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数字新高地:自贸试验区将建国际数据中心与云计算中心 ——**云聚全球数据,智启未来之城**
9月24日,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天商务部联合中央网信办、财政部等8个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措施》。
其中指出,支持在上海市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具备条件的区域开展国际数据服务业务。为适应服务贸易新兴业态和模式的发展需求,鼓励在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以及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地区建设国际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中心,为有相关需求的企业提供数据处理服务。
附《关于促进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措施》详情如下:
一、积极利用中央和地方现有的资金渠道,加大对服务出口的支持力度。
加强政策解读,引导地方充分运用中央和地方现有的资金渠道,进一步加大对数字服务、高端设计、研发、供应链、检验检测、认可认证、知识产权、地理信息、语言服务等服务出口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同时推动节能服务、资源循环利用服务、环境治理服务、环境咨询服务、碳足迹核算管理服务以及碳管理综合服务等绿色服务的发展。通过政策支持,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服务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助力我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我认为,当前国家在推动服务出口方面正逐步从传统模式向高附加值、绿色低碳方向转型。这种政策导向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也为相关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尤其是在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成为全球趋势的背景下,支持这些新兴服务领域,既是顺应时代潮流,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步。
二、增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撬动作用
支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应进一步加大对服务贸易领域的投资力度,同时加强与地方相关基金的协同联动,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领域。此外,应修订《服务出口重点领域指导目录》和《服务外包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指导目录》,为基金的重点投资方向提供更明确的业务指导。 从当前发展趋势看,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政府引导基金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引导,有助于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贸易企业。同时,强化与地方基金的合作,不仅能够形成合力,还能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助力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优化服务出口零税率申报程序
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与信息互通,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利用相关电子信息平台,在企业申报服务出口退税时推广使用电子信息替代原有的纸质或电子凭证,从而提升服务出口退税申报的效率。
四、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
鼓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及其他保险机构进一步加大对服务出口的扶持力度,在现有涵盖运输、维修维护、互联网广告等支持领域的基础上,逐步拓展服务范围。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升保险承保能力与服务水平,优化理赔效率和质量,为服务出口提供更加全面的风险保障。同时,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建设服务贸易统一保险平台,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并加强对服务贸易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和培训的指导力度。
五、提高出口信用保险政策精准度
进一步完善与相关保险机构在服务贸易领域的企业信息共享机制,强化对服务出口认定的业务指导。加大面向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结合企业收付款汇特点和实际需求,提升保险服务的便捷性。针对服务贸易的特性,提高承保与理赔的服务质量和效率。鼓励银行拓展保单融资的增信功能,优化相关业务办理流程。
六、完善保税监管制度
为支持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开展研发、检测及培训等业务,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保税监管支持措施。对纳入白名单管理的综合保税区内企业,简化研发和检测所需物品(特殊物品除外)的进境审批流程,并允许企业根据实际耗用情况核销保税检测业务中使用的样品和耗材。在符合国家进口监管要求的前提下,试点对综合保税区外从事“两头在外”的集成电路和消费电子产品检测业务,实行保税监管。 这些政策有助于提升综合保税区的产业服务能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强其在国际产业链中的竞争力。同时,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和灵活核销机制,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营商环境,有利于推动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集聚发展。
七、便利人员跨境往来和入境消费
优化外商投资企业人员、科研技术人员以及高层次人才的来华签证政策,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对外资和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同时,有序扩大单方面免签政策的适用国家范围,持续完善外国人来华签证制度,推动区域性入境免签政策的优化,将为更多国家的人员来华提供便利。在观光旅游、探亲访友、就医康养、参会参展、参赛观赛、留学研学、旅居养老等入境消费领域,也应不断提升便利化水平,进一步释放我国市场潜力与开放活力。 从实际效果看,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信心,也将为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通过不断优化入境政策,中国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全球人才与资源的汇聚。
八、优化跨境资金流动管理
稳步推进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鼓励服务类企业作为成员参与资金池业务试点,进一步优化集团内部资金调配流程。
九、提升服务贸易跨境资金结算便利化水平
持续推进服务贸易结算便利化,指导银行优化诚信合规企业的跨境资金收付手续。对于境内外长期合作的企业间发生的小额、高频服务贸易业务,鼓励银行优化审核方式,提升资金结算效率。
十、鼓励知识产权转化交易
加快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交易流转体系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交易、质押登记等信息平台,鼓励银行加强与知识产权第三方资产评估机构合作,提升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能力。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体系,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内部评估试点,推广专利质押登记全流程无纸化办理。支持银行对专利权等无形资产的研发提供贷款,允许根据业务特征、运行模式等灵活安排,满足不同专利研发和转化需求。提升知识产权保险覆盖,有针对性加强对专利转化应用、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环节的保险保障。
十一、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
制定重要数据目录,出台更具实操性的重要数据识别标准。优化调整并动态更新自由贸易试验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推动形成统一的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探索跨国公司内部个人信息跨境传输的便捷机制,允许通过评估或认证的跨国公司实现个人信息的自由跨境流动。在遵循国家网络管理规定的前提下,支持相关企业与科研机构更便利地利用网络开展国际贸易和学术研究,提升国际竞争力。 看法观点:当前政策方向体现了对数据治理的精细化管理与开放并重的思路。通过明确数据分类、优化负面清单以及推动跨境数据流动的合规化,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数字治理中的话语权。同时,对跨国公司的支持也释放出鼓励创新、促进国际合作的积极信号,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十二、加快发展国际数据服务业务
支持在上海市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具备条件的区域开展国际数据服务业务。为适应服务贸易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需求,鼓励在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以及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地区建设国际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中心,面向有相关需求的企业提供数据处理服务。
十三、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进一步强化服务贸易中介组织的功能,为企业发展国际市场提供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咨询、争议解决及仲裁调解等方面的法律支持。联合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商务部门,制定并定期更新《国际服务贸易知名展会名录》。加大对服务贸易企业参与境内外展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办展活动,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境外展会品牌,助力服务贸易企业拓展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