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10型数控系统发布:开启国产智能制造自主学习新篇章
4月23日消息,据“武汉发布”透露,在4月21日于北京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上,湖北省围绕打造工业母机产业高地举办了专场推介会。在这场备受瞩目的活动中,一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正式亮相——全球首款集成了AI芯片与AI大模型的新一代智能数控系统“华中10型智能数控系统”震撼发布。 这款产品的问世不仅标志着我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技术突破,更展现了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所带来的无限可能。从传统机械加工到智能化生产,这一创新成果无疑为工业母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提升了设备的操作便捷性和运行效率,还进一步推动了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可以说,“华中10型”不仅是技术上的飞跃,更是对未来工业发展趋势的一次深刻回应。 在我看来,此次发布的智能数控系统不仅体现了湖北乃至全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决心与实力,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模式。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只有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才能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工业母机作为国家制造业的核心装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成果涌现,助力中国制造迈向更高水平。
华中数控宣布,全球首款拥有自主学习功能的智能数控系统正式发布,这一成果意味着我国在高端数控系统领域实现了重要突破,成为从技术“跟随”迈向创新“引领”的关键转折点,成功与国际领先水平比肩。
数控系统被誉为工业母机的“大脑”,它不仅支撑起全球2000亿元规模的工业母机产业,更深度影响着数十万亿级的制造业发展。在现代工业体系中,这一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实际应用来看,无论是高端装备制造还是精密加工领域,数控技术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培养专业人才,才能在全球工业舞台上占据更有利的位置,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华中 10 型智能数控系统将指令域大数据、数字孪生、融合建模等核心技术与数控系统深度融合,使机床首次具备自我感知、自主学习和深度交互能力。
华中10型智能数控系统以其独特的技术架构备受关注,该系统围绕“一个智能底座,两条数字主线,三个功能子系统”展开设计。这一架构不仅体现了技术创新的高度,也展现了未来工业智能化发展的新方向。 在我看来,这种技术架构的创新之处在于它为智能制造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通过整合资源与技术,系统能够更高效地实现数字化转型,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强的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在当前工业4.0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技术无疑走在了行业的前沿。 同时,“两条数字主线”的设计理念也为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提供了保障。无论是生产流程的优化还是数据管理的升级,都显得更加游刃有余。而“三个功能子系统”的协同运作,则进一步增强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体而言,华中10型智能数控系统的推出,标志着我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这一技术能持续迭代更新,为更多行业注入智能化的新活力。
全球领先的智能底座通过整合高性能AI芯片,成功研发出智能传感模块,为设备赋予了更强大的感知与处理能力。其配套的软件平台不仅能够高效部署如DeepSeek、智谱清言等前沿的大语言模型,还让机床拥有了类似“神经网络”和“超级大脑”的核心功能。这种技术突破不仅显著提升了机床的工作效率与智能化水平,也为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我看来,这一成果标志着智能制造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通过将尖端AI技术和传统工业设备深度融合,我们看到了未来工业发展的无限可能。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革新,更是产业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随着更多类似技术的普及应用,未来的工厂将更加灵活高效,同时也将为社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期待看到更多这样的创新成果涌现,助力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记录了机床全生命周期数据的机床数字主线,贯穿零件整个加工过程的加工主线纵横向叠加,为智能数控机床提供数据和知识支撑。
系统基于自我分析、自主学习能力,围绕工艺优化、精度提升、健康保障三个子系统,形成智能会话式编程、智能人机交互、智能工艺参数、智能故障诊断等典型应用场景。
华中数控表示,华中10型的技术特色主要体现在融合建模技术、指令域大数据的自主学习模式以及AI大模型的垂直化应用三大创新方面。
通过深度整合数控机床的数理模型与大数据分析模型,完成融合建模工作,成功寻得工程领域工艺优化的最佳解决方案。
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进行虚拟仿真加工生成指令域数据,并与实测数据实时比对实现“双码联控”,能够有效提高加工效率和精度,最多可将加工时间缩短20%。
AI大模型结合机床领域的专业知识图谱,打造了一款能够通过语音交互实现加工程序自动生成的智能助手。这款工具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其自动维修能力甚至超越了拥有三年以上经验的工程师。这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传统制造业注入了智能化的新活力。未来,随着更多类似技术的普及,我们有理由相信,智能制造将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如何平衡人机协作关系、确保技术安全与伦理合规,将是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最近的展览会上了解到,华中10型智能数控系统正面向机床制造商、终端用户以及第三方研发机构全面开放其硬件接口、数据接口及运行平台。这一举措无疑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促进了技术共享与合作,还进一步推动了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发展。 在我看来,这种开放姿态体现了企业对行业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通过开放核心技术接口,华中数控不仅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第三方开发者加入,共同探索更多应用场景,还能加速技术创新的步伐,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这对于加快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表明企业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愿意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携手合作伙伴实现共赢。总之,这样的开放战略值得肯定和支持。
此外,华中数控携手武汉重型机床、秦川集团等18家国内机床企业,共同开发出全球首批20台搭载华中10型系统的智能数控机床,其中包括智能五轴加工中心和智能激光加工机床。与创世纪合作打造的智能立式钻攻中心,在汽车电机壳体和手机中框的粗加工效率提升了大约10%;而与江西佳时特联手研发的智能立式五轴加工中心,则使涡旋盘轮廓精度提高了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