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闪存芯跃出新高度,长江存储引领全球技术新赛道
7月6日消息,据媒体报道,在2025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典礼上,长江存储首席科学家、校友霍宗亮作为校友代表发表讲话,向毕业生们送上祝福与建议。 从这则新闻中可以看出,高校与产业界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霍宗亮作为长江存储的首席科学家,不仅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的发言无疑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这种跨界的交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为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霍宗亮表示,自诞生以来,北大便承载着民族复兴的重任;北大人血脉中始终流淌着“家国天下”的精神基因。我们应当勇于面对寂寞与挑战,不追求短期的回报,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在长江存储的十余年间,团队坚持不懈、攻坚克难,推动我国三维闪存芯片技术从零起步,逐步实现从落后到追赶,再到超越的跨越式发展。 我认为,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我国在半导体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也体现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作用。在国际技术封锁的背景下,长江存储的突破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展现了中国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决心与韧性。
霍宗亮还称,在任何行业,若想实现具有突破性的成果,都需要具备承受一定艰辛和挑战的心理准备。
据悉,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6年7月,总部位于“江城”武汉,是一家集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系统解决方案于一体的存储器IDM企业。
2017年10月,长江存储依托自主研发与国际合作的模式,成功研发出中国首款3D NAND闪存。2019年9月,采用长江存储自主知识产权Xtacking架构的第二代TLC 3D NAND闪存正式实现量产。
2020年4月,长江存储宣布成功研发出第三代TLC/QLC两款产品,其中X2-6070型号作为首款第三代QLC闪存,在发布时创下了业界最高的I/O速度、最高的存储密度以及最大的单颗容量纪录。 从技术发展角度看,这一突破标志着国产存储芯片在性能和容量上迈出了重要一步。QLC闪存的成熟应用,不仅提升了产品的性价比,也为未来大容量存储需求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长江存储的进展表明,中国在半导体领域正逐步缩小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差距,具备了更强的自主研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