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能源革命!中国钍基熔盐堆核能技术引领世界新篇章
4月21日获悉,根据中国科学院发布的消息,我国在第四代核能技术研发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全球唯一实现运行的熔盐堆第四代核能系统——2兆瓦热功率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TMSR),已于甘肃武威启动试运行。当前,技术团队正在携手国内多家核能企业,共同推进钍基熔盐堆的工业示范项目落地,同时,上海将成为该技术的供应链中心。
“熔盐堆”是一种以熔盐作为冷却剂的第四代裂变核反应堆,它能够在常压下运行,使用非水冷却方式,并且产生的核废料相对较少,因此被认为是实现钍燃料工业应用的理想堆型。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曾经建设过一座熔盐试验堆,但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未能进一步推动其工业化进程。这一历史经验表明,尽管熔盐堆技术在理论上具备诸多优势,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仍面临不少挑战。然而,当前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主导的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研究项目,正试图突破这些限制,力求让这项技术重新焕发生机。这不仅体现了我国科研人员对前沿科技的不懈追求,也反映了国家对于清洁能源发展的高度重视。未来,若能成功解决相关技术难题并实现商业化运营,熔盐堆或许能够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发展新型能源技术时,既要保持创新精神,又要注重风险评估与防控,确保科技成果既能造福社会又能安全可靠地服务于人类长远利益。
历经近15年的不懈努力与技术攻关,我们在组建团队、搭建能力平台的基础上,成功研发了新型材料与先进技术,为钍基熔盐堆的研发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瓶颈,为中国先进核能产业链的布局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徐洪杰表示:“2023年10月11日11时08分,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首次实现临界状态;2024年6月17日10时12分,顺利达到满功率运行;2024年10月,完成了全球首次熔盐堆加钍实验,成为当前全球唯一处于运行状态的钍基熔盐堆(综合实验平台)。”
查询获悉,我国拥有丰富的钍资源,这为发展钍基熔盐堆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有助于推动能源自主与安全。早在2011年,中国科学院便启动了“未来先进核裂变能——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MSR)”这一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体现了国家对新型清洁能源技术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已制定出一条清晰的发展路径,即通过实验堆、研究堆再到示范堆的三步走战略,逐步推进钍基熔盐堆技术的实际应用。 按照计划,未来将在甘肃建造全球首座小型模块化的钍基熔盐研究堆。这座研究堆不仅肩负着解决科学难题和技术瓶颈的任务,还将为高功率、高辐照环境下的实际运行提供宝贵的工程验证数据。这种前瞻性的布局充分展现了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决心与远见。 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彰显了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更凸显了对可持续发展的坚定承诺。钍基熔盐堆作为一种高效、清洁且具有潜力的能源形式,其研发与推广无疑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重要力量。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追求科技进步的同时,必须兼顾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确保新技术能够真正造福人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