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重磅推出Blue:开启人形机器人开源新时代!
在英伟达GTC2025发布会上,黄仁勋展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机器人Blue,同时发布的还有全球首个开源的通用人形机器人基础模型GROOTN1。这一系列成果不仅展现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最新进展,也预示着未来人形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前景。 英伟达在AI领域的持续创新始终走在行业前沿,这次发布的机器人Blue和GROOTN1基础模型再次证明了其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开源模式的引入将进一步降低开发者和研究者的门槛,加速相关技术的普及与迭代。可以预见,随着更多开发者加入这一领域,未来的机器人将在更多场景中实现智能化应用,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多便利。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人机协作新时代的开端。
黄仁勋表示,此次发布的GROOTN1标志着全球首个开源且可定制的通用人形机器人基础模型诞生,这一突破性成果充分借鉴了人类认知机制的核心原理。从技术架构来看,这款机器人采用了创新的双系统设计,不仅为人工智能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也为开发者和科研人员搭建了一个开放共享的平台。 在我看来,GROOTN1的发布不仅仅是一次技术上的飞跃,更象征着未来智能机器人发展的新纪元。通过开源模式,它能够让更多团队参与进来,共同推动技术进步,这无疑会加速人形机器人在教育、医疗、服务等领域的应用落地。同时,这种可定制化的特性也意味着未来的机器人将更加贴合不同场景的需求,展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可以说,GROOTN1为智能化社会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系统1”就像人类的本能反应,快速而直接,常常基于经验和直觉做出判断;而“系统2”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过程,它缓慢但缜密,能够处理复杂的信息和逻辑推理。 在我看来,“系统1”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生存工具,它让我们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能迅速作出反应,比如躲避危险或抓住机会。然而,正因为它的高效,也容易被情绪和偏见左右,导致判断失误。相比之下,“系统2”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冷静分析问题,避免被表面现象迷惑。但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过于依赖“系统1”,忽视了“系统2”的重要性。这种倾向可能导致决策上的疏漏,甚至引发更大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训练“系统2”,让它成为我们思维中的有力助手,从而在快速变化的世界里找到平衡点。
该架构让GROOTN1可以便捷地应对多种典型任务,如抓取、双臂运输、单臂与双臂协同作业,以及多步骤复杂操作,广泛应用于物料搬运、包装和检测等领域。
黄仁勋在大会上提到,GPU GR00TN1已受到多家机器人企业的青睐,其中包括傅利叶、Agility Robotics以及波士顿动力等知名厂商。这一消息表明,高性能计算平台正在加速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企业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无疑是对该产品性能与潜力的高度认可。随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深度融合,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将有更多创新成果涌现,为社会带来更智能、更高效的解决方案。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关注技术进步背后的人才培养和技术普及问题,只有夯实基础,才能让科技真正惠及每一个人。
此外英伟达还推出了一系列模拟框架和方案,包括NVIDIA Isaac Groot方案,用于生成合成数据。
Newton是一款由英伟达联合Google DeepMind和迪士尼研究院共同打造的开源物理引擎,专为机器人技术研发而生。这款引擎在模拟真实世界物理交互方面表现卓越,为开发者提供了强大的工具支持。我认为,这种跨领域的合作模式值得肯定,它不仅集合了顶尖科技公司的资源优势,还推动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未来,随着更多开发者加入Newton的生态建设,我们有理由期待它将在机器人领域掀起创新浪潮,助力实现更智能、更高效的机器人应用。
名为Blue的机器人以Newton为原型设计,能够发出萌趣的声音,行走姿态自然流畅,宛如“机器人瓦力”一般惹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