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半数6岁以下宝宝参加课外辅导班,内卷风暴席卷韩国教育
韩国教育部最新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因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韩国家长在子女校外教育培训上的花费再次刷新纪录。与此同时,众多学龄前儿童也被卷入这股“教育内卷”的潮流之中。
根据韩国教育部最近首次公布的《幼儿课外教育费用调查结果》显示,接近半数(47.6%)的6岁以下儿童正在参加名为“学院”的课外辅导班。这些以盈利为目的的私立教育机构在公立教育系统之外运营。当孩子年满5岁之后,每10个韩国儿童里就有8个会参加各种形式的课外补习班。
更让人震惊的是,韩国政府的调查显示,有四分之一的2岁以下幼儿正在参加课外辅导班。
这份在去年7至9月进行的调查还显示,韩国学龄前儿童家庭平均每月的学费达到33.2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658元),韩国的婴幼儿周均参加5.6小时的课外培训。当然,学费随着年龄不断提高,例如2岁以下儿童平均每月的补习花费为14.5万韩元,5岁之后平均花费会提高至每月43.5万韩元。
除此之外,在首尔的一些富裕地区,专门教授英语的幼儿园近年来备受家长青睐,每月高昂的学费高达150万韩元(约人民币7493元)。若按年度计算,这笔费用竟达到了韩国大学年均学费的三倍之多。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前社会对早期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家庭经济能力的分化。一方面,家长们希望通过早期的语言学习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如此高昂的费用也凸显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对于普通家庭而言,这样的开销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而在富裕阶层中却显得相对轻松。这不仅加剧了教育领域的竞争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在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我们也应思考如何平衡成本与效果的关系,避免因过度追求高端教育而忽视孩子的实际需求。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或许可以探索更多途径来缓解这一问题,比如提供更多的公共教育资源或实施相关补贴政策,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且优质的教育机会。
在韩国,补习英语、数学、科学等应试科目的课程,已经发展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韩国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在学生总人数下降1.5%的情况下,韩国家庭在私立教育的总支出达到创纪录的29.2万亿韩元(约1459亿人民币),同比上升7.7%。
据当地媒体报道,韩国“全民内卷”现象愈演愈烈,如今就连5岁的孩子也要面对巨大压力。为了争取进入首尔江南区一家知名语言补习学院的机会,孩子们需要参加一场耗时约1小时的英语笔试。这场考试涵盖了单词、语法、阅读理解等内容,并要求考生用英语撰写一篇关于“如果地球上没有水会怎样”(What will happen when Earth has no water?)的小作文。
完成笔试后,还要进行一对一的英语面试。
为了备考这场考试,4岁以下的韩国儿童会被送往专门的辅导机构,同时,也有专门为家长提供的在线培训课程。
教育内卷与老年贫困
教育体系的压力无疑是造成韩国人口危机的原因之一。该国官方生育率在2024年为0.75,较前一年的0.72稍好一些,但依然在全世界垫底。
韩国社会普遍对子女教育中的高强度投入感到忧虑,尤其是耗费大量时间与金钱参与应试教育的现象备受批评。然而,在激烈的“内卷式”竞争环境下,不少家长虽心存不满,却依然选择让孩子投身其中,因为他们害怕一旦退出,孩子的未来可能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这种心态与中国家长常说的“不能输在起跑线”如出一辙,都反映出一种深深的焦虑与无奈。 在我看来,这种现象不仅反映了教育体系的问题,更揭示了整个社会对成功的单一化评价标准。家长们的焦虑并非空穴来风,毕竟在一个强调竞争的社会里,孩子们往往被要求从很小就开始适应高强度的学习节奏。然而,这种模式是否真的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培养健全的人格与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单纯追求分数或名校头衔。 因此,我认为需要从根本上反思现行的教育制度,鼓励多元化的成长路径,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而非盲目跟风攀比。同时,社会各界也需要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包容和平等的成长环境,让家长们不再因过度竞争而焦虑,也让孩子们能够自由地追逐梦想。
韩国教育政策的摇摆不定,也是家长们热衷于课外补习班的原因。
成均馆大学师范学院教授梁正浩(音译,양정호)解读称,目前韩国30-40岁一代的家长们是每届政府都改变教育政策,成为“实验对象”的一代人,也是通过依赖课外补习班克服这些困难的一代,同时是对公共教育不信任感最深的一代,因此不得不将这种经历投射到子女身上。
与此同时,学龄前及婴幼儿阶段的教育,不仅关乎韩国儿童未来的发展路径,同时也对父母的老年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梁教授指出,韩国中年人因在子女教育上投入巨大,导致为晚年储蓄面临困难,进一步加重了老年贫困现象。据统计,韩国目前有40%的老年人正遭受这一问题的困扰。
韩国公务员Choi Min-young在受访时提到,她的家庭每月需花费大约250万韩元用于孩子的课外补习,这几乎占了家庭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她的孩子们分别是6岁和4岁,除了学习英语和绘画外,还参加了武术和珠算课程。 这一现象反映了韩国社会普遍存在的教育焦虑问题。家长为了让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掉队,不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课外培训。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安排不仅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也可能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孩子年龄尚小,家长们已经迫不及待地为他们规划各种技能学习路径,这或许值得反思: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是单纯的知识积累,还是更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揭示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许多家庭希望通过额外的补习来弥补公立教育体系可能存在的不足,但这种做法无疑加剧了教育压力和社会不平等。如何平衡教育资源,减轻家长的负担,同时保护孩子的成长空间,或许是政策制定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Choi提到:“我不希望孩子们因为身边的同龄人纷纷参加补习而被落下。在教育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尽早让孩子参与其中,无疑能帮助他们在未来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我认为,Choi的观点反映了现代家长普遍面临的焦虑心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资源的竞争日益激烈,家长们希望通过各种方式为孩子争取更多的机会。然而,这种“抢跑”式的教育策略是否真的有益,仍值得深思。过度依赖课外补习可能会剥夺孩子自由探索和成长的空间,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导致他们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如何平衡孩子的学业与身心健康,或许才是家长们更需要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