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同位素:开启医疗科技新纪元
智慧科技
12月30日消息,今日,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在医用同位素产业方面迎来了一个重要里程碑。镥-177、钇-90、镭-223、碘-125、磷-32、铼-188、钬-166、碳-14等8条医用同位素生产线已顺利完成所有建设工作,标志着我国规模最大的医用同位素生产基地正式投入运营。
投产后,核动力研究院将具备大规模生产医用同位素的能力,其产能预计将基本满足国内相关医用同位素的市场需求,从而在建立医用同位素自主保障体系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依托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核动力院成功建立了医用同位素生产基地,并孵化了四川海同公司。该基地建有约1万平方米的同位素生产厂房和设施,配备了8条生产线,具备堆产放射性医用同位素批量生产能力。
此外,在活动现场,核动力院控股子公司四川海同同位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成都欣科医药有限公司、北京先通国际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此举标志着各方将联手推动中国核药产业的发展,为医疗健康领域注入新的活力。 这一合作不仅展示了国内企业在核技术应用方面的实力,也反映了我国在医疗科技领域的不断进步。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和技术优势,有望加速核药的研发和临床应用,进一步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这不仅是对现有医疗手段的重要补充,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具有深远的意义。
同一天,全球功率最高的溶液型医用同位素堆也传来了喜讯——反应堆厂房成功封顶。这是试验堆土建阶段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2025年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官方介绍,医用同位素设施的建设周期为42个月,预计于2027年完工并投入运营。项目建成后,可实现每年生产钼-99达10万居里,碘-131达2万居里的能力,从而推动下游产业的发展,使我国从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此外,这还将有助于降低国内医用同位素药品的价格,让更多人能够负担得起这些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