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也能加分?!原来驾照还有这些隐藏玩法!
3月18日了解到,大家都知道驾驶证可以用来开车,但其实它还藏着4个不为人知的功能。
1、驾驶证到有效期,可以申请线上换证。
初次申领的驾驶证有效期为6年,到期换证后可升级为10年有效期,再通过审验后可获得长期有效的驾驶证。
如今更换驾驶证十分便捷,只需通过“交管12123”APP提交申请,搜索“期满换证”服务,完成体检后进入“驾驶证补换领”页面填写相关信息并确认,即可在家坐等新证上门,实现全程无需出门的轻松换证体验。
2、敲黑板!划重点了!“学法减分”政策再次成为热议话题,其中“加6分”项尤其引人关注。这项政策旨在通过学习交通安全知识来减免交通违法记分,既体现了交管部门对驾驶人教育的重视,也展现了人性化执法的一面。 在我看来,“学法减分”是一项值得肯定的创新举措。它不仅能够帮助驾驶人纠正不良习惯,还能有效提升全民交通安全意识。然而,如何确保这一政策公平、透明地实施,避免被滥用或钻空子,仍需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例如,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严格审核学习过程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让真正有需求的人受益。 总的来说,“加6分”的背后不仅是分数的调整,更是社会治理理念的进步。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便民利民措施出台,共同营造更加安全和谐的道路环境。
驾驶证在因违章被扣分后,可通过参与交通法规培训并顺利通过考试来减免部分扣分。
打开“交管12123”,在业务中心,找到“学法减分”,参与学习并答题,答对20道题即可得1分。
友情提示一下,虽然福利很诱人,但大家还是要控制好答题的数量哦,因为每年最多只能加6分!
这项政策不仅是对驾驶员的一种“再教育”,也是一种福利,帮助驾驶员优化驾驶习惯。
3、驾驶证在特定场合下能够替代身份证的功能,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已逐渐被广泛认可。这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也反映了现代社会对证件功能多样化的探索。随着科技的发展,证件的用途正在变得更加灵活,这种变化既是对传统单一证件体系的一种补充,也是公共服务更加人性化的体现。驾驶证作为替代身份证使用的可能性增加,意味着相关部门在管理和服务上都进行了积极的调整与优化,这对于提升社会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设计公共服务时,应更多考虑用户的实际需求,力求让每一个细节都能服务于民众的生活质量提升。
例如,在入住宾馆、购买火车票、医院挂号等场景下,驾驶证上登记的身份证号码可作为身份核实的依据。
4、条形码功能:
驾驶证上的条形码芯片存储着持证人的基本信息和驾驶状态等相关数据,有关部门能够通过扫描条形码便捷地获取这些信息。
如果驾照不慎丢失,车主务必尽快进行补办。这样不仅能够及时恢复正常的驾驶需求,还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因为相关系统会在补办过程中自动作废旧的条形码,从而降低不法分子利用遗失驾照进行非法活动的风险。 我的看法是,这种机制设计非常合理且人性化。它既保障了合法驾驶者的权益,又从源头上堵住了潜在的安全漏洞。同时,这也提醒广大车主要妥善保管好个人证件,一旦发现丢失应立即采取措施,以免给生活带来不便或引发其他风险。总之,这一流程体现了公共服务的效率与安全意识的双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