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真相!虾仁增重丑闻背后的保水剂黑幕
3月15日消息,在本届2025年315晚会中,官方揭露了市面上虾仁违规使用保水剂增加重量的问题。
近期,近日,315晚会收到群众举报,反映一些水产品生产企业在加工过程中存在违规、过量使用保水剂的行为。保水剂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水分保持剂,通常采用复合磷酸盐,可以保持虾仁的水分、改善口感并延长保质期,行业内称之为“保水”或“泡药”。然而,部分企业却利用保水剂让虾仁“增重”。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国家对于冷冻水产品中磷酸盐的添加量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然而一些企业“会按照客户的需求,生产不同规格的产品”。例如,某家企业生产的虾仁磷酸盐添加量竟高达千分之三十,浸泡时间甚至超过十个小时,保水率也达到了百分之二十,这显然会导致虾仁中的磷酸盐含量严重超标。对此,企业负责人似乎并不担忧,毕竟“水比货压秤”,添加越多,重量也就随之增加。
在另一家水产企业的生产车间,经过药物浸泡的虾仁很快被送入冷冻区。工人透露,给虾仁包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再次增加重量。记者询问:“包冰衣的比例最高可以达到多少?”工作人员回答道:“想包多少都可以,甚至可以包到70%,也就是说一斤产品解冻后只剩下三两虾仁。”
在另一家企业,有工作人员坦言,这种保水虾仁他们自己都不食用,“我们沿海地区的人还是更倾向于吃新鲜的海虾。” 这一表态让人深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反映了消费者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高度敏感。尤其是在沿海地区,丰富的海鲜资源让人们对于食材的新鲜度有着更高的追求。这也提醒相关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注重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信任。食品安全无小事,只有坚持诚信经营,才能赢得长久的市场认可。
走访过程中,多家企业向媒体透露,虽然在加工虾仁时使用了保水剂磷酸盐,但在产品外包装上并未进行标注,成分表中仅简单列出虾仁和水。
获悉,长期过量摄入磷酸盐可能对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如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破坏体内钙磷平衡、引起缺钙现象,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025 年 315 晚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