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市场格局!蔚来全新车型震撼登场,售价11.98万起引爆行业热议
距离萤火虫版本上线已经过去数日,作为蔚来车主的脖子哥内心颇为复杂。 这个更新本该带来更流畅的体验和更多实用的功能,但实际使用下来,却让人喜忧参半。一方面,新版本确实优化了一些细节,比如提升了车机系统的响应速度,这让日常用车更加便捷;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功能的稳定性还有待加强。对于像我这样的老车主来说,既期待品牌不断进步,又难免对某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感到遗憾。 总的来说,萤火虫版本虽然带来了一定的改进,但也提醒我们,任何技术升级都需要时间和耐心去打磨。希望蔚来能够倾听用户反馈,在后续迭代中继续优化,让每一位车主都能感受到品牌的诚意与温度。
一边是觉得蔚来终于开窍了:
萤火虫有两个版本,分别是11.98万和12.58万。目前暂不考虑理解成本较高的换电方案(主要是现有站点尚未支持),并且与蔚来深度绑定,在蔚来展厅可以销售,还可以自由出入蔚来中心,整体来看性价比非常高。
周末去商场的时候也看见不少人在关注这小车。
另一边则是怒其不争:
自从萤火虫推出以来,它似乎一直保持着一种“躺平”的状态。在社交平台上,关于蔚来品牌的质疑声依旧此起彼伏,人们对这款源自欧洲设计理念的小车仍然缺乏信任。
但是要我说,在众多试过的新能源小车中,脖子哥认为萤火虫是除电动MINI之外,第二款真正将设计与整车工程完美融合的车型。
许多方面深入琢磨,会发现它有几分法国车的韵味,即便你并不打算拥有它,但了解一番也未尝不可,当作一种谈资。(完了,法国车在中国市场面临困境)
话不多说,咱们赶紧把车过一遍。
最初萤火虫车型发布时,其极具争议性的外观设计引发了广泛讨论。尤其是那张渲染图,三个车灯的设计看起来仿佛昆虫的复眼,让人看了有些不适。
但其实,它线下实车是这样的。
在日常环境中,自然光线的微妙变化使这三个灯看起来更加柔和,既保留了萤火虫的独特辨识度,又不会显得突兀。至少我们编辑部的同事们一致认为,越看越觉得赏心悦目。
上:我们的试驾车 下:周末路人的试驾车
到了夜晚,这款圆灯设计独具匠心,内外圈的亮度差异让它在点亮时展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当光线洒向车漆表面时,半弧形的设计不仅提升了整体的美观性,还通过渐变效果增强了车辆的辨识度。这种细节上的巧思,无疑是现代汽车设计中的一大亮点。 我的看法是,这样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追求视觉上的美感,更是在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上做出了创新尝试。它提醒我们,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产品的设计语言也需要与时俱进,既要满足实用性需求,也要能够触动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这种兼顾美学与技术的做法,无疑会让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外观设计方面,脖子哥还想补充一下自己的审美偏好。我们上次试驾的那辆车是灰色的,我个人认为同一批车型中采用亮色车漆的版本看起来更吸引人。大家怎么看呢?
来到内饰,设计师从萤火虫的自然意象与圆灯的设计元素中汲取灵感,成功打造出一款风格高度统一的品牌标识。这一设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与现代科技的巧妙结合,更传递出温暖而灵动的品牌气质。 在我看来,这种以自然为师的设计思路值得肯定。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中,人们越来越渴望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宁静。萤火虫象征着微光的力量,能够给人带来希望和慰藉。而将这样的理念融入品牌视觉体系中,既彰显了创意的深度,也拉近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距离。这种注重人文关怀的设计语言,无疑是未来创意领域的一大趋势。
咱们先说中间最亮眼的车机,萤火虫的车机与市面上所有的车机逻辑都不一样,屏幕右侧有着一个巨大的圆,滑动可以切换时钟、导航、驾驶模式、桌面风格。
设计师优化了操作流程,类似于手机中的应用卡片设计,仅在首页展示最关键的功能,当用户需要更多操作时,只需轻轻一点即可进入相关应用界面。
当然,萤火虫也保留了传统的车机界面,这点与新势力是一样的,但里面的卡片都使用了圆角矩形,观感保持一致。
除了车机有这样的巧思,内饰也做了呼应。
坐在主驾驶位,映入眼帘的是圆润的方向盘,两边的实体按键是正圆形;用手触摸怀挡,P 档是 “小药丸” 的形状;调下焦距,远处的隐藏式出风口也是圆的;视线向下,踏板是圆的 ;朝左,门板上的实体门把手;朝右,还有杯架。。。。。。
蔚来在汽车内饰与外饰设计上的分工明确,但这并非简单的职责划分,而是一种深思熟虑的设计策略。从整体来看,这种安排确保了每一处细节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打磨。虽然单看某些部分似乎没有特别突出的技术难点,但正是这种对整体协调性的重视,才让蔚来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在我看来,这种坚持不仅体现了设计团队的专业性,更展现了他们对于用户体验的深刻理解。细节之处见真章,蔚来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往往来自于那些看似平凡却不可或缺的努力。
而高级感的营造不止于此,还有很多贴心的地方。
比如 11 万的车都给了香薰系统,买车就送三个味道、标配 7.1.4 的杜比全景声等等中高端车的配置。空调的调节也很有趣,用双指滑动的时候,温度的高低对应红色与蓝色,风量的大小对应氛围灯的深浅。。。
如果要说有什么不妥的地方,那就是萤火虫的语音助手命名为“Lumo”,这个发音需要嘴唇微翘,听起来有些怪异(读作“撸莫”)。
据说在《哈利·波特》中有一句能让东西“发光”的咒语,这与他们的“自在发光”宣传口号相呼应……而我们依然是麻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那么接下来是不是该把会议室改名为格兰芬多公共休息室、赫奇帕奇公共休息室、拉文克劳公共休息室或者斯莱特林公共休息室了?
氛围感的东西说完了,咱再讲点实用性的设计。
萤火虫的这两个版本,在内饰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低配11.98万的自在版车型采用了高品质的织物座椅,这种座椅运用了带绒毛的混纺面料,与传统日系车的普通布艺座椅有所不同。座椅的花纹设计灵感来源于萤火虫的Logo,展现出独特的风格。
因为织物座椅无法实现座椅通风功能,萤火虫巧妙地将座椅底部的空间进行了最大化利用,而掀开座椅后,你会发现里面竟然藏着一个小储物箱。
低配织物座椅
高配则换成超纤做成的皮革座椅,前排两张座椅都带通风和腰托。
高配超纤皮料座椅
从我个人的体验来看,织物座椅的手感确实很棒,非常亲肤。如果大家不是特别需要座椅通风功能的话,我觉得织物座椅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价格也更实惠。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无论你选哪种内饰,车内的新车味都不重,可能这就是环保的欧洲标准吧。
到了后排,萤火虫社区的一项创新举措引发了广泛关注,他们将座椅内部改造成了储物空间。这一设计不仅提升了公共设施的实用性,还为居民提供了更多便利。在我看来,这种将功能性与环保理念结合的做法值得推广。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需要寻找既能满足需求又不浪费资源的解决方案,萤火虫社区的做法无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地方借鉴这种创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高效和绿色。
对于空间方面,轴距为2615mm的小型车,大家不要对后排的乘坐空间抱有太高的期望。我们的一位身高一米七的同事坐在后排时,腿部空间仅剩下一拳的距离,而且座椅靠背设计得很直,长时间乘坐可能会让人感到不适,体验感或许不亚于阿兹卡班的牢房。
尽管小车通常前排用于载人,后排则更多承担储物功能,但萤火虫却对车内空间进行了重新规划,不仅前排空间宽敞,还设计了一个容积达92升的前备箱。同时,其后备箱也进一步向下拓展,形成多一层的储物空间,短途郊游携带一些露营设备完全不成问题。
说完静态了,最后咱们再聊点驾驶感受。
想必大家都知道,萤火虫这款车型最初是计划主打欧洲市场,还邀请了曾参与阿斯顿马丁和福特GT研发的Multimatic公司进行调校。而且,这款车的产品负责人此前有着丰富的福特嘉年华开发经验。
结果关税一加,全部 GG,萤火虫只能回来国内了。(有消息称关税有所松动)
那么这车开起来咋样呢?
萤火虫采用的是前麦弗逊后五连杆的底盘设计,调校风格偏向硬朗。尽管我们这次主要是在城市道路进行试驾,但车辆的震动感依旧较为明显,轮胎的状态能够清楚地传递到车内。若要找一个类似的参考车型,这种调校风格在ID.3和电动MINI上也能找到相似之处。
而转向的话,萤火虫的指向在精准的同时,前段甚至要比 ID.3 更硬一点,老油条的味道没那么重,半圈过后和 ID.3 趋同,能感觉到慢慢变重,给人充足的信心。
需要提醒一下新手朋友的是,萤火虫的前轮转向角度较大,这使得它在掉头时只需占用两条车道,但同时也意味着方向盘的圈数较多。如果是原地挪车的话,打满方向接近3圈的转动幅度,大家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
这里我们只打了一圈。
当时蔚来的产品经理跟我说,这种助力的手感以及底盘的滤振,是他们对中国路况优化后的结果。如果是原来出口欧洲的车,将会更硬更紧致。
萤火虫的动力表现虽然谈不上强劲,但凭借143匹的马力以及1.49吨的车身重量,其推重比接近1:1,在同级别车型中算是中规中矩。相较于搭载高功率电机的比亚迪海豚,它的动力参数确实稍显逊色,但在与五菱宏光MINI EV的高配车型如海鸥、星愿对比时,却展现出一定的优势。 得益于出色的底盘调校,再加上电动机特有的瞬时扭矩爆发特性,萤火虫在城市道路中的驾驶体验相当轻快流畅,完全能够满足日常通勤需求。对于这样一款主打精致小巧风格的小型电动车而言,这样的动力水平已经足够应对各种复杂路况。在拥挤的城市环境中,它不仅开起来灵活自如,还具备良好的操控稳定性,可以说很好地契合了自身的产品定位。 个人认为,萤火虫选择这样的动力配置其实是一种务实的选择。一方面避免了因盲目追求高性能而带来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也确保了车辆在实际使用场景中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当然,如果未来能进一步优化动力系统,提升续航能力和高速行驶表现,相信这款车型会更具竞争力。总体来看,萤火虫是一款适合年轻人或家庭用户作为代步工具的不错选择。
这款车型给我留下的另一大亮点便是其电门的调校。它的动能回收系统与油门踏板之间的配合极为精准,动力输出与减速过程的衔接几乎没有任何突兀感,这种顺畅的体验让人不禁联想到特斯拉的驾驶质感。在我看来,这种细腻的调校不仅体现了厂家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也彰显了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在城市通勤场景下,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带来更舒适的驾乘感受,还能有效提升能量利用效率,为用户创造更多实际价值。总体而言,这是一款兼具性能与实用性的优秀产品,值得消费者重点关注。
如果你追求一款能够通过单个踏板轻松掌控加减速的车型,那么萤火虫或许是你在这个价位上独一无二的选择。 在我看来,萤火虫的设计理念非常贴合现代城市出行的需求。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驾驶者往往希望车辆能提供更简便的操作体验,而萤火虫正是瞄准了这一需求点。通过单一踏板实现加速与减速的功能,不仅简化了驾驶流程,还提升了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这种创新设计对于新手司机或经常在拥堵路段行驶的人来说尤为友好。同时,在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萤火虫以独特的产品定位脱颖而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
最后提一句大伙比较关心的能耗吧,我们开下来平均能耗是 10 度电,考虑到它是 42.1 度电的电池包,标称 420km,他的续航还真像欧洲一样实。。
提起欧洲标准,总能让人忍俊不禁。比如,他们规定萤火虫的充电接口设在右后方,这与国内某些品牌的布局完全不同。究其原因,欧洲人习惯把充电桩安装在车辆右侧,这种设计思路显然深受日常使用习惯的影响。不过这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标准化固然重要,但过于拘泥于地域特色是否会让技术交流变得更加复杂?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地区之间的兼容性显得尤为重要。或许未来我们可以尝试制定更加灵活且普适的标准,既能尊重各地的实际需求,又能推动国际间的协作与发展。
好了,关于这车的实际体验大概就是这些,当时我们的车型还没实装智驾,但是 128 Tops 的地平线方案,实现高速辅助驾驶应该是没问题的。
关于欧洲标准的安全要求以及驻车灯等相关内容,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在我看来,由于受到中欧关税政策的影响,萤火虫项目的整体发布时间显得十分紧张。
蔚来依然保持着它一贯注重细节与氛围的品牌特色。在李斌主导内部调整并明确全品牌战略方向后,这次的“萤火虫”计划果断取消了换电模式,转而推出了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价格策略,这让我们看到了蔚来积极变革的态度。 蔚来此次的转变不仅体现了其对市场需求变化的敏锐洞察,也展现了品牌愿意打破传统束缚、大胆创新的决心。虽然换电模式曾是蔚来的一大亮点,但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适时调整战略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优化成本结构和提升性价比,蔚来有望吸引更多潜在用户,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未来,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商业可持续发展,将是蔚来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无论如何,这一系列动作都传递了一个积极信号:蔚来正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变化。
三个月后,萤火虫计划推出全新的BasS方案,预计起售价将跌破10万元。
结合蔚来、乐道与萤火虫在明年计划实现三款车型电池并网,这一举措或许能有效平息过去关于蔚来换电模式的各种质疑。在我看来,此举不仅展现了两家公司在技术协同上的决心,也表明了对换电模式前景的信心。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这种跨品牌的电池共享方案不仅能提升用户体验,还能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的标准化进程,为整个行业树立标杆。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类似的创新合作,共同促进电动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到那时我们再来观察,萤火虫能否像其名字“发光”一样,成为蔚来品牌发展的转折性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