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逆风翻盘,成为销量冠军?
3月14日消息,今日,根据产业研究机构洛图科技发布的《中国电视市场品牌出货月度快报》显示,2025年2月,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达185万台,同比增长1.6%,但较1月环比大幅下滑58.1%。
出货量方面,2月份中国电视市场的前八大主力品牌——海信、小米、TCL、创维、长虹、康佳、华为和海尔,包括它们的子品牌在内,总出货量约为176万台,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0%,占据了高达95.1%的市场份额。这一数据表明,尽管整体市场环境面临诸多挑战,但这些头部品牌依然保持了较强的市场韧性。 从行业角度来看,这种集中度的提升反映了消费者对知名品牌产品的持续青睐,同时也凸显了中小品牌的生存压力。尤其是在技术迭代迅速、消费需求多变的背景下,只有那些能够持续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并且具备强大供应链管理能力的企业才能脱颖而出。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他们将享受到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体验。未来,随着5G、AI等新技术的应用深化,电视行业或将迎来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潮,而这些龙头企业无疑会成为引领变革的重要力量。
海信、2月份,TCL与创维的三大传统主力品牌(含子品牌)合并出货量达到约105万台,同比上升1.9%,其合并市场占有率达到56.8%。
其中,海信系出货量居当月第一,同比增幅达10.3%。
小米(含REDMI)2月出货量约为41万台,市场占有率为22.2%,位居当月市场第二。
洛图科技指出,REDMI品牌在线上市场的表现持续出色,对整体品牌贡献较大。
连续13个月中国电视市场品牌出货月度走势
位列第五名之后的长虹、康佳和海尔在2月份的合计出货量约为24万台,较去年同期增长2.1%,市场占有率达13.0%,与1月份相比下降了0.7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外资四大品牌三星、索尼、夏普、飞利浦在2月的销量持续承压。
洛图科技指出,四大外资品牌的合计市场份额长期以来均低于5%。即便中国市场的整体销售环境正逐步改善,消费者对高端电视的需求也在上升,但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外资品牌已明显丧失了一部分品牌吸引力。
其次,近期,一些企业由于自身在中国市场的策略调整不够灵活,或是未能及时响应最新的能效标准更新,因此未能充分把握住国家补贴带来的机遇。 在我看来,这些企业错失良机的原因不仅在于对外部政策变化的敏感度不足,更反映了其内部战略规划上的局限性。在全球化的今天,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和政策导向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对于这类企业而言,需要深刻反思如何更好地融入本地市场,同时也要加强前瞻性的战略布局,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