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虾仁企业召回行动引发关注,消费者密切关注产品质量
近日,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广东湛江“保水虾仁”的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对此,广东省市场监管局迅速反应,立即组建工作组连夜赶往湛江进行现场指导,并联合市、县(区)级市场监管部门展开全面调查和处置。此次行动旨在彻查问题根源,确保消费者权益不受侵害。同时,工作组还督促涉事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涉事产品的召回工作,以最大限度减少不良影响。 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食品安全无小事,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对于生产企业而言,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将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切勿因短期利益而忽视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此外,监管部门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日常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风险,为公众营造一个更加放心的消费环境。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截至目前,湛江宝辉水产有限公司、湛江良基冷冻食品有限公司、湛江中青海洋水产有限公司以及湛江尚方舟食品有限公司均发布了食品召回公告,并要求经销商停止销售相关产品。对于产品的退货、退款以及召回所产生的各项费用,均由上述涉事企业负责承担。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与湛江市市场监管局均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企业的召回公告。消费者可凭借有效的购物凭证,向相关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或销售商申请退货及赔偿,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据此前报道,近日,有消费者向315晚会反映,一些水产品生产企业在加工虾仁等水产品时存在违规行为,过量使用保水剂。这种保水剂属于食品水分保持剂,常见的成分是复合磷酸盐,其主要作用是锁住虾仁中的水分,改善口感,并延长产品的保质期。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企业却利用保水剂让虾仁重量增加,这种做法被行业内称为“保水”或“泡药”。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只是企业为了提升产品品质和延长保鲜时间的一种手段,但实际上,过量添加保水剂不仅可能影响消费者的健康,还涉嫌以次充好,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我认为,这种现象暴露出部分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忽视了食品安全和诚信经营的重要性。监管部门应当对此类行为加大查处力度,确保食品生产环节的安全与透明。同时,消费者也需要增强辨别能力,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和自身的合法权益。长远来看,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监管体系和诚信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保障公众的饮食安全。
记者走访发现,国家对于冷冻水产品中磷酸盐的使用有明确且严格的标准,然而部分企业却声称“会依据客户需求调整产品规格”。例如,某企业生产的虾仁磷酸盐添加量竟高达千分之三十,浸泡时间甚至超过十小时,导致保水率突破百分之二十。这种做法显然已经使虾仁中的磷酸盐含量远超规定标准。令人担忧的是,企业负责人对此似乎并不重视,他们认为只要增加磷酸盐的添加量,就可以显著提升虾仁的重量,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然而,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食品安全法规,还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企业应当以诚信为本,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而不是一味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5 年 315 晚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