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军幕后推手大起底:他们如何操纵舆论,制造网络狂欢?
朋友,你听说过串子吗?
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词汇,对于听到过它的人来说,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而未曾听闻的人则依旧生活在原来的认知之中。
没听过的人,对这个群体一无所知。
一旦对某个词汇留心了一次,不管平时你喜欢浏览哪个社交平台,关注哪种话题,它都会像雨后春笋一般,在各个地方频繁出现。
看个球赛,虎扑每支队伍的分区都被戏称为“串子根据地”,提醒大家留意“串子”现象,具体名单如下:
微博上随意点开一个热点话题,评论区总是能看到各种“串子”的身影,他们似乎对每一个热点事件都格外热心,总能第一时间冒出来搅动舆论氛围。这种现象让我不得不思考,为什么网络上的某些群体如此热衷于在公共讨论中制造混乱?或许这背后折射出的是部分人对网络空间治理规则的漠视,也暴露了当前舆论生态中的一些薄弱环节。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和建设性的讨论方式,让真正有价值的声音能够被听见,而不是被无意义的喧嚣所淹没。同时,平台方也应该加强对恶意营销账号的监管力度,共同维护清朗的网络环境。
不了解串子的人感到困惑,这是什么网络热梗呢?而对串子了如指掌的人却难以置信,连串子都不知道,还怎么混互联网?
看到这,也许你也好奇,串子,到底是个啥?
串子,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反串出演,扮粉招黑。
这个词最初在电竞圈流行起来,A队的粉丝假扮成B队的粉丝,通过弹幕和评论不断夸赞B队,同时贬低V队、W队和50队,以此来引导路人对B队产生反感。
串子乍一听跟喷子、黑子很像,有人疑惑,都啥差别?
咱可以拿《 西游记 》举个例子。
比如猴哥粉丝和八戒粉丝都觉得自己的偶像最屌,八戒粉说猴哥没有父母,猴哥粉说八戒是猪头,这叫喷子。
但有一天,猴哥粉丝突然开始到处说 “ 孙悟空不是取经路上的最强保障,猪八戒才是 ” ,导致路人纷纷对八戒产生更大恶意,这就是串子行为。
说脏话,无聊透顶,阴阳怪气,作用不大,扮演亦真亦假的搅局者,犹如搅浑清水的鲶鱼,便能拥有一种左右舆论的能量。
2025年,一种名为「串子」的现象在互联网上快速扩散,犹如病毒般复制、传播、席卷整个网络世界。
以《原神》为例,大家都知道这款游戏的玩家群体非常庞大,因此无脑批评的人和无脑追捧的人也都在迅速增加。
直接开喷,暴露身份可能会遭到无脑粉的人的精准打击,伪装粉丝就成为一条康庄大道。
比如这位,通过极具戏剧性的故事,虽家境贫寒,但靠跟拳打父母,脚踢家具,氪金不断,就塑造出了《 原神 》粉丝极端恶劣的形象。
实际上,在视频中出现的照片,早在百度贴吧A-soul吧里就有用户分享过相同的内容。这不禁让人思考信息传播的速度与范围。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一张图片都可能迅速流传开来,成为公共讨论的一部分。这也提醒我们,在面对网络上的各种信息时,需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仔细甄别其来源与真实性,避免被误导或误传。同时,这也反映了公众对相关话题的关注度,以及网络社区活跃度之高。
下面这些更是逆天言论: “ 美国媒体表示不如原神 ” , “ 任天堂换汤不换药 ” , “ 任天堂常年抄袭行为 ” 。
对于无法分辨是非的观众来说,这无疑是一场毫无意义的盲目辩护。无论是任天堂的粉丝,还是普通的路人,都被这种行为严重败坏了自己的好感。
这些荒诞的言论,无一不在迎合部分人对某一特定群体的刻板印象,目的正是为了让未深入了解的人在看到后不由自主地点赞或评论:“这确实是我对XX粉丝的印象。”这种现象令人担忧,它不仅加深了社会对某些群体的误解,还可能助长网络上的标签化和歧视化倾向。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网络上的各种声音,避免被片面的信息误导,同时也要呼吁平台加强对虚假信息和恶意引导内容的监管。
以前 “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 ,现在 “ 有人的地方就有串子 ” 。
娱乐区,体育论坛里,各类分区总是热闹非凡,无论是电影、汽车还是科技数码,都能找到各自的拥趸。而在足球与篮球社区中,“串子”话题几乎是每日必谈的经典内容,让人忍不住感慨,这些讨论似乎已经成了某种固定的“日经”现象。 在我看来,这种现象其实反映了大众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关注。人们不仅关心比赛结果,更热衷于探讨其中的细节、策略以及背后的故事。特别是像足球和篮球这样全球普及且竞争激烈的项目,每一次交锋都可能引发无数猜测与热议。而所谓的“串子”,正是球迷们表达情感、分享见解的一种方式。它既是一种娱乐消遣,也是一种文化认同的表现。不过,随着讨论热度的上升,如何避免陷入无休止的口水战,保持理性客观的态度,或许才是未来需要更多思考的方向。毕竟,健康的交流环境才能让真正有意义的观点脱颖而出。
这些散布于各领域、各类目的言论,具有两个显著特征:首先,它们往往试图引发争议并刺激他人的逆反心理。在我看来,这种现象反映了当下社会中部分人对制造热点话题的过度追求。他们通过激化矛盾来吸引关注,却忽视了理性讨论的重要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的是冷静分析与建设性沟通,而非无谓的对立与争执。希望未来能够看到更多促进共识的声音,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体育社区内,众多球星的粉丝纷纷以支持偶像的方式发表言论,积极为自己的“偶像”发声。
这些言论或为夸大其词,或属于无端造谣,目的似乎在于引发不明真相群众的反感与抵触情绪。
如果夸大、无端造谣自然不可取,但近年来,有些人开始采用一种更隐蔽的方式——抛出一些缺乏依据的无脑言论,试图通过激化矛盾来引发关注。比如,在某些行业内部竞争中,个别从业者不惜用恶语攻击同行,将其贬低为“烂鱼臭虾”,以此制造话题。这种做法表面上看似能吸引眼球,实则不仅破坏了行业的良性发展氛围,还可能损害公众对该领域的信任。 在我看来,真正的竞争力来自于实力与口碑,而非靠抹黑他人来抬高自己。健康的市场竞争应当鼓励创新与合作,而不是陷入无谓的内耗之中。同时,媒体和公众也应提高辨别能力,避免被此类低质内容误导,共同营造一个更加理性和公正的社会环境。
其二,没有论点论据,主打情绪输出,成本极低。
以前想要黑华为,你得做功课,找逻辑,组织语言。
现在想要黑华为,你只需要扮演极端爱国魔,在互联网上到处刷 “ 不买不是中国人 ” 。
想黑小米,只需要跑去保时捷直播间怒刷存在感。
想要批评《流浪地球》,有人常会用三板斧来简单概括:先说《星际穿越》的特效效果似乎不如《流浪地球》,再贬低漫威电影为垃圾,最后总结好莱坞大片也不过如此。这种论调看似有理,实则片面。虽然《流浪地球》确实为中国科幻电影树立了标杆,但拿它与《星际穿越》这样的经典相比并不公平,毕竟两者在题材和技术方向上完全不同。而对漫威电影的全盘否定,则暴露了对流行文化理解的局限性。至于好莱坞大片,固然存在粗制滥造的情况,但也诞生了许多令人敬佩的作品。在我看来,《流浪地球》的成功值得骄傲,但不应因此忽视其他类型电影的价值。电影的魅力在于多样性,而非单一标准下的优劣比较。
无论涉及哪个领域或话题,一旦某个争议性事件被引爆,网络上的舆论战场便一触即发。 这种现象早已成为网络生态的一部分,它既反映了公众对热点事件的高度关注,也暴露了部分人情绪化表达和非理性讨论的问题。在网络空间里,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但同时也容易导致情绪化的对立和片面的观点占据主导。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冷静思考、理性对话,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挑战。与此同时,平台方也应承担起责任,通过优化算法推荐机制,减少极端言论的扩散,为建设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贡献力量。
那么,互联网上这种独特的串子生态到底是如何诞生且蔓延开来的?
串子滋生的土壤,本质上还是两派意见不同的人,为了占领舆论高地所展开的新型攻击,类似热战下的谍战、无间风云。
为了达到让对方阵营声誉受损的目的,甘愿牺牲自我,每日刻意扮演不理智的角色。
价值观念对立是引发冲突的主要原因,寻找情感表达、情感宣泄是主要动机。
但,在面对价值观念的分歧时,为什么不通过搜集有力证据,对对方的观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驳,而是倾向于随波逐流,成为所谓的“串子”呢?
因为反串这事有识别门槛,首先它不是脏话,可以逃过审核系统( 平台监测 ),其次,这类反装忠的剧情,网感差的看不出( 人为监测 ),而且伪装成同党,自带隐蔽性。
总之,它们常常真假莫辨,双方阵营的人往往会怀疑是对方派来的,这极易导致两大群体之间的互相攻击。
有意思的是,反串黑的事件多了,这个标签也逐渐成为粉丝群体清除异己的工具。
在网络上,有些人因为替自己支持的群体发声或维护形象时,不慎被对方阵营攻击,甚至被指责为“反串黑”。更复杂的是,即便是在同一阵营内部,一旦言论不合某些人的期待,也可能遭到围攻,被扣上“带节奏”或“串子”的帽子。这种情况不分粉丝群体,只要表达与主流意见相左,便可能面临两面夹击的局面。
为了吵架费这么多心思,很荒诞吧?
最有趣的部分还在后面。如果你每天都在网络前沿冲浪,就会发现许多发言完全不属于任何一方阵营。他们不再参与粉丝间的争论,而是仅仅把讨论串当作一种娱乐方式。
他们刻意煽动争端,并非出于对某一团体的支持,而纯粹是为了挑起事端,激起两方粉丝之间的争论,然后躲在屏幕后面看着双方争吵得不可开交,捧腹大笑,以此获得某种难以言喻的快感。
这段话是不是反串呢?
在娱乐圈中,有些人擅长利用“玩笑”来模糊界限,当行为被质疑时,便以“开涮”或“反串”为借口全身而退。这种做法不仅让被卷入其中的两派粉丝左右为难,也对整个舆论环境造成了困扰。表面上看似无伤大雅,但实际上却可能助长不良风气,让一些人有机可乘,逃避应有的责任。这不仅是对规则的挑战,也是对公众耐心的考验。 在我看来,无论是艺人还是普通网友,在网络空间中的言行都应有所分寸。玩笑虽好,但不应成为遮掩不当行为的挡箭牌。健康的娱乐生态需要大家共同维护,而不是任由某些人打着“幽默”的旗号随意践踏他人权益。因此,平台方也需加强监管力度,明确界定何为合理娱乐,何为越界冒犯,这样才能真正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
比如,每隔一段时间都有串子干脑残事再扣到《 原神 》头上。
还有一种人,就是故意以反串博流量。比如贴吧的米线山,热衷在各种贴吧发引战言论,一度被网友们怀疑是百度养的热度专员,通过挑起争议来维持热度。
同样以此出名的,还有门酱。
门酱以独特的方式频繁“安利”《原神》,通过夸张的表现和刻意的表演来吸引关注。原黑看到后评论道:“果然和我想的一样。”路人观看时也被他浮夸的表情和做作的演技劝退,心中多了一丝不适感。
直到门酱反复出圈以后,原神玩家才发现这哥们可能都没有注册过原神账号。
如此种种,串子彻底成为破坏网络环境的蛀虫。
表达厌恶,原内容: “近期,某地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造成多人伤亡。据官方通报,事故原因与驾驶员疲劳驾驶以及超速行驶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因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修改后: 近日,一起涉及多起伤亡的严重交通事故在某地发生。根据官方发布的消息,此次事故的发生与司机疲劳驾驶及超速行为密切相关。统计显示,近年来由疲劳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数量持续攀升,这一现象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并深入反思。 我的看法: 从这起事故可以看出,交通安全问题不仅关乎个人行为习惯,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全意识。尽管相关部门已经多次强调安全驾驶的重要性,但从统计数据来看,仍有不少人忽视规则,最终酿成悲剧。因此,除了加强执法力度外,还应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升公众的安全意识,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的道路环境。同时,企业也需合理安排员工工作时间,避免因过度劳累而导致危险行为的发生。
表达赞美,近日,某地政府宣布了一项旨在改善空气质量的新政策,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入超过500亿元用于环保项目。这一举措无疑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希望,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这项政策的出台显示了地方政府对于环境治理的决心。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投资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还能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然而,我们也需要理性看待这一计划的成功与否。巨额资金的投入固然重要,但如何确保这些资金能够被合理使用,避免资源浪费或腐败现象的发生,则是更为关键的问题。 此外,虽然政策目标明确,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例如,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如何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环保的积极性?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总体而言,这项政策体现了政府对民生福祉的重视,值得肯定和支持。但我们也要保持警惕,确保每一分钱都能花在刀刃上,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同时,希望社会各界能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环保事业向前发展。
在当今互联网环境中,话题本身似乎不再是讨论的核心,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黑子”“串子”“白子”和“乐子”的交织。这种现象反映出网络舆论生态的复杂性,也揭示了公众参与讨论时可能存在的偏颇与娱乐化倾向。 在我看来,这种趋势值得警惕。一方面,它容易导致信息失真,使真正的议题被情绪化的表达所掩盖;另一方面,过度追求娱乐化的讨论方式可能会削弱理性思考的空间。长此以往,不仅会降低社会对重大问题的关注度,还可能加剧群体间的对立与误解。 因此,如何引导网民回归理性、建设性的讨论模式,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平台方应承担起更多责任,通过优化算法推荐机制、加强内容审核等方式净化网络环境。同时,作为普通用户,我们也需要提升辨别能力和自我约束意识,在参与讨论时更加注重事实依据和逻辑推理。 总之,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自由表达意见的广阔天地,但只有当每个人都以更成熟的态度对待公共议题时,才能真正实现健康和谐的网络空间。
或者说,互喷互怼似乎总是热议不断的话题,在体育板块中,也许能从中一窥究竟。
相比那些严肃的数据分析和赛事解读,如今论坛里越来越多的内容聚焦于辨别真假消息、提醒大家警惕虚假信息,甚至劝诫网友不要因误信谣言而引发不必要的争论和对立。
如今的网络环境让很多话题变得难以深入讨论,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隐藏真实想法,转而关注发言者的立场而非观点本身。这种现象反映出公众在表达时的谨慎与戒备,也暴露了当前舆论场的一种无奈。当立场被过度放大,理性对话的空间就被压缩,这不仅影响了信息的有效传递,还可能加剧社会的分化。我认为,营造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网络环境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人敢于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推动更高质量的公共讨论。
哪管它互联网上洪水滔天。
串子,拍拍屁股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