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新闻 > IT新闻
发布日期:2025-03-15 21:30:41

晚会曝光:数据黑洞猎食个人隐私,每日100亿条信息被窃取

数据黑洞:隐私被猎食,每日100亿条信息流失

   3月15日消息,今日央视315晚会揭露了第六个行业乱象——信息黑洞肆意窃取个人隐私,多家企业遭到点名批评。

晚会曝光:数据黑洞猎食个人隐私,每日100亿条信息被窃取

   近年来,“精准获客”成为互联网上的热门话题,不少商家通过所谓的“大数据获客软件”,声称能够精准捕捉到海量目标人群的消费习惯、手机号码等敏感信息。这种现象让人不得不思考,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安全与隐私保护究竟处于怎样的境地? 事实上,这种打着“大数据”旗号的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灰色甚至违法的操作模式。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非法收集和交易用户数据,不仅侵犯了个人隐私权,还对整个社会的信任体系造成了冲击。试想,当我们的每一次消费行为都被记录、分析,并被用于商业目的时,我们还能否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 同时,这也提醒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界定合法与非法的数据采集边界。只有这样,才能让大数据技术真正造福于民,而不是沦为少数人牟取私利的工具。此外,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也应提高警惕,避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共同维护网络环境的安全与健康。

晚会曝光:数据黑洞猎食个人隐私,每日100亿条信息被窃取

   云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声称,他们开发的获客软件可以将商家设定的目标关键词作为标签,通过该软件在选定的短视频平台上自动监测评论区。一旦检测到与这些标签相关的评论,软件便会强行提取用户的信息,包括电话号码、微信账号等。 这种做法表面上看似高效,实则存在诸多隐患。一方面,它可能侵犯用户的隐私权,未经允许获取个人联系方式的行为显然违背了相关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这种方式也容易引发公众对信息安全的担忧。企业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更应注重社会责任感,尊重用户隐私,建立合法合规的数据采集机制。否则,不仅会损害企业形象,还可能面临法律风险。因此,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用户权益保护,是每个企业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此外,这款获客软件据称能够协助商家监控并获取同行直播带货的相关数据,甚至可以进入对方直播间进行“截流和引流”。在绿信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透露,他们所使用的软件均基于爬虫技术,窃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

   在宣称“拥有20亿条精准人群画像”的企腾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获客软件名为“火眼云”,已经卖给了很多企业 :“像土巴兔之类的,口腔现在有一个拜博,医美的比如说美莱”。此外,工作人员介绍,“火眼云”还可以偷取企业公众号的关注用户或微信群成员的手机号码,只要点击阅读过、转发过企业公众号文章的用户手机号码也会被偷取。

   在调查过程中,知情人还告诉记者,市场上现在最厉害的“获客”公司,不仅仅是在互联网上偷数据,还能使用手机的三网通信大数据进行获客。在一份宣传资料上记者看到,这家公司将个人用户分为9种类型,个人标签达到3800项,网站2亿多个,互联网品牌6万个,每日处理数据量达到了100亿条。

   启科科技有限公司的相关人员表示,其所谓的“三网大数据”即来源于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数据。经过仔细核实,记者发现启科科技借助运营商大数据获取的个人数据信息均真实准确。

   记者了解到,这些工作人员借助“精准通客户管理平台”,能够直接获取某电信运营商后台的实时数据。通过这一工具,大量用户的个人信息被贴上了成百上千的数字标签,进而被打包成商品等待出售。 这种现象令人深思。一方面,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更高效的运营手段,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存在的漏洞。当前,许多企业过度依赖数据驱动的营销策略,却忽视了对用户隐私权的尊重与保障。如何在推动商业创新的同时守住法律底线,避免公民隐私沦为牟利工具,已成为亟需解决的社会课题。监管部门有必要加强对此类行为的监督,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数据使用的边界,以维护公众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IT新闻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百度权重≥3友情链接交换
数界探索  |  科技快讯中文网  |  经济脉动  |  科技先锋  |  财智慧  |  慧算财经  |  财经探秘  |  财经日报  |  今日财经  |  财经风向标
Copyright © 2025 智慧科技官网 网暻网络
备案号:陇ICP备16003923号-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