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控周鸿祎:清华读博时因PPT过于详尽被导师当众教训
3月25日,周鸿祎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段关于《清华读博》的视频。作为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他的分享无疑引发了广泛关注。 从这段视频中可以看出,周鸿祎对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强调了技术进步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并鼓励更多年轻人投身科研事业。这不仅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关注,也反映了他对未来科技趋势的敏锐洞察力。 在我看来,周鸿祎此次通过社交平台发声,不仅仅是为了宣传个人品牌,更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社会对高等教育尤其是理工科教育的重视。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而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顶尖学府之一,在培养高端人才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周鸿祎此次举动值得肯定和支持。希望未来能够看到更多像他这样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参与到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中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在视频中,周鸿祎近日透露,他刚刚与导师讨论了博士论文的开题报告,结果被导师狠狠批评了一顿。这不禁让人感慨,即使是像周鸿祎这样在科技领域叱咤风云的人物,在学术研究面前也得虚心接受指导和批评。这也提醒我们,无论在哪个领域取得多大成就,保持谦逊和学习的态度才是持续进步的关键。学术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敢于面对批评并从中汲取经验,才能走得更远。
由于自己制作了超过60页的PPT,由于追求全面,内容涵盖过多,老师指出每一部分内容都足够写成一篇博士论文,并建议聚焦于核心要点,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论述。
周鸿祎曾公开表示,自己从未撰写过博士论文,并认为论文并不是衡量能力的唯一标准,反而觉得有些人写得越多可能越复杂。在我看来,他的这番话引发了对学术与实践之间关系的深思。在现实世界中,技术和产品创新往往需要快速行动和试错,而学术研究则更强调严谨性和深度。两者各有侧重,不应简单地用一方来否定另一方。但周鸿祎的话也提醒我们,有时候过于复杂的理论可能会脱离实际,真正推动行业进步的往往是那些能够解决具体问题的实践成果。因此,在追求学术高度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实用价值的重要性。
同时,他还提到:“清华工博的老师们常常‘吓唬’我们,说毕业率非常低,据说只有5%。” 这样的说法无疑给学生们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压力,但同时也反映出清华大学对学生培养质量的高标准要求。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能顺利毕业的学生确实需要具备相当扎实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这种严格的筛选机制虽然残酷,但从长远来看,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行业的整体水平提升都是有益的。不过,学校是否能够为那些暂时遇到困难的学生提供更多支持与帮助,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毕竟教育的目的不仅是筛选人才,更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当身边的同伴询问“你觉得自己会属于那百分之九十五吗”时,
周鸿祎表示:“恐怕不会如此,我是个争强好胜的人,既然选择读博,就一定会努力争取早日拿到学位。”
据周鸿祎透露,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他发现接触到的不少老师年纪都比他小。
众所周知,周鸿祎现年55岁,能够在这样的年纪选择重返校园学习,也算是比较少见的现象。
有意思的是,在一段视频中,周鸿祎提到一个有趣的细节,他在清华求学时,不少老师都喜欢亲切地称他为“红衣大叔”。这个称呼不仅让人感受到校园里师生关系的融洽,也从侧面反映出周鸿祎独特的个人风格。无论是早年的互联网创业还是如今的行业观察,他的行事风格一直鲜明且充满个性。这样的称呼背后,或许也暗示着他与传统学术氛围之间那种既融入又保持独特性的状态。这不禁让我思考,在科技与教育不断融合的今天,像周鸿祎这样兼具技术实力与创新精神的人才,正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此前,在2023年6月,周鸿祎于个人微博分享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表示“终于如愿以偿,希望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通知书显示,近日,周鸿祎正式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信息专业录取,即将攻读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的博士学位研究生。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作为国内网络安全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周鸿祎在创办360公司后一直致力于推动技术创新与安全防护的发展。如今选择重返校园深造,不仅体现了他对学术研究的重视,也表明了他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的决心。 在我看来,周鸿祎此举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持续学习和探索前沿知识对于保持竞争力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他能够兼顾企业运营与学业任务,这本身也是一种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的体现。相信通过此次求学经历,他会收获更多创新思路,并将其转化为推动行业进步的实际成果。同时,这也向社会各界传递了一个积极信号:无论处于职业生涯哪个阶段,只要怀抱学习热情,就永远有机会实现新的突破。