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产业风云变幻:中国芯片崛起挑战美国霸主地位
3月18日消息显示,美国当前在半导体领域的计划是凭借其现有的优势与主导地位,力求在芯片领域实现完全的自我供应。
对此,日本半导体行业资深专家甘利明指出,美国要在半导体制造领域实现完全的自我供应存在很大难度,同时彻底切断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可能性也非常低。他分析称,这一困境的核心原因在于美国的半导体供应链高度依赖国际合作,特别是在关键材料、设备以及专业人才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在该专家的观点中,美国虽然能够通过本土晶圆厂的投资(例如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的工厂)来解决一部分芯片生产能力的需求,但若要打造完整的供应链,则离不开全球资源的协作与配合。
甘利明主张日本、中国、荷兰和韩国等半导体领域的关键国家应深化合作,共同强化各自的国内供应链,而非一味依赖美国市场。他指出,美国推行《芯片与科学法案》(CHIPSandScienceAct)以吸引全球企业赴美投资的战略,实际上是在把潜在风险转嫁给其合作伙伴。
根据波士顿咨询的分析,若美国希望在2030年之前将14nm以下先进工艺芯片的自给率提升至50%,则需要追加投资超过1500亿美元,并将直面技术人才匮乏和技术运营成本攀升等难题。另外,如果过于倚重政府补贴,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而产生“政策依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