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趣闻 > 观点趣闻
发布日期:2025-09-14 11:34:20

西贝北京旗舰门店客流腰斩,速冻西兰花竟被标榜有机引争议

西贝旗舰门店客流腰斩,速冻西兰花有机标签引全民质疑

   9月14日,据消息,近日罗永浩与西贝在“预制菜”问题上的争议引发广泛关注。本周六,有媒体实地探访了西贝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六里桥旗舰店,这是西贝在北京规模最大的门店,发现堂食顾客数量减少了70%以上。

西贝北京旗舰门店客流腰斩,速冻西兰花竟被标榜有机引争议

   据门店前台工作人员透露,当天中午,门店的散客等位仅排到了37桌,而上周六中午则达到了约140桌。按照这一数据计算,同一用餐时段,该门店的客流量减少了七成以上。

西贝北京旗舰门店客流腰斩,速冻西兰花竟被标榜有机引争议

   针对网络上关于“速冻西兰花”的讨论,西贝六里桥旗舰店厨师长刘龙表示,门店所使用的食材均由公司总部统一配送。由于有机蔬菜容易受到虫害影响,因此对有机西兰花采取统一采购和统一速冻的处理方式,以确保食材的安全性和菜品的稳定性。

西贝北京旗舰门店客流腰斩,速冻西兰花竟被标榜有机引争议

   “它(速冻西兰花)应该也是烫过的,或者经过了高温处理,然后再速冻。这里面只有西兰花,如果加了东西,配料表上会写。”

西贝北京旗舰门店客流腰斩,速冻西兰花竟被标榜有机引争议

   据悉,“速冻西兰花”外包装上仅标注了“有机西兰花”作为配料,未列出其他成分。产品介绍中显示产地为山东泰安,委托商为泰安泰山亚细亚食品有限公司,受委托商为其第三加工厂,保质期为24个月,储存条件要求为“零下18度以下冷冻保存”。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配料表信息简洁明了,有助于减少对添加剂的担忧,体现了对产品纯净度的重视。然而,仅标明“有机西兰花”可能让部分消费者对产品的加工过程和是否经过其他处理存疑。此外,虽然保质期较长,但消费者仍需关注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是否始终符合规定的低温条件,以确保食品安全与品质。产地信息明确,有助于增强产品可追溯性,也反映出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重视。

   该店食品安全负责人王君表示,公司西兰花的采购经过了高标准筛选,“比市场现采的要求要高得多,确保菜品稳定和食品安全。

   此前,罗永浩在微博上表示:“好吧,西贝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了。希望关于预制菜的国家相关法规能尽快出台。我得去忙正事了,已经耽误了一些工作。感谢大家的关心。”

   有报道称, 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悄然通过专家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届时,预制菜的“身份”将获得统一的表述,餐饮门店是否使用预制菜以及如何使用,也将首次被纳入强制性信息披露范围。这一举措旨在提升消费者对食品来源和加工方式的知情权,进一步规范行业发展。从长远来看,透明化有助于增强消费者信任,推动行业向更健康、更规范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对餐饮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促使他们在食品安全与服务质量上持续优化。

   对此,罗永浩表示:“太好了,大家期待已久!再次明确我的立场,以防被误传或误解:”

   1、我不反对预制菜,在某些情况下,我甚至会主动选择食用预制菜,比如为了节省时间、赶时间的时候,或者没有胃口时用来应付一下。

   2、既然预制菜合法,餐馆当然有权使用预制菜,但消费者有权知道餐馆是否使用了预制菜。”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新华社也发表文章指出:“不怕你提前准备,就怕你不告知我。”

   文章称,根据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预制菜是指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可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且不添加防腐剂,经过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可能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需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从行业发展角度看,这一政策的出台体现了对预制菜产业规范化、标准化的高度重视。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预制菜逐渐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便捷性与安全性备受关注。此次通知强调食品安全监管,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质量,增强消费者信心。同时,明确产业发展的方向,也为相关企业提供了更清晰的政策指引,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迈进。

   与完全现场烹饪相比,预制菜展现出明显的优势。使用预制菜可以提升餐饮企业的运营效率,特别是在快餐等消费场景中,预制菜能够有效满足消费者对高性价比的需求。通过将一些耗时的加工环节提前完成,餐厅可以在短时间内重现一致的美味口感。

   虽然新鲜食材的营养成分保存得更加完整,也更符合人体的营养需求,但这并不意味着预制菜就毫无可取之处。只要在生产、运输、储存和烹饪等环节严格遵守食品安全相关标准,预制菜同样可以满足人体对热量和营养的基本需求。

   为什么预制菜仍引发诸多争议?

   其一,部分小规模餐饮企业食品安全难以保障,透支公众对于预制菜的信任。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可以见到加热预制菜包以供外卖的新闻,这类加工点的卫生环境往往不佳,造成在部分消费者心目中“预制菜”就是“劣质菜”的印象。

   其二,长期以来,“预制菜”尚未形成明确的概念定义,行业发展中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在消费端,消费者对预制菜存在较大的疑虑和不确定性。

   其三,最让消费者感到不满的是,一些商家以“现做现炒”为宣传噱头,实际上却使用微波炉进行加工。他们用预制食品替代现做菜品,却仍按照现做现炒的价格收费,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通知中明确,大力倡导在餐饮环节中明确标识使用预制菜,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实际上,许多理性消费者并不反对预制菜,而是反对商家的隐瞒和欺骗行为。

    

观点趣闻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百度权重≥3友情链接交换
数界探索  |  科技快讯中文网  |  经济脉动  |  财智慧  |  慧算财经  |  财经探秘  |  财经日报  |  今日财经  |  财经风向标
Copyright © 2025 智慧科技官网 网暻网络
备案号:陇ICP备16003923号-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