系显卡上,这项技术最高可实现4倍帧数提升。
测试中,在5120X2160的超宽屏下运行《毁灭战士:黑暗时代》,先将DLSS设为平衡模式,并锁定60帧;开启2倍多帧生成后,帧数瞬间飙升至120帧;切换至4倍模式,竟直接冲上240帧。只需点击一下,帧数直接翻至四倍。 从技术角度来看,这项功能的实现不仅提升了游戏的流畅度,也让高分辨率下的体验更加顺畅。对于追求画质与性能平衡的玩家而言,这种动态调整机制无疑是一个重大突破。不过,也有人担心过度依赖AI生成帧可能会影响画面的真实感和细节表现。无论如何,这确实展示了当前图形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
评测者作为一名从90年代就开始接触PC硬件的玩家,对于这种近乎作弊般的性能提升感到难以置信。 如今的硬件发展速度之快,让人不禁感叹科技的进步。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电脑技术的观察者,这种跨越式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游戏体验,也重新定义了我们对计算能力的认知。尽管技术革新令人振奋,但也不禁让人回想起过去那些需要慢慢升级、逐步优化的日子。现在的进步虽然令人欣喜,但也让老玩家在感慨之余多了一份复杂的情绪。
在《沙丘:觉醒》中,帧生成的效果尤为惊艳。沙漠飞驰的流畅感和沉浸感大幅提升,而游戏本身的低饱和色调也掩盖了大部分AI生成的瑕疵。但在《毁灭战士》这类高速射击游戏中,4倍模式下偶尔会出现动态模糊、UI边缘闪烁等问题,尤其在复杂场景(如密集植被)中更为明显。此外,输入延迟也会增加,这对竞技射击玩家可能是致命伤,因此不建议在《Apex英雄》或《漫威争锋》中开启此功能。
帧生成并非万能。从30帧插值到120帧时,画质损失远高于60帧插值到240帧。因此,它更适合已能稳定60帧的中高端配置,而非拯救低端机器。不过对RTX 4060/5060用户而言,牺牲少许画质换取更高帧数仍是值得的。
这项技术的最大意义或许在于让玩家真正能够发挥高刷新率显示器的潜力。评测者所使用的三星奥德赛G9拥有240Hz刷新率,但此前几乎没有游戏能够达到这一上限。如今,帧生成技术使得这款显示器得以充分发挥其性能。对于使用120Hz或360Hz屏幕的玩家而言,这可能是实现极致流畅体验的唯一方式。 在我看来,这项技术不仅提升了游戏体验,也推动了硬件与软件之间的更深度协同。随着显示设备的不断升级,内容端的适配显得尤为重要。帧生成技术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为玩家带来了更接近理想状态的视觉效果。
帧生成确实像是“凭空造帧”的魔法按钮,但它的效果并非尽善尽美:画质会轻微下降、延迟有所增加,而在低端设备上带来的提升也较为有限。
然而,当你在《沙丘》的广袤沙漠中纵享240帧的丝滑时,这些缺点似乎不值一提。DLSS 4再次证明,英伟达的AI黑科技正在重新定义游戏体验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