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趣闻 > 观点趣闻
发布日期:2025-02-25 21:32:35

关税风暴下的服装业大逃亡:迁徙之路是希望还是陷阱?

从风暴到转机:服装业迁徙之路揭秘

   作为快时尚行业的领军企业,SHEIN(希音)的一举一动始终受到全球媒体的密切关注。近日,由于受到美国新关税政策以及伦敦首次公开募股(IPO)的相关争议,SHEIN再次成为了舆论的热点。

关税风暴下的服装业大逃亡:迁徙之路是希望还是陷阱?

   2月19日,SHEIN招聘官网信息显示,SHEIN正在越南招聘高级信息技术专家,主要职责是招募当地关键业务的人才。这被视为应对美国关税政策的重要举措,反映了中国服装产业链在全球化格局中的重大调整。

关税风暴下的服装业大逃亡:迁徙之路是希望还是陷阱?

   关税重压下的供应链重构

   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的数据,中国输美服装综合关税已攀升至平均25%,其中化纤类毛衣的税率更是高达32%。叠加了10%的额外关税后,女装品类的最高税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2%。 这一系列关税的增加无疑给中国的服装出口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仅关税本身提高了成本,而且这种不确定性也使得企业难以进行长期规划。同时,这也可能间接导致美国消费者购买服装的成本上升,从而影响到普通家庭的日常开支。因此,如何在保护本国产业的同时避免对消费者造成过大负担,成为政策制定者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自2018年美国对中国实施新一轮加征关税政策以来,2019年中国出口美国的纺织服装减少了34亿美元,降幅为8%;截至2023年,出口额已降至287亿美元,较2020年的峰值减少了161亿美元,降幅达到36%,占中国总出口的比例也下降至9.8%。

   今年2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宣布取消“小包裹免税”政策,这一决定对包括SHEIN在内的众多跨境电商平台在美业务造成了显著影响。尽管特朗普政府表示可能会推迟取消该免税政策,但当前相关政策的不确定性仍然很高,这无疑给跨境电商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这一变动不仅会影响跨境电商品牌的运营成本,还可能改变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对于依赖小额交易利润的中小企业而言,高昂的关税和复杂的清关程序可能会进一步压缩其生存空间。此外,消费者也可能因价格上涨而转向本土品牌或选择线下购物,这对依赖线上销售的跨境电商来说无疑是一大打击。 面对这样的情况,跨境电商企业需要积极调整策略,比如通过提高产品价值、优化供应链管理或寻找新的市场机会来应对潜在的风险。同时,政府层面也应尽快明确相关政策,以减少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企业的经营压力。

   据统计,SHEIN每天都要向美国运送数百万个小包裹,而一旦取消中国进口的小额包裹免关税政策落地,依赖小额包裹直邮模式的SHEIN和商家将受到更大影响。据摩根士丹利测算,若该政策全面实施,跨境快时尚企业的物流成本可能激增30%。

   “越南布局本质是建立关税防火墙。”某跨境物流企业高管透露,通过“中国半成品+越南加工”模式,企业可利用东盟-美国自贸协定,将关税税率从19%降至12%以下。

   记者注意到,除了SHEIN之外,还有伟星股份、华孚时尚、百隆东方等多家上市公司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设有生产基地。

   2024年3月,专注于服饰辅料生产的伟星股份在其越南工业园正式投产。公司在与投资者的交流会上指出,建立越南工业园的主要目标是增强对服饰品牌的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当地市场的份额。

   产业迁徙的双刃剑效应

   在广州番禺的服装产业带,机器轰鸣声中夹杂着焦虑。拥有数百家合作工厂的SHEIN(希音),其供应链外迁已经引发了连锁反应。 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当地就业,也对整个区域的经济生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SHEIN将部分生产环节转移至其他地区,不少依赖该公司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不仅是对广州番禺服装产业的一次考验,也是对整个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如何在这样的变革中找到新的发展路径,成为了当地政府和企业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过去三年,某服装加工厂负责人表示,我们厂有30%的订单转移到了东南亚地区。”虽然保留了高端生产线,但由于中低端订单的流失,工厂用工人数减少了20%。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数据,2023年纺织业对外直接投资同比增长了17.8%,其中65%的投资流向了东南亚地区。越南工贸部的报告也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该国纺织服装业的外商直接投资额同比激增43%,而来自中国的资本占据了38%的比例。 这一系列数字反映出中国纺织产业正经历一场显著的迁移潮流。尽管中国仍然是全球纺织行业的领头羊,但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其他经济因素的影响,企业开始寻求在成本更低的地方建立生产基地。东南亚国家凭借其低廉的人力资源和政策支持,成为了众多中国企业转移产能的理想选择。这种趋势不仅重塑了全球纺织产业链的布局,还可能对相关地区的就业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这并非单纯的产业转移,而是供应链的全球化重构。有观点指出,中国企业正在打造“中国总部海外制造全球市场”的新型产业布局。SHEIN(希音)在越南同时设立IT团队和数字化管理系统,旨在将中国先进的产业互联网经验推广至海外市场。

   重构中的机会与隐忧

   产业转移带来的效率提升显而易见。越南的劳动力成本仅为中国的60%,并且作为TPP成员国享有关税优势。SHEIN(希音)的供应商反映,越南工厂的交货周期比国内缩短2-3天,这对于需要7天内快速上新的快时尚行业来说至关重要。

   尽管如此,暗礁依然存在。由于国内外投资者对越南工业用地租赁需求的增长,2024年第一季度,越南北部的河内、海防、北宁、兴安和海阳等一级市场的工业用地租金同比上涨了7.8%,而南部地区的胡志明市、平阳、同奈和隆安等地则增长了2.4%。

   更关键的是,据越南纺织服装协会(VITAS)的数据,越南纺织行业所需的原材料中有55-60%来自中国,涉及原辅料、纱线、布料等多个领域。此外,纺织设备配件也主要依赖中国的进口,这无疑增加了越南纺织服装行业的风险和成本。

   中国服装业在40年间建立的深厚产业链并非短时间内可以轻易复制。目前,越南服装业的本地化率尚不足50%,相比之下,广州及其周边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产业集群,能够在一个百公里范围内完成从纺纱到成衣的全产业链配套。 这种成熟的产业生态系统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要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类似的体系,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还需要时间来培养相应的技术人才和供应链管理经验。因此,尽管全球化的趋势使得跨国生产变得越来越容易,但核心竞争力仍然在于能否构建起一个高效且稳定的产业生态系统。这也提醒我们,任何试图在短时间内复制成功的做法都可能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双循环格局下的破局之道

   面对产业链重构,头部企业开始探索新路径。申洲国际在越南建立垂直一体化生产基地,雅戈尔投资12亿美元建设柬埔寨纺织城,都在尝试将完整产业链段外移。而SHEIN的数字化尝试更具启示性——其自主研发的柔性供应链系统正在接入越南工厂,试图用数字技术弥补产业配套短板。

   政策层面也在寻求平衡。广州近日出台《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计划三年内投入50亿元推动智造升级,同时支持企业在RCEP区域建设海外仓。这种“国内升级+区域协同”的策略,或为产业迁徙提供缓冲带。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关键节点上,中国服装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与重生。 中国服装产业在这一轮的转型升级中,不仅需要面对全球市场的变化,还要应对国内消费升级带来的新挑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传统制造模式已难以满足市场的新要求。因此,创新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动力。企业必须加大在智能生产、绿色环保以及品牌建设上的投入,才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此外,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也至关重要,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培训,帮助传统产业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共同迎接未来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这场转型不仅仅是技术和模式上的革新,更是对中国服装产业整体实力的一次检验。它预示着一个更加高效、环保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时代的到来。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表示,行业需要深度融入“双循环”的发展格局,妥善平衡原地升级、国内转移和全球拓展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行业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紧跟政策导向,更要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原地升级可以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效率,而国内转移则有助于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与此同时,全球拓展更是企业走向国际舞台、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在这三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稳步前行。

   产业转移不应被视为一场零和博弈,而应通过优化全球资源配置,形成更具韧性的产业共同体。此次供应链的全球竞争,不仅检验了企业的应对智慧,更考验了整个产业体系的升级能力。

   正如孙瑞哲所言:“在全球供应链格局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中国服装行业需要拥有国际视角,精准理解全球价值链合作的新规则。在追求效率与安全平衡的同时,加强全球战略布局,构建竞争优势。”

   大象新闻记者 成书丽

观点趣闻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百度权重≥3友情链接交换
数界探索  |  科技快讯中文网  |  经济脉动  |  科技先锋  |  财智慧  |  慧算财经  |  财经探秘  |  财经日报  |  今日财经  |  财经风向标
Copyright © 2025 智慧科技官网 网暻网络
备案号:陇ICP备16003923号-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