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成瘾:如何科学管理游戏时间,健康生活?
2月15日更新,随着全国各地中小学相继开学,许多家长担忧孩子在返校时可能会出现难以集中精力、精神不振、过度沉迷于游戏等情况。
央视新闻报道指出,玩游戏并不意味着沉迷游戏,更不代表患有游戏障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主任医师吴仁容强调,假期期间使用电子产品进行娱乐,并不等同于“游戏障碍”。她进一步解释,要被诊断为“游戏障碍”,必须符合三个核心标准。 这种观点对于正确理解电子游戏与游戏障碍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公众不应简单地将玩电子游戏等同于沉迷或疾病,而应该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这一现象。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家长们更加理性地看待孩子的游戏行为,也有助于社会形成更为客观公正的认识,避免对电子游戏产生不必要的恐慌情绪。同时,这也强调了专业人士在界定游戏障碍时所设定的具体标准,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
失控性:无法自主控制游戏时间;
优先级:游戏凌驾于其他生活需求;
持续性:近年来,我们观察到越来越多的人因长期的行为问题而遭受社交和学习功能的严重损害。这种现象至少已经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受影响者发现自己难以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同时也面临着学业或工作上的挑战。这种情况不仅对个人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也对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我认为,面对这样的情况,社会需要更加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早期干预机制的建设。同时,也应该鼓励社会各界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此外,媒体也应该承担起责任,通过报道更多积极正面的例子,提高公众对于心理健康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减少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
吴仁容表示,从一般游戏行为演变为游戏成瘾往往需要几年时间,这为提前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了机会。
预防需多方协同,例如家长要为孩子建立合理游戏规则(注:如每日 40 分钟自主时段),培养多元兴趣(如运动、绘画),减少情感补偿性依赖;同时加强游戏公司监管,完善实名认证和防沉迷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有许多医院陆续开设了学习困难门诊。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游戏障碍,要去专业的医疗机构接受评估和治疗。
学习困难综合征往往让许多家长感到困惑,因为他们可能并不完全理解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挑战。简单来说,这种综合征是指个体在学习某些关键技能时存在发育障碍。我认为,对于这一现象,社会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帮助这些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家长和教师也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引导这些孩子,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理解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障碍,发挥出自身的潜力。
智力正常的儿童,从发育初期开始,便在获取某些关键技能上遇到显著障碍,例如阅读、写作和计算等基础学习技能。这些困难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还对学业成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技能则保持正常水平。 这样的现象引发了广泛的担忧与讨论。教育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探索背后的原因,并寻找有效的干预措施。尽管已有一些研究指出,这些问题可能与认知处理方式的不同有关,但目前尚缺乏足够的证据来明确解释所有的情况。因此,进一步的研究和更多的支持系统显得尤为必要,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适合他们个人需求的教育资源和支持。此外,社会也应更加重视这一问题,为这些孩子们提供一个包容性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克服挑战,充分发挥潜力。
相关阅读:
《腾讯游戏启动 2025 年寒假未成年人保护专项行动》
《腾讯游戏寒假限玩 15 小时,新增“风险账号库”打击租号黑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