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影随形:网络谣言制造者终将现身并受到严惩
3月11日消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互联网已深度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信息传播、社交互动的重要平台。然而,网络谣言也随之泛滥,特别是在生成式AI技术的影响下,这些谣言变得更加难以辨别。“批量化”的虚假信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对网络生态环境构成了严峻挑战。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公众的判断力,还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和混乱。因此,亟需加强网络监管和法律法规建设,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以应对虚假信息的威胁。此外,科技公司也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通过技术创新来识别和过滤虚假信息,为用户提供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张凯丽提出,鉴于网络谣言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应重点打击“谣言黑产”等违法行为。这一建议强调了在网络空间中维护法律秩序的重要性。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虽然带来了便利,但也成为一些人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的工具。因此,加强监管和惩治力度是必要的,以确保网络环境的健康与安全。同时,也应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增强辨别真伪信息的能力,共同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这一观点强调了在利用科技发展的同时,必须同步建立有效的法律框架和社会机制来防范和打击网络谣言,保障公民的信息安全和心理健康。
抖音集团副总裁李亮今日在社交媒体上转发了演员张凯丽关于两会的建议,并表示支持严惩网络谣言背后的推手。 这种对网络谣言幕后推手进行严惩的立场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在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谣言不仅会误导公众,还可能引发社会恐慌,甚至损害个人名誉。因此,强化法律手段,加大对网络谣言制造者的惩处力度,有助于净化网络环境,保护网民权益,促进健康和谐的网络空间建设。同时,这也提醒广大网民要提高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生态。
张凯丽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指出,相较于传统的谣言传播方式,当前借助人工智能工具生成的虚假文字、图片和视频,使得造谣行为变得更加容易且成本更低,但其造成的社会危害却更为严重。 这种现象提醒我们,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的真实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需要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监管,同时提高公众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虚假信息的泛滥,维护一个健康、有序的信息环境。
她建议,通过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AI谣言制造者、传播者的法律责任,为打击AI造谣提供坚实的法律依据;重点打击“谣言黑产”,严惩幕后推手以及从事AI谣言工具开发、传播和交易变现的违法行为。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有助于净化网络环境,还能有效遏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恶意传播的行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关法规也需要与时俱进,以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新型犯罪手段。此外,公众教育也至关重要,提高大众对AI谣言的辨识能力,减少其传播范围,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网络空间。
抖音集团副总裁李亮表示,现在很多营销号炮制的内容,真假掺半,或者九真一假,迷惑性很强。随着 AI 工具的普及,营销号造假成本会更低。而从平台的角度,不仅识别很难,平台能使用的最严厉的手段只是封号,对于刻意作恶传谣的人,需要有更综合的手段来打击。
注意到,今年3月,中央网信办发布了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整治重点,明确指出要整治AI技术滥用乱象,特别强调对AI技术和信息内容管理的加强,并要求强化生成合成内容的标识。此举旨在打击利用AI技术生成和传播虚假信息以及实施网络水军行为等问题,以规范AI类应用的网络生态。
相关阅读:
《中央网信办:整治 AI 技术滥用、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等八类乱象》
《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2025 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