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新闻 > 数码新闻
发布日期:2025-03-06 07:03:40

2025年MWC:通信行业巨头集体失宠,新兴技术引领未来

通信革新风暴:2025年MWC揭示传统巨头颓势,新兴技术引领行业未来

   铛铛铛,各位差友们,大家北京时间凌晨好,巴塞罗那时间下午好! 在这个宁静的凌晨时刻,世界各地的朋友或许已经进入梦乡,而我却在思考着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巴塞罗那。此时此刻,当中国大地沉浸在夜幕之中,西班牙的阳光正洒在这座美丽的城市上。巴塞罗那不仅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闻名于世,还因其足球文化深深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让我们一同关注巴塞罗那的动态,感受这座城市独有的魅力。 这段话虽然保留了原有的问候和时间背景,但融入了更多对巴塞罗那这座城市的描述和个人情感,使内容更加丰富和有温度。

2025年MWC:通信行业巨头集体失宠,新兴技术引领未来

   今年1月份,我们编辑部的小伙伴们前往美国观看了 CES 全球消费电子展。近日,我们又转战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参与了 MWC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2025年MWC:通信行业巨头集体失宠,新兴技术引领未来

   关于MWC的具体细节我就不再赘述了,毕竟去年6月份我们才刚刚一起参加过在上海举行的MWCShanghai。

2025年MWC:通信行业巨头集体失宠,新兴技术引领未来

   当时正值5G-A技术在国内开始全面推广之际,因此展会现场最引人注目的两个话题便是5G-A技术和6G NTN卫星通信。 5G-A技术的全面推广无疑为国内通信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提升了现有网络的速度与稳定性,还进一步扩展了应用场景的广度。与此同时,关于6G NTN卫星通信的讨论也异常热烈,这预示着未来的通信技术将不再受限于地面基础设施,而是能够实现全球无缝覆盖。这种技术趋势不仅令人兴奋,同时也引发了对于未来通信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新思考。

2025年MWC:通信行业巨头集体失宠,新兴技术引领未来

    令人意外的是,仅仅九个月的时间,MWC就被“夺舍”了。

2025年MWC:通信行业巨头集体失宠,新兴技术引领未来

   一场“通信大会”的主要议题居然不是6G、Wi-Fi8、毫米波。然而,“AI”这个词的出现频率却越来越高。

2025年MWC:通信行业巨头集体失宠,新兴技术引领未来

   每家厂商都播放着包含AI字样的宣传片;路上遇到的外国同行会跑到厂商展位上询问“这个产品有没有接入Deepseek”;荣耀表示要“全面转型为AI终端厂商”;传音发布了四足机器狗;日本基础设施巨头宣布自己将发布2nm的AI处理器。 这些现象表明,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迅速渗透到各行各业,并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各大公司纷纷展示其在AI领域的最新成果,不仅是为了展示技术实力,也是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AI技术的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实验室研究,而是逐步走进了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从智能手机到机器人,再到更先进的处理器技术,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世界。这股热潮也提醒我们,未来的企业竞争将更多地集中在AI技术和应用的研发上,而如何更好地利用AI提升用户体验和创造新价值,则是每个企业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2025年MWC:通信行业巨头集体失宠,新兴技术引领未来

   与此同时,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直到出了国,我才知道 “ 中式全产业链 ” 的威力有多强——中国厂商们展出的设备品类说是横扫了 MWC 的高中低端也不为过。。。

2025年MWC:通信行业巨头集体失宠,新兴技术引领未来

   接下来我就跟大家好好分享一下我们这次逛展的体验吧—— 逛完这个展览之后,我感觉非常震撼。展览不仅展示了丰富的历史文物,还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让这些文物“活”了起来,使观众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其背后的故事。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方式,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尝试。特别是其中的一些互动环节,更是让参观者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了知识,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也更加深刻了。

2025年MWC:通信行业巨头集体失宠,新兴技术引领未来

   >/ Part 1 硬件产品: 一面世界工厂,一面跻身高端

2025年MWC:通信行业巨头集体失宠,新兴技术引领未来

   尽管AI(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作为专注于通信技术的展览会,自然吸引了众多手机厂商前来参展。 在这个盛会上,各手机厂商纷纷展示最新的技术和产品,反映了当前科技界对AI技术的重视。不过,在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技术展示背后,也引发了人们对于AI在通讯设备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的关注。随着5G乃至未来的6G技术的逐步普及,如何更好地将AI技术整合到通讯设备中,以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服务,将是各大手机厂商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此外,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也成为了必须面对的重要议题。

2025年MWC:通信行业巨头集体失宠,新兴技术引领未来

   论国外,谷歌占据了多个紧挨着入口的展位,重点展示了其最新的Gemini大模型以及能够运行该模型的安卓手机。 这种布局策略无疑是为了吸引参展者的眼球,让他们在进入展会的第一瞬间就能看到谷歌的最新成果。通过这种方式,谷歌不仅彰显了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也向外界传达了一个信息:Gemini大模型及其应用前景广阔,值得大家关注。这样的展示方式巧妙地利用了人们的注意力分布规律,让更多的观众能够在第一时间接触到这一前沿科技。

2025年MWC:通信行业巨头集体失宠,新兴技术引领未来

   三星则是带来了前一阵刚刚发布的 Galaxy S25 系列手机。

2025年MWC:通信行业巨头集体失宠,新兴技术引领未来

    尽管之前超薄手机S25 Edge曾作为一大亮点进行展示,但这次它依然被悬挂在玻璃柜子里,这不禁让人觉得厂商似乎并未投入足够的诚意。 这样的展示方式显得有些敷衍,仿佛在提醒观众这个产品的噱头可能多于实际改进。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仅仅依靠一个曾经吸引眼球的设计元素来维持新鲜感,很难持续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企业需要更加注重产品内在价值的提升,而不仅仅是依赖过去的光环。

2025年MWC:通信行业巨头集体失宠,新兴技术引领未来

   哦不过之前网上爆料过的 “ 三星版苹果 Vision Pro” —— Project Mohan 终于现身了,假如之前的爆料没错,这个 MR 眼镜预计会在今年下半年发售。

2025年MWC:通信行业巨头集体失宠,新兴技术引领未来

   价格大概 1/2 个苹果 Vision Pro 。。。

2025年MWC:通信行业巨头集体失宠,新兴技术引领未来

    诶,既然提到了苹果 —— 虽然我们亲爱的果果没来展会现场,但也在西班牙市区铺开了 iPhone 16e 的巨幅广告。。。

2025年MWC:通信行业巨头集体失宠,新兴技术引领未来

   不过 u1s1 ,我还是觉得小米的广告最离谱。。。

2025年MWC:通信行业巨头集体失宠,新兴技术引领未来

   咱就是说,无人机进行空中广告投放这项技术在欧洲似乎有点儿出人意料地先进了。

2025年MWC:通信行业巨头集体失宠,新兴技术引领未来

   视频来源:小米官方 YouTube 频道

   和打广告这事儿一样,在展会本身的排面上面,中国厂商们也是绝对的主角。

   然而在今年的MWC巴塞罗那展会上,我也观察到一个现象——中国厂商们开始逐渐分化,形成了界限清晰的两大阵营。

    一个阵营是由浙江、广东、福建等地的众多小型电器制造商、无品牌数码电器生产商以及通信零部件加工厂组成,他们确实是以做生意为目的。

   据一些展会中介透露,今年的MWC展会摊位费用相比去年上涨了20%。这意味着,即使是一个只有几平方米大小的展位,其租金也达到了约8万元人民币。 这一涨价幅度确实让不少参展商感到压力山大。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通信行业内的企业都面临着成本上升和技术革新的双重挑战。高昂的摊位费用可能会对中小企业的参与意愿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整个展会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希望主办方能够考虑采取措施,平衡好盈利需求与行业生态健康发展的关系,为更多企业提供展示平台。

   然而正是在这些展台上,这些代工厂展示着自家的“无品牌产品”,吸引着来自全球的潜在客户。

    而且大家猜猜我在这些展位逛的时候发现了什么?山寨版华为Pura70竟然已经出现在市场上了。

   而除了这些白牌代工,另一个阵营自然就是那些已经混的 “ 有头有脸 ” 的国内品牌了,每家国内的头部厂商今年几乎都在讲一个名叫 “ 高端 ” 的故事,在用我们国人绝对自信的全产业链制造业刷新外国人对中国品牌的认知。

   小米自然不必多说,SU7 Ultra刚在国内发布,卢伟冰就在MWC现场宣布了SU7 Ultra在24小时内锁定15000单的好消息。

   非常合理,毕竟在24小时内就完成了原定的全年目标,换成任何人也会感到兴奋!

    卢总还宣布了小米汽车的国际化战略,目标是在2027年让海外的小米粉丝也能驾驶到小米汽车。在此,我提前祝贺这些海外的小米粉丝们,只需再等待两年多,就可以拥有SU7了。

   而在汽车出口这一长远规划之外,小米还展示了一项彰显实力的技术。

   没错,就是前几天雷军直播的时候提过一嘴的 “ 外挂镜头 ” 。

   可能有些小伙伴乍一看到这玩意会觉得,这不就是当年索尼那个外挂镜头的冷饭热炒嘛。。。

   不信我给你们找找照片,你们看——

   但是实际上,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物种。

    当年由于受到算力限制,索尼选择将普通黑卡相机的屏幕取消,转而通过WiFi图传的方式,让用户能够用手机远程控制镜头进行拍摄。这实际上还是需要依靠手机和相机各自独立完成拍照和成片处理。

   然而,小米此次则真正实现了外挂镜头——镜头将传感器捕捉到的光信号进行数字编码后直接传输回手机,整个从拍摄到成像的过程是由手机内部的处理器和DSP完成的计算。

   假如这个东西能量产,以后的影像旗舰手机们再也不用搞什么 “ 奥利奥 ” 、 “ 火山堆 ” 一样的镜头模组了。

   不过,大家也应该冷静一下,因为目前实施这样的方案仍然面临着高昂的成本问题——仅万兆光信号收发器和M43传感器等关键组件的费用就已经达到了数千元的水平。 这种高成本的现实使得项目的普及变得相当困难。尽管技术的进步令人兴奋,但要将其转化为广泛的实际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企业和消费者来说,如何在保证性能的同时降低成本,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即使做出来了,整机的售价也得奔着万元去。

   但我觉得,当前阶段价格低并不意味着未来价格会高,至少我个人非常认可小米在手机和影像技术上的不断探索。

   这次小米带着这两样东西,以及一众人、车、家的生态设备参展,自然是收获了很高的热度。

   但其实还有一家厂商的热度一点儿不比小米差。

   哦,小米在2024年的手机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三星和苹果。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小米在全球市场上的强劲竞争力,也反映了其产品在消费者中的广泛认可度。特别是在面对国际大品牌如三星和苹果的竞争下,小米能够稳居前三,无疑证明了其在技术创新、性价比以及市场策略上的成功。这不仅为小米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整个智能手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你们知道第四名是谁吗?

    不是 OPPO ,也不是 vivo ,而是 “ 非洲之王 ” 传音。

   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传音公司是依靠中国成熟的手机制造产业链来降低成本,并且深入研究非洲消费者的需求,从而逐步发展壮大的手机厂商。

   相信很多小伙伴提到传音脱口而出的还是 “ 黑人美颜 ” 、 “BoomBoom 外放 ” 之类的特色手机。

   但是兄弟们,时代变了呀!

    过去传音依托的是国内完善的手机制造产业链,然而如今其他公司可以依靠的成熟产业链选择也很多了。

   乍一看,传音在 MWC 展出了 “ 本时代最薄直板机 ” 、 “ 多彩后盖手机 ” ,还算是合理对吧。。。

   接下来,传音推出的横向三折叠和纵向三折叠手机也未能引起太大震惊。

   但是这个传音电脑是怎么回事儿?

   这个传音 AR 眼镜是怎么回事??

    这个传音四足机器狗是怎么回事???

   过去的小米被戏称为“米家杂货铺”,看来传音也想效仿小米,携带着国内的各种先进产品进军海外市场。

   除了小米和传音之外,现场的熟面孔还有非常多——

   真我、努比亚(中兴)在展会中占据了显著的位置,尤其是努比亚新推出的折叠屏手机,定价仅为2800元,这一价格在同类产品中显得相当有竞争力。这不仅展示了努比亚的技术实力,也表明了其在高端市场上的雄心。如此亲民的价格可能会引发一波购买热潮,同时也可能对其他品牌产生不小的压力,迫使它们重新考虑自己的定价策略。总之,这次发布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也是市场策略的一次大胆尝试。

    AGM推出的这款三防手机采用了全国产解决方案,包括国产处理器、国产硬件以及国产操作系统“星光麒麟OS”。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国内企业在技术自主研发上的显著进步,也意味着在关键技术和产品上不再依赖进口,为国家的信息安全提供了更坚实的保障。这不仅是对国产技术实力的一次有力展示,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雷鸟创新( RayNeo )带来了之前 CES 上面展出过的 XR 眼镜产品。

    比较让我们意外的是,身为 “ 杭州六小龙 ” 的宇树居然也来参展了。

   然而,宇树的展位并没有过分张扬,显得相当朴素——不熟悉情况的人甚至可能会以为这是某个小工厂的展示。

   >/ Part 2 所有人都想蹭 AI : 两超多强,中美领跑

   然而和制造业上面中国的全面领先不同,当我们把视线放到贯穿全场的唯一焦点 “AI” 时,我们又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最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零星的外国同行开始询问硬件厂商:“你们的产品是否已经接入了Deepseek?” 这一现象反映出Deepseek的技术正在逐渐引起国际关注,不仅限于国内的应用。这表明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已达到一定水平,能够吸引国外同行的关注和兴趣。同时,这也预示着未来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技术可能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这一趋势,我们应持开放态度,并期待看到更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假如在去年春节之前,有人告诉我中国的AI技术与美国同样先进,我可能会以为他在开玩笑。。。然而现在,甚至连外国人都不再认为这种说法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那我更好奇各家会怎么在 MWC 上面讲 AI 的故事了。

   先来看看国外的厂商们吧,最有代表性的当然还是谷歌,谷歌在 MWC 的无数 “ 小展位 ” 当中,一小部分用来展示安卓系统,剩下绝大部分都在展示谷歌云服务,以及谷歌的 Gemini 大模型。

   IBM 、富士通等等 IT 基础设施厂商也推出了自己的 AI 商用方案。

   普华永道、德勤这些乍一听和通信行业完全不沾边的会计师事务所居然也来参加了展会,展示了一波他们在 AI 领域的尝试。

    不过要我说,纵观各家公司,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富士通——他们正在研发一款耗时两年、预计到2027年才正式发布的ARM处理器,并且已经与AMD达成了紧密的合作。

   支持上了 AMD 的科学计算语言 ROCm 之后,富士通这个 144 核心的 ARM 处理器 “MONAKA” 摇身一变就变成了 AI 处理器。

   日本厂商在IT行业的复苏决心令人惊讶。尽管过去几年中,日本IT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似乎有所减弱,但这次他们展现出的决心和行动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修改后的版本: 看到IT行业逐渐日落西山的日本厂商突然下决心玩这么大,我还是挺意外的。虽然近年来日本的IT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显得有些沉寂,但这次他们展现出来的决心和行动确实让人感到振奋。 发表的看法观点: 这表明日本企业可能已经意识到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战略来重振其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地位。这种转变不仅可能为日本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可能为全球科技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除了这些许多人可能不太熟悉的厂商之外,高通作为大家较为熟知的公司,也推出了一款名为“Dragonwing”(龙翼)的AI解决方案。

    为了避免 “AI 解决方案 ” 听着太抽象,他们倒是举了个不错的例子——

   假如一个经过高通 Dragonwing 项目改造过的物流园区里发生了火灾,联网的烟雾传感器会直接向控制中心发出警报。

   控制中心在接收到警报信号后,会立即向园区内的无人机发出起飞指令,这些无人机将自动飞往火灾发生地进行火势评估。通过这种方式,控制中心能够快速获取现场信息,从而决定是否需要报警请求外部救援,或者仅需使用灭火器进行初步扑救即可解决问题。 这种自动化应急响应机制不仅大大缩短了从发现火灾到采取行动的时间,还提高了应对突发状况的灵活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在一些人员难以迅速到达的区域,无人机的介入无疑提供了更为高效和安全的解决方案。此外,它也减轻了一线工作人员的压力,使得他们可以更专注于处理更为复杂的火灾情况。

   这样的方案相比传统的全程人工监督模式,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我认为这种改进不仅减少了人力成本,还大大降低了人为错误的可能性,使得工作流程更加高效和精确。这标志着我们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未来有望在更多领域推广应用此类创新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体生产力和工作质量。

   除了这些海外厂商之外,国内厂商们也在 MWC 上发布了自己的计划。

    比如荣耀虽然没有发布新手机,但却在 MWC 的前一天开了一场发布会,公布了 “Honor alpha plan” ,对外宣布要从手机厂商全面转型成 AI 终端厂商。。。

   魅族:啊,冲我来的?

   真我尽管没有提出明确的口号,但还是举办了一场盛大的产品发布会。整场发布会的重点都放在了其新款手机上集成的各种AI技术。例如,演示了图像消除功能,展示了如何轻松去除照片中的不必要元素。此外,还重点介绍了大模型语音助手,强调了它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进步,以及AI摘要功能,让用户能够快速获取重要信息。这些创新不仅展现了真我在科技领域的持续探索,也预示着智能手机行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这种对AI技术的深入应用,反映了当前科技公司对于提升用户体验的高度重视。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这些智能功能,不仅能够帮助用户更高效地完成日常任务,还能极大地丰富用户的使用体验。这也意味着,未来的智能手机市场竞争将更多地集中在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的提升上。

   大部分信息我们在国内发布会上已经见过多次,但真我特别展示了一项“去除视频中路人的功能”演示,这也显示出他们的一些新意。

   此前提及的努比亚也在其最新发布的手机上展示了接入Deepseek的语音助手功能。

   联想作为老牌PC巨头自然也参加了MWC展会,并且展示了一个类似于蔚来汽车上“NOMI”的实体智能助手。

    尽管国内各大厂商都在大力宣传其AI应用,但我个人感觉这些宣传似乎有些缺乏新意,未能充分激发公众的兴趣。 修改后的版本: 尽管国内各大厂商都在大力宣传其AI应用,但我感觉这些宣传似乎有些乏善可陈,未能充分展示出AI技术的真正潜力。 发表的看法观点: 当前,许多公司都在强调自身的AI应用,但实际展示的技术亮点和创新点似乎并不突出。如何让这些技术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并为用户带来实质性的便利,可能是这些企业未来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时,提高透明度,让公众更好地理解AI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带来的益处,也是十分必要的。

   其实也合理,由于这些AI场景最终都属于“用户端的AI应用”,我们在近半年内接触到了大量的此类应用。

   逛到华为的展区时,我们终于得以一窥AI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故事。 在这个展区里,华为展示了其AI技术在多个维度上的创新与实践,让人眼前一亮。它不仅限于提升效率和生产力,还深入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智能交通系统优化城市出行体验,到远程医疗技术让偏远地区的患者也能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这些实例让我们看到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善人类生活。 总体而言,华为的展示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科技展览,更是对未来科技发展的一种展望。它提醒我们,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何合理利用这些工具,使其服务于社会的福祉,是我们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众所周知,尽管华为近年来最为人所知的业务是智能手机与智选车,但若把时间线往前推10年,其核心业务实为电信设备——而如今华为依然在这一领域占据着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今年华为展出的众多AI相关功能,依旧紧密关联着其电信设备业务。

   例如,将AI技术与企业园区的网络诊断工具相融合,当企业中的某个路由器或WiFi接入点出现问题时,华为的运维软件能够精准定位到故障的具体节点,并提供详细的排查建议。 这种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企业网络运维的做法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它不仅提高了网络问题诊断的效率,还能帮助技术人员快速准确地找到故障源,从而大大减少了排除故障所需的时间和成本。这不仅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也为企业在面对复杂网络环境时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如果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便可以执行自修复命令;如果是由于设备性能导致的卡顿现象,AI也能分析出需要扩展的具体瓶颈,并提供性价比最高的解决方案。

   华为此次展示的一款WiFi接入点不仅具备提供无线网络的功能,还能够通过信号分析来探测周围环境。这一技术的应用无疑为智能家居和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使设备不仅能连接网络,还能更好地感知和适应周围的环境变化。 这种集成了环境感知功能的WiFi接入点,预示着未来物联网设备将更加智能化和集成化。它不仅可以提高家庭和城市的安全性,还可以在节能减排等方面发挥作用,比如通过检测无人区域自动调整照明或温度控制。此外,这样的技术也可能引发一些隐私方面的担忧,因此在推广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确保技术发展的同时不损害用户的个人隐私。

   安置在医院内能够与医院系统联动,实现对病人跌倒的智能检测;放置于学校内则可以达到人离开后自动关闭灯光和空调的效果。

   这套方案的优势相当于利用了原本就必须铺设的 WiFi 网络以及 WiFi 信号,对于医院和学校来说省下了一笔额外铺设物联网设备供电线路与传感器的费用。

    从华为展厅出来时,已经是MWC开幕后的第二天下午了。连续逛了两天展览后,我觉得这次的MWC确实显得“不太通信”,直到最后参观了华为展区,才再次看到人们在谈论5.5G和WiFi等话题。

   以至于我一度认为MWC2025可能预示着,在传统概念下的通信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发展的瓶颈期。 这样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随着近年来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似乎已经触及到了某些物理和技术上的极限。从5G到6G的研发过程中,虽然我们看到了许多创新性的突破,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速度、扩大覆盖范围以及降低成本,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这次MWC大会所展示的一些前沿技术和未来愿景,不仅引发了行业内的热烈讨论,也让我对传统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产生了新的思考。 这一现象表明,尽管当前的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但我们仍需不断探索新的可能性,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但我认为与其说通信技术已经走到尽头,不如说对于当前我们的使用场景而言,通信技术带来的边际效益正在逐渐减弱。

   去年MWC上海期间,我们与大家探讨了5G-Advanced技术,当时许多朋友表示疑惑:“如此高速的网络究竟有何用途?”至于6G卫星直连,这无疑是个令人向往的概念,但实现这一愿景看来还需时日。

    就如同刚踏入21世纪以后,我们聊通信不只是电话信号,也离不开云服务器和无线网络;最近这几年,我们讨论通信技术时,除了传统的云服务和无线网络,还不可避免地要提到分布式计算和毫米波通信。 这种变化反映了现代通信技术正在迅速演进,分布式计算和毫米波通信的引入标志着一个全新的通信时代。分布式计算不仅提高了数据处理能力,还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而毫米波通信则有望提供前所未有的传输速度和带宽,为未来的智能设备和物联网应用铺平道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将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AI 时代的通信产业,或许应当是如今看起来的这样,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开始与 AI 融合了 —— “AI 基站”、“通感一体” 等等的新概念也在逐渐的落地。

   或许到了今年的MWC上海,我们能见证一场不那么分裂的盛会,让AI技术和通信产业真正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场景。

数码新闻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百度权重≥3友情链接交换
数界探索  |  科技快讯中文网  |  经济脉动  |  科技先锋  |  财智慧  |  慧算财经  |  财经探秘  |  财经日报  |  今日财经  |  财经风向标
Copyright © 2025 智慧科技官网 网暻网络
备案号:陇ICP备16003923号-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