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汽车 > 智能汽车
发布日期:2025-09-24 22:36:32

隐藏门把手将成历史?新国标强制要求配备机械释放装置

隐藏门把手将成历史?新国标强制要求配备机械释放装置,老人小孩也能轻松开门

   9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联合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启动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以及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修改单的制定与修订工作,目前已完成征求意见稿的编制,并即日起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次意见征集的截止日期为2025年11月22日。

   该征求意见稿的《编制说明》指出,为应对电动隐藏式车门把手这一新技术带来的新安全挑战,进一步规范和提升车门把手的安全性,夯实汽车安全基础,相关部门开展了车门把手标准的制定工作。本标准的目标是引导企业规范车门内外把手的产品设计,提高门把手的安全性能,从而全面提升车辆的整体安全水平。 我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车门把手等细节部件也正面临新的安全考验。此次标准的制定不仅是对技术发展的积极回应,更是对消费者安全需求的有力保障。通过标准化管理,有助于推动行业在创新与安全之间取得平衡,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根据征求意见稿内容显示,“技术要求”部分明确指出,每辆汽车的车门(尾门除外)必须配备具有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外把手。系统设计需确保在锁止装置处于锁止状态时,若发生不可逆约束装置展开或动力电池热事件等事故,非碰撞侧的车门应能够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通过车门外把手实现开启。 这一规定体现了对车辆安全性的进一步强化,特别是在极端情况下保障乘客逃生通道畅通的重要性。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电池热失控等风险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此次对车门开启机制的要求,不仅是对现有安全标准的补充,更是对用户生命安全的切实保障。从技术角度看,机械释放功能的设计能够在电力系统失效时提供可靠的人工干预手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每个车门的车门外把手在任何状态下,都应确保相对于车身表面存在足够供手部操作的空间,该空间尺寸不应小于60mm×20mm×25mm。这一规定体现了对用户使用便利性和安全性的重视,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良好的操作空间能够提升车辆的实用性与人性化设计水平。从实际应用角度看,这样的标准有助于减少因操作不便导致的使用障碍,也反映出汽车行业在细节设计上的不断优化与进步。

   同时,每个车门(不包括尾门)应安装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内把手,该装置应在无需借助外部工具的情况下,通过机械释放功能开启车门并解除门锁。若车辆配备电动式车内把手,必须同时配备具有机械释放功能的车内把手,作为紧急情况下的机械应急装置。

   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内把手应易于车内乘员识别,并满足以下要求: 近年来,随着汽车安全技术的不断进步,车辆设计中对乘员安全的关注也日益提升。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内把手作为紧急情况下的重要装置,其设计必须确保车内乘员能够快速、直观地识别并使用。这一要求不仅关乎产品的功能性,更体现了对用户安全的重视。在实际应用中,此类装置的设计需符合相关标准,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有效发挥作用,为乘员提供必要的逃生路径。同时,这也提醒制造商在追求美观与科技感的同时,不能忽视基础安全性能的保障。

   车门内把手应位于无车内构件遮挡的位置,确保在乘员位置直观可见;

   安装在车门上或距车门边缘不大于 300 mm 的位置;

   安装在每个车门附近外侧座椅R点前方,且R点上方0mm至680mm的区域内,车门内把手的布置方式如图A.4所示; 从安全与人性化设计的角度来看,这种对车门内把手位置的精确规定,体现了汽车制造中对乘客使用便利性和操作安全性的高度重视。将把手设置在R点上方特定范围内,既能保证驾驶员和乘客在不同身高下的可及性,也能避免因位置不当带来的误操作风险。这样的设计细节,反映出行业标准在不断细化和完善,也意味着未来车辆在人机交互体验上将更加精细化、科学化。

   若一辆车的单个车门安装了多个具有机械释放功能的车内把手,那么操作其中任何一个车内把手都应能直接打开该车门。

   《编制说明》提到,起草组调研了 20 家企业、63 款车型的车门把手型式,针对行业内现存的各类车门外把手、车门内把手型式进行了梳理,讨论了各类车门把手型式对应的危险场景,并针对重点几款电动式车门把手进行了试验验证。本次验证试验,试验样车涵盖如下图所示的机械式车门把手及电动式车门把手,结构型式覆盖了国内市场的主流车门把手。

   参考

   《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pdf

   《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智能汽车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百度权重≥3友情链接交换
数界探索  |  科技快讯中文网  |  经济脉动  |  财智慧  |  慧算财经  |  财经探秘  |  财经日报  |  今日财经  |  财经风向标
Copyright © 2025 智慧科技官网 网暻网络
备案号:陇ICP备16003923号-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