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智驾系统遭实测质疑,国产自动驾驶究竟有多智?
7月26日消息,近日懂车帝对36辆车的辅助驾驶系统进行了实测,测试结果公布后引发了广泛讨论和争议。 从目前的测试情况来看,不同车型在辅助驾驶表现上存在明显差异,这反映出当前市场上相关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消费者在选购配备辅助驾驶功能的车辆时,需更加理性看待宣传数据,结合实际体验进行判断。同时,也呼吁行业加快技术标准化进程,提升产品可靠性与一致性,以更好地保障用户安全。
从实际测试结果来看,在高速事故场景模拟和城市事故场景两大测试中,特斯拉表现最为突出,但仍未全部通过测试。这一结果反映出尽管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技术上仍处于领先地位,但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路况时,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和提升空间。测试结果也提醒我们,自动驾驶技术虽在不断进步,但距离真正全面可靠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至于华为等国产智驾车型,通过率就更不高了。
这次测试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有人批评测试不够严谨,也有人指出测试存在明显的倾向性,但这些声音大多与此次测试的初衷相去甚远。 从舆论反应来看,公众对测试的公正性和科学性表达了高度关注。测试本身或许有其设计逻辑,但在执行过程中若未能兼顾多方视角,容易引发误解和争议。在信息传播迅速的当下,任何细节的偏差都可能被放大,进而影响整体评价。因此,测试的设计与公布方式同样需要审慎考量,以避免偏离初衷。
在专家看来,这项测试主要强调了一个关键点,即目前的智能驾驶技术,无论车企如何宣传其先进性,仍然只是辅助工具,而非驾驶的主导力量。因此,在驾驶过程中,第一责任人仍然是驾驶员,而不是车辆本身。
从央视等一些官媒帐号转发懂车帝的测试来看,其实也在突出一个宣传核心,智能驾驶有风险,你可以用但它不能成为你开车的主导。
此外,有媒体记者走访深圳多家汽车门店发现,销售人员会主动强调安全风险,明确表示“要扶方向盘”,并对辅助驾驶功能设置了一定的使用门槛。从“解放双手”到“手扶眼看”,车企的辅助驾驶宣传正在“降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交通安全专业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鲁光泉指出,目前市场上尚无经过认证的L3级智能驾驶产品。他强调,L2级辅助驾驶系统要求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必须全程保持注意力,双手不离方向盘,不能完全依赖系统。他呼吁公众正确认识和使用辅助驾驶功能,始终将自身驾驶安全放在首位。 从行业发展角度看,当前智能驾驶技术仍处于不断探索和优化阶段,消费者在选择相关产品时应保持理性,不能盲目信任自动驾驶功能。技术的进步需要时间,而安全始终是智能出行发展的核心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