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陷入寒冬:2024年中国销量狂跌7%,欧洲高管震怒引爆争议
2月25日的消息显示,北京奔驰销售公司的总裁段建军,已连续两年在某个论坛上发表激烈言论。
去年,他批评了某些汽车厂商的“配置竞赛策略”,直言这种方式目光短浅。今年,他的关注点转向了“对标”问题,表示“我们不回避也不惧怕被对标和比较,但对于那些不合理对标的情况,我们必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巧合的是,就在几天前,华为的余承东在宣传尊界S800时,与奔驰的子品牌迈巴赫进行了全方位的比较,并明确表示“大家不要去嘲笑它(奔驰)”。 这一言论不仅反映了当前中国汽车品牌的自信与实力,也揭示了高端汽车市场竞争的激烈态势。华为作为通信技术领域的巨头,在进入汽车市场后,显然在技术和产品设计上都下足了功夫,力求与传统豪华品牌一较高下。而余承东的这番话,既是对竞品的一种尊重,也是对其自身产品的信心展示。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这样的态度值得肯定,同时也提醒我们,无论在哪个行业,尊重对手都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段建军此言一出,网友们纷纷调侃,“难道是余承东的一句话,让奔驰不高兴了?”
事实上,根据奔驰最近公布的2024年财报,营收同比下降4.5%,净利润同比下降28.4%。销量方面也不容乐观,全球销量同比下降3%,在中国市场更是大幅下降了7.3%。 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奔驰当前正面临严峻的挑战。营收和利润的双双下滑,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上的显著跌幅,反映出奔驰在应对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变化方面的压力加大。在全球汽车市场持续变革的背景下,奔驰需要尽快调整战略,加强产品创新与市场营销,以重振其在全球尤其是中国市场的表现。
业内人士指出,若想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单靠争论无济于事,关键还是要看实际销量能否提升。 此番言论直指当前市场竞争的核心问题,即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仅仅依靠舆论攻击或口舌之争并不能带来实质性的改变。只有通过提高产品销量,增强市场占有率,企业才能真正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也提醒各家企业,在注重品牌形象的同时,更应关注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这样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近日,在某个企业家论坛上,奔驰高层的发言尤为引人注目。
段建军在演讲中指出,近年来汽车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市场上的乱象也逐渐增多。一些品牌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采取虚假宣传、雇佣水军和诋毁竞争对手等不正当手段,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和获取流量。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行业的整体形象,还对消费者造成了误导,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这样的竞争方式不仅会降低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还会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希望各企业能够回归到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正轨上来,通过创新和技术进步来赢得市场,而不是依赖于不正当的竞争手段。
“聒噪之中,谁来守护品质标准,谁来守护用户利益?”他反问道?
近日,段建军的言论被点燃,主要原因是众多国产新能源品牌在新品发布会上频繁以奔驰等传统豪华品牌作为参照对象。尤其在最近的鸿蒙智行尊界技术发布会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及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介绍尊界S800时,从多个角度与迈巴赫S级进行了直接对比,包括转弯半径、起步车身控制、刹车车身控制、雪地爬坡测试和坑洼路面测试等。余承东表示,配备途灵龙行平台的尊界S800在各项测试中均表现优异,全面超越对手。
在与雪地紧急避障测试的对比中,余承东指出迈巴赫S级表现出了失控的情况。他幽默地补充说,尽管如此,迈巴赫依然是业界公认的优秀品牌,希望大家不要因此而嘲笑它。 这一事件揭示了即使是顶级豪华汽车,在极端天气条件下也可能面临挑战。这也提醒我们,无论品牌多么出色,车辆性能在特定环境下的表现仍然是消费者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值得关注的是,迈巴赫S级是梅赛德斯-奔驰旗下子品牌梅赛德斯-迈巴赫推出的首款车型。2024年10月,全新款梅赛德斯-迈巴赫S级正式上市,其售价区间为146.8万元至364.3万元。
作为竞争对手的尊界S800,在发布会上直接拿奔驰的超豪华产品开涮,也难怪奔驰的高管会有些坐不住了。
段建军直言,我们秉持的态度是:既不排斥也不惧怕被比较和被对标。然而,对于那些不恰当或错误的对标行为,奔驰将坚决采取正式抗议,甚至可能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品牌权益。
有意思的是,2024年,段建军再次表达了他对当前汽车市场竞争环境的担忧。他在演讲中指出,部分企业在追求市场份额和吸引投资的过程中,采用了违背商业逻辑的堆料策略。段建军直言不讳地表示,这种竞争方式不仅缺乏远见,而且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使得整个汽车行业难以实现盈利。“一些企业只顾着编织美好的故事以吸引更多的资金,却忽视了商业的基本原则和长远规划。” 在我看来,段建军的观点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当前汽车行业过于注重短期利益和表面功夫,而忽略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种现象不仅对企业的长期健康构成威胁,也可能导致整个行业陷入困境。因此,企业应该更加关注产品的质量和创新,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夸张的宣传和短期的市场份额争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行业的健康发展和企业的长久繁荣。
实际上,让段建军感到极度不满的不仅是因为“被对标”,还有近年来奔驰公司业绩的持续低迷。 段建军对这一情况的愤怒不仅仅源于竞争对手将他所在的部门作为参照标准,更因为他所领导的品牌在市场上的表现一直不尽如人意。奔驰作为一个历史悠久且享有盛誉的品牌,近几年的业绩下滑确实令人担忧。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变化,更是品牌价值和市场地位的一种反映。希望奔驰能够尽快找到问题所在,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现状,重新赢得市场的认可。
就在近日,梅赛德斯-奔驰公布了2024年的财务报告。报告显示,奔驰在2024年的收入和利润均出现了下降。公司总营收为1455.9亿欧元,较上年减少了4.5%;息税前净利润(EBIT)为136亿欧元,同比下降了31%;净利润为104亿欧元,同比减少了28.4%。
奔驰在财报中指出,这主要是由于销量下滑、价格竞争加剧以及产品结构不佳所导致。
数据显示,2024年,奔驰在全球范围内共售出汽车198.34万辆,同比下降了3%。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其电动汽车的销量表现更加不理想,全年纯电汽车销量仅为18.51万辆,同比大幅下滑了23.1%。 这种销量下滑的趋势反映出当前市场对于传统豪华品牌向电动化转型的挑战。尽管奔驰在电动车领域投入了不少资源,但与特斯拉等新兴电动车品牌的竞争中,仍显现出一定的差距。如何进一步提升电动车的产品力和品牌形象,或是奔驰未来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分区域来看,在欧洲市场,奔驰的销量为64.18万辆,同比下降了2.7%,在本土市场德国的销量更是下降了8.9%;在北美市场,奔驰的销量为36.54万辆,同比增长了7.6%,是唯一表现较为良好的地区;而在中国市场,奔驰的销量为68.36万辆,同比下滑了7.3%。
根据最新财报显示,奔驰在北美、欧洲和亚洲等主要市场的营收均有所下滑。具体而言,北美市场的营收为389.17亿欧元,同比减少了3.9%;欧洲市场的营收为587.64亿欧元,同比下降了3.8%;亚洲市场的营收为396.43亿欧元,同比下降了8.6%;中国市场作为其重要市场之一,营收也下降到了231.39亿欧元,同比减少了8.5%。 这样的数据变化无疑给奔驰在全球的战略布局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特别是在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奔驰的营收下降可能预示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未来,奔驰需要更加灵活地调整策略,以应对这些挑战,并重新夺回市场份额。
中国市场表现不佳之下,奔驰也于此前换帅求变。
两个月前,梅赛德斯-奔驰近期公布了一连串的董事会人事调整。现任董事会成员仕凯将在2025年7月31日迎来他的退休生活,结束了他在奔驰大中华区的任职。与此同时,佟欧福本月初被任命为新的董事会成员,接替仕凯负责中国市场的产品策略及规划工作。 这些人事变动反映了梅赛德斯-奔驰对中国市场持续重视的战略布局。仕凯在过去几年中的努力为中国市场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离职无疑是一个时代的结束。而佟欧福的加入则预示着公司将在中国市场继续推进其产品战略,并进一步巩固其在这一关键市场的地位。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这样的高层人事调整显得尤为必要,也显示出奔驰对未来的积极应对态度。
面对奔驰中国市场的疲软态势,佟欧福欲力挽狂澜,恐怕还需经历一段不短的时间。 这一局面反映出当前高端汽车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尽管佟欧福及其团队可能已经采取了多项策略来重振品牌,但效果如何仍需时间验证。市场环境与消费者偏好瞬息万变,能否快速适应这些变化将是关键所在。此外,持续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体验,以及加强品牌形象建设,都是帮助奔驰走出低谷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