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剿数字深渊:美国众议院推动历史性法案终结AI生成色情乱象
4月30日的消息显示,美国众议院近期通过了一项针对人工智能生成的非自愿色情内容的法案,这一被称为“深伪复仇色情”的现象正迅速蔓延。目前,该法案已经提交至白宫等待签署。 这项法案的通过标志着立法者对新兴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深度伪造技术制作虚假色情内容的现象逐渐增多,这不仅侵犯了个人隐私权,还可能对受害者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因此,立法机构及时介入,制定相关法律来遏制此类行为,体现了社会对于维护网络安全与个人权益的关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仍是一个需要长期探讨的问题。未来,除了加强立法外,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包括科技企业加强对技术应用的监管,以及公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共同构建更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今年2月,该法案已获参议院一致通过,近期众议院也以压倒性票数(409票对2票)予以批准,正式将深伪色情列为犯罪行为。由于现有法律存在缺陷,执法部门在处理此类案件时面临困难。相关领域专家表示,受害者多为年轻女性。
Meta、X与谷歌等多家科技巨头均对这项新立法表示支持。该法案明确规定,社交平台在收到受害者请求后的48小时内,需迅速删除未经同意发布的亲密影像,并且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此类内容进一步扩散。 这项法案的出台无疑是对网络隐私保护的一大进步。它不仅为受害者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也向各大科技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责任要求。然而,如何确保这些规定能够真正落地执行,避免成为一纸空文,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同时,这也引发了关于言论自由与隐私权之间平衡的讨论。我们需要在打击违法行为的同时,也要警惕可能带来的过度监管风险。希望未来能有更完善的配套措施跟进,让法律真正起到保护公民的作用。
Meta发言人安迪·斯通指出,无论是真实的个人照片还是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图像,只要未经当事人同意就被公开,都有可能对个人造成严重的伤害。 我认为,这一观点非常值得深思。在当前数字化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前所未有地扩大,而人们的隐私权却常常被忽视。无论是通过传统手段获取的照片,还是借助先进技术生成的虚拟影像,它们都承载着个人的身份特征与生活痕迹。一旦这些内容未经授权便被广泛传播,不仅可能侵犯个人隐私,还可能导致名誉受损甚至心理创伤。因此,加强公众对于数字隐私保护的意识至关重要,同时也需要相关平台进一步完善内容审核机制,确保用户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此外,法律层面也应与时俱进,制定更加明确且具有针对性的规定来应对新兴技术带来的挑战。
据相关报道显示,与其他旨在加强青少年网络信息安全的法案相比,这些法案在美国国会长期未能取得进展。例如,“青少年网络保护法案”由于遭到众议院共和党领导层及部分议员的反对,目前处于停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